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平易近人读后感范例5篇
1/16平易近人读后感范例5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平易近人读后感范例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平易近人读后感【第一篇】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郭新立介绍了《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编撰和出版情况,与会专家学者畅谈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据出版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介绍,《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是2014年高校主题出版项目的重要成果,由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思政课教师等联合撰写。该书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语言风格入手,辑录了十八大以来至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富有特色的引文引言,共70个词条,进行简明扼要的阐释,对其进行语境、语源分析,并阐述其思想内涵、现实意义与社会反响,旨在从语言文化的角度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读本。《平易近人》主编陈锡喜表示,该书开篇是“中国梦”,本身是一个比喻,而主体部分的3篇,分别是形象比喻篇、俗文俚语篇和诗文引用篇,基本能涵盖习近平语言风格的全貌;而每篇引文的排列,又按中宣部所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2/16讲话读本》的框架,使读者在读完全书后,不仅能读懂习近平每一引文的意思,而且能从中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总体思路。■出版说明语言这东西,有种神奇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来释疑解惑,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元素来提纲挈领、纵横捭阖。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平实中蕴含着大智慧,更有一种透彻、直指人心的力量。比如“打‘老虎’、拍‘苍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既形象又深刻,引来百姓一阵叫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简洁到位,生动有力!习近平总书记还经常引用一些古典诗词来阐述他的治国理念,如“治大国如烹小鲜”、“尚贤者,政之本也”。他用“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来描述亚太共同的发展未来,用“虚谈废务”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诗文引用篇“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出自《荀子·劝学》:“肉腐出3/16虫,鱼枯生蠹。”意思是肉腐烂了就会生蛆,鱼干枯了也会生虫。宋代苏轼所著《范增论》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意思是东西总是自身先腐烂,然后虫子才可以寄生。习近平引用“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警示腐败是党和国家灾难的重要源头,领导干部洁身自好,务实清廉,才是党和国家长久发展的基础。《劝学》是《荀子》的首篇。“劝学”乃鼓励学习。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语出《管子·牧民》,原文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习近平意在说明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提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家有希望也有担心。目前,首先要把这一步继续抓好,起“徙木立信”的作用。这件事情要牢牢抓住,善做善成,才能做其他的事情。——2014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4/16团审议时的讲话“徙木立信”讲的是商鞅变法时的一个故事。商鞅想要变法,又担心天下人非议自己,于是在法令拟定尚未发布时,为取信于百姓,在国都市场的南门立起一根高三丈的木柱,以十金招募能把这根木柱从南门移到北门的人。百姓没有一个人敢去搬木柱。于是商鞅又说:“能够搬走这木柱的人,奖赏五十金。”有一人就来搬了木柱,商鞅立即奖赏五十金,以证明自己有信用,不会欺骗百姓。“徙木立信”就被用来表示发布政策要说到做到,取信于民。■形象比喻篇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把制度比喻成“笼子”,意在强调制度之“笼”对权力,尤其是对一切滥用权力行为的约束与监督。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官本位”和“人治”色彩浓厚的国家。尽管中国改革开放已30年有余,但上述传统思想及其影响,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殆尽。正因为如此,权力滥用的现象还依然存在,而法治的权威性受到伤害,腐败现象也由此生发。一些地方和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屡禁屡发,腐败分子“前赴后继”,就是直接佐证。5/16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习近平借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作喻,意在强调我们党持续深入抓作风建设、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突出表达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做事一抓到底的狠劲和韧劲。这斩钉截铁、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八个字,是习近平敢于负责、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工作作风的最好诠释,凸显着一股力量,展现出一种刚强,凝聚着一份真情,张扬着一腔正气,既充满底气、彰显决心,又情真意切、恰到好处,可谓字字千钧,精炼而传神。■俗文俚语篇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2013年7月23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湖北省领导干部座谈会时的讲话现在流行的几档娱乐节目,如“艾伦秀”、“百变大咖秀”、“80后脱口秀”、“爸爸去哪儿”真人秀,等等,红遍大江南北,广受观众欢迎。由此可见,“秀”是被大家喜欢的。但是在“秀”前面加上一个动词“作”,便有了生硬、刻意和很强的目的性,大家就不喜欢,甚至厌恶了。6/16习近平引用这一俗语,是批判性的,旨在反对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提倡领导干部要切实走好群众路线,对待群众决不能虚情假意。平易近人读后感【第二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引用了唐代诗人孟郊这首著名的《游子吟》。他说,这首诗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这首诗不是孟郊写于青年时期离家科考的时候,而是写在50岁上任溧阳之后,在经历了漫长分离,孟郊可以长长久久地陪伴母亲的时候。这一针一线不仅仅缝制的是一件衣裳,更是老母亲对远行游子的牵挂和担忧。岁月流逝,母亲年岁越来越大,但每当孟郊去参加科举考试,母亲依旧会一针一针,给他缝衣服。针脚尽量密一点,尽量结实一点,因为这件衣服,他要穿好久好久。在《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中,经典释义人——中南大学杨雨教授点评道,对于每一位母亲而言,其实儿子做了多大的官不重要,儿子挣了多少钱也不重要,重7/16要的是陪伴。所以如何报答,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子女有没有“寸草心”。就像《孝经》所说的那样,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孟郊的《游子吟》和他母亲的故事,可以说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只要人人孝敬父母,尊敬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会太平。思想解读人——中共中央党校王杰教授说,尽管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尊老敬老,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不但没有丢失,不但没有被抛弃,反而在中华大地上扎根了。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古有二十四孝,今天,“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最美孝心少年”、“最美家庭”等都是尊老敬老、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泛爱众,而亲仁。——《弟子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不仅要关爱自己身边的老人,还要善待身边每一位陌生的老人,让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一代一代传递下去,让这个社会的温暖多些,再多些......平易近人读后感【第三篇】《平语近人》观看以后受益匪浅,感受深刻。通过观看节8/16目,既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又学习了中华文化的经典。可以说习近平同志既是人民领袖,又是我们学习中华文化经典的良师。通过思想解读人的解读和现场访谈、互动问答以及经典诵读等环节,生动阐释了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实践,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通过经典释义人的解释,使我们对经典的出处、含义有了明确的认识。既是一堂政治课,又是一堂生动的历史、文化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观看节目,使人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些古典名句仿佛就是古人对今人的教诲和告诫;这些因习总书记引用而广为人知的典故或者诗文,有的出自较为生僻古奥的典籍。总书记古为今用,且用典准确,赋予古典新时代的精神内涵,可见总书记博观而约取的智慧和匠心。一部古典就是一座文化富矿,阅读之阐释之引用之,就是在“不忘本来”中体现“不忘初心”,就是在“古风犹存”中彰显“文化自信”,就是在“精神家园”中凝聚“力量源泉”,总之,《平语近人》是新时代彰显文化自信,弘扬文化传统的最美的“中国声音”。视频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中有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主持人问观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说的?观众回答是唐太宗李世民说的。这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之前一致的9/16认识。然而,经典释义人则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最早是出自《荀子·王制》,其原文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个细节告诉我们,广为人知的典故,只是文化之“流”,倘若追根溯源,则能翻出更为厚重的典籍。中华文化烟波浩渺,洋洋大观。今天,“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思想,与数千年前“君民舟水观”一脉相承;“不忘本来”即是“不忘初心”,扎根传统文化,汲取历史智慧和文化营养,推动文化复兴即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观看《平语近人》,有一种浓浓的古典风韵。诸如“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都凝聚着历史的智慧和箴言。结合总书记引用古语典故的语境,通过经典释义人的讲解和思想解读人的阐述,会发现这些古语典故又充满了新时代的精神内涵。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从这个意义上讲,古典能够在新时代充满生命力,正是“古风犹存”彰显出的“文化自信”。古典文化能净风化俗,润物无声。“精神家园”凝聚“力量源泉”。当今社会,人们常常为物质摄取而疲于奔波,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精神的家园。而古典文化便是难得的丰富的精神家园。纵观“平语近人”,无论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还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无论是“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还是“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精神,均流露出精神家园的精神魅力与情感的张力。10/16古典文化是古人学习与实践的经典表达,经过几千年文明长河的淘洗和积淀,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由这些古典构筑的精神家园,足以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而习近平就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领袖,必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平易近人读后感【第四篇】最近看了《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这本书,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我的阅读经历。习近平总书记巨大的人格魅力和平易朴实的语言风格让我感受到了语言的力量,真的感受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风格清新简约,内涵深刻。这是普通人喜欢看到和听到的真诚的话。说实话
本文标题:平易近人读后感范例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169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