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2023年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思维导图5篇
1/152023年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思维导图5篇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思维导图11.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2.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3.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苏俄)。4.列宁找到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的标志:1921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5.苏联成立的:1922年底成立。6.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7.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8.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凡尔赛和约》内容:殖民地问题。2/159.华盛顿会议的受益国:美国;的受害国:中国;受限制最厉害的国家:日本。10.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点(“新”的体现):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1.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由于罗斯福新政只是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因此并没有根除经济危机)12.绥靖政策的实质:纵容法西斯的侵略。13.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14.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1938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15.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16.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或规模)的标志: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珍珠港事件)。17.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18.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主要的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19.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诺曼底登陆。20.“二战”欧洲战争结束的标志: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2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标志:1945年9月2日日本3/15正式签署投降书。22.二战后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美国。23.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的负债国:美国。24.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其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25.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的经济体:欧盟。的政治体:联合国。26.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发展最快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27.印巴冲突的根源:“印巴分治”(蒙巴顿方案)。28.中东问题的关键:巴以冲突。中东问题的本质:领土争端。29.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和美国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30.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31.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32.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挑战:1999年,科索沃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33.我国政府应对全球化趋势的最主要措施:2001年加入wto。4/15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思维导图2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主要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阶级矛盾激化。2、工人运动的时间: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3、工人运动目的: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1、时间:1836—1848年2、特点:规模大、时间长。3、政治纲领:《人民宪章》。4、核心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5、性质或意义: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6、失败原因: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1、诞生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暴露。2、马克思、恩格斯初次相会于1844年。巴黎。3、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4、诞生时间:1848年。人物: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5、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6、《共产党宣言》内容:①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5/15③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7、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8、材料解析题:“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将是整个世界。”请回答:①上述材料出自哪一文献?该文献是由谁起草的?②该文献的发表有什么重大意义?③上述材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了必胜信心)1、背景:①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②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1871年3月政府军同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巴黎工人起义爆发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思维导图3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1、原因:①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②农奴暴动频繁。2、目的: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6/153、内容:①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②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4、影响(评价):①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②但这次改革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5材料:“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俄国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说的)。背景:(了解)①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②外国势力的渗透,即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统治岌岌可危。③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7/15力发展教育。影响:①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②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③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改革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同俄国1861年改革)。相同点:①都是在国家面临严重危机情况下进行的②都是由统治阶级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③都使两国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④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⑤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四、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有哪几种?举例说明。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②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独立战争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8/15②汽车、飞机的问世,缩短了人们旅行的时间,使出行更加方便。③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思维导图4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一、拉美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2、背景: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3.时间:19世纪初。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5.概况: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1、背景:9/15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主力:印度土兵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彼得一世改革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2)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3)内容: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引进西方先进技术。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10/15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4)作用: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背景: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4、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2)农奴获得“解放”时,可通过赎买方式获得一块份地。5、意义:(1)进步性: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局限性: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南北战争(1861-1865)一、南北矛盾的加剧11/151、经济概况: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2、双方矛盾:关税(北方希望提高);新增土地的制度(北方自由州,南方蓄奴州);奴隶制(南方保留)二、内战爆发1、原因(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肯当选美国总统。2、开始:1861年2月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挑起内战三、北方的胜利转折1、扭转战局:(1)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2)作用:调动农民、黑人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北方不利局面2、胜利: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林肯遇刺。3、影响:①是美国历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性质)②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③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12/15造了条件。一、德川幕府的统治1、原因:(1)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闭关锁国)阻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2)直接原因(外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侵(黑船事件),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2、倒幕运动(前提)王政复古政变。主力:中下级武士发起了倒幕运动。1868年,倒幕派结束了幕府的统治,改年号为“明治”。二、明治维新1、内容:(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取消武士特权。(2)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3)军事上: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3)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2、影响(1)积极性: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2)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很13/15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思维导图5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
本文标题:2023年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思维导图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2950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