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实验实验报告4篇时间过得真快啊,马上迎来最后的工作时光了,我们也要开始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了,我们需要做好工作总结,写好工作总结,首先要掌握受众思维。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总结清晰有条理?有请驻留一会,参考下载网友为您分享的“实验实验报告4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实验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1.了解LAN中常用的几种传输介质、连接器的性能及各自特点。2.学习双绞线、同轴电缆网线的制作和掌握网线制作工具,电缆测试仪的使用。二、实验任务1.掌握LAN中常用的几种传输介质、连接器的连接方法与实际使用。2.独立制作一根合格的双绞线或同轴电缆的网线。三、实验设备实验所需设备有5类双绞线,RJ-45头,细缆,BNC接头,T型头,端接器、同轴电缆、收发器、AUI电缆、双绞线、同轴细缆压线钳,电缆测试仪,剥线钳、剪刀等。四、相关基本知识1.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2.微型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接口技术。3.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网络传输介质等基础知识。五、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实验原理目前计算机网络的有线通信大多采用铜芯线或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同轴粗缆与细缆,无屏蔽双绞线(UTP)、光纤等。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通过网络终端设备将要传输的信息转化成相关传输介质所需的电信号或光信号,然后通过传输介质、网络设备进行传输。不同的传输介质具有不同的电气特性、机械特性、和信息传输格式,因此,它们也就具有不同的传输方式、传输速率,传输距离等。在组建局域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如覆盖范围、应用对象、性能要求、资金情况等)来决定采用何种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及相关的网络连接设备等。双绞线:双绞线是由两根绝缘金属线互相缠绕而成,这样的一对线作为一条通信链路,由四对双绞线构成双绞线电缆。双绞线点到点的通信距离一般不超过100米。目前,计算机网络上用的双绞线有三类(最高传输率为10Mbps)、五类线(最高传输率为100Mbps)、超五类线和六类线(传输速率至少为250Mbps)、七类线(传输速率至少为600Mbps)。双绞线电缆的连接器一般为RJ-45.(二)实验步骤1.首先用压线钳的剪线刀口剪裁出计划需要使用到的双绞线长度。2.抽出外套层,可以利用压线钳的剪线刀口将线头剪齐,再将线头放到剥线专用的刀口,稍微用力握紧压线钳慢慢旋转,让刀口慢慢划开双绞线的保护胶皮,然后剥掉外套层。3.排序,根据实际需要按照标准将线排序。4.整理,排序后应尽量将线头拉直理平,然后用压线钳将多余的线头剪掉。5.插入水晶头,将排序后的双绞线线头插入部分插入到水晶头中,插入后用力压住双绞线,尽力的将双绞线头向水晶头中推,以保证线头充分的插入水晶头中。6.压线,经过上述步骤后,只要使用压线钳将线压紧即可。(三)回答思考题。1)双绞线、细缆、粗缆三种传输介质各有什么特点同轴线和双绞线的区别主要是网络拓扑不同,同轴电缆只能是总线型结构,而双绞线则是星型结构。三种介质传输的最大带宽不同,粗缆传输带宽最宽,其次,细缆,最宅的双绞线。不过双绞线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传输距离比细缆和粗缆长。2)A线序和B线序有何区别若不遵循上述标准,是否所做的网线不可用。两端的线序相同叫直通线,都遵循568B标准,不同类型设备之间连接使用直通线,如网卡到交换机,网卡到ADSLmodem,交换机到路由器等;而一端为568B线序,一端为568A线序的为交叉线,即1-3、2-6调换,用于相同设备之间的连接,如两台电脑的网卡连接,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交换机与集线器连接等。不按上述标准,只要保持线序正确,就可以正常使用。实验实验报告篇2一、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例的目的是创建锚点链接。二、仪器用具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2、安装windows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mx;flashmx;fireworksmx)等网页设计软件;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三、实验原理创建锚点链接。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在页面中插入1行4列的表格,并在各单元格中输入导航文字。2)分别选中各单元格的文字,单击“”按钮,在弹出的“超级链接”对话框上的“链接”文本框分别输入“#01”“#02”“#03”“#04”。3)在文档中输入文字并设置锚记名称“01”,按下“enter”键换行,输入1篇文章。4)在文章的结尾处换行,输入文字并设置锚记名称“02”,按下“enter”键换行,输入1篇文章。5)同样的方法在页面下文分别输入文字和命名锚记为“03”和“04”,并输入文章。6)保存页面,按下“f12”键预览。五、实验结果六、讨论与结论添加瞄记的作用是可以帮读者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文章,同时也可以使页面更加精简。本实验的关键难点在于链接文本框输入的名称和瞄记的名称要相一致才能达到实验的效果,同时要记得是在上1篇文章的结尾处输入文字并设置瞄记名称,并记得输入对应的文章,否则瞄记可能不能用。熟练程度低在实验中不能很好地使用各种工具,无法一次准确地寻找到适当的位置。实验中忘记选择“不可见元素”,几次实验都失败,最后才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在实验前要先做好预习,否则实验过程会比较吃力。实验实验报告篇3五一黄金周跑了一趟北戴河,去了趟盘山,又到昌平长陵北面延庆山区玩了玩,总共跑了1281公里,加油升(共加两次93号油第一次升跑747公里,第二次升跑534公里)平均油耗百公里升。电动增压刚开始调到20xx转或100公里时速时打开,后又调到1800转90公里时速时打开。安装后的主要感觉,马力有所增加,扭力增大了,油耗没有增大还是保持100公里10升以下。我平时开车过了60多公里就挂5挡,保持80公里均速。高速行驶也就保持110公里以下,声音也好听。这次由于做实验主要实验在打开电动增压时的效果。当我在5挡时保持80~90公里时速,遇到上坡或需要加速超车时往往要减挡增大扭力加速。这次实验打开电动增压时,车子好像有了一股闷劲,不用减挡稍一加油就挺过去了,低中速扭力增大了。在山区行驶时感觉也是这样。平常3~4挡爬坡时感到扭力不够时赶紧换挡,这次实验脚下稍一加油发动机似乎闷劲十足,不慌不忙就上去了。由于控制电动增压开关连动在油门上,油门开启到一定成度就打开了。急加速时它也会根椐需要及时起动增压,效果不错。我本人还比较满意。平时用车时它不启动也不影响正常进气。由于增压装置改装在车头前进气量大.空气凉爽.密度大.所以效果不错。当然涉水时就不行了,喜欢涉水的同志可改装涉水器喉管。实验实验报告篇4注:以下为做过的每个实验的详细的实验报告,关于题目要求作答的部分,在实验报告中以加粗楷体的形式重点突出。1、简述短时记忆广度的测定方法一、实验原理1)概念再现:短时记忆广度即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之内的操作性的、正在工作的、活动着的记忆)的容量。其操作定义是按固定顺序逐一呈现一系列刺激以后,刚刚能够立刻再现的刺激系列的长度。2)要求:试验过程中所呈现的各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必须相等,再现的结果必须符合原来呈现的顺序。与感觉阈限的概念相似,所谓“刚刚能够立即再现”即是指50%次能够立即再现。二、实验方案1)实验者测定的一般方法:数字记忆广度的方法①8位的数字能够通过,9位的数字不能通过,则记忆广度为;②如将每一系列连续呈现3次,则以3次都能通过的最长系列作为基数,再将其他能通过的刺激系列的长度按1/3或2/3加在基数上,两者之和算作记忆广度。本实验就是用这种方法测量和计算数字记忆广度的。如:3次均能通过的最长系列为7位数,则基数为7,如果8位数系列3次中通过2次,9位数通过1次,10位数一次也未通过,则记忆广度为:7+2/3+1/3=8;③、如果用恒定刺激法来测量记忆广度,也可以采取直线内插法来计算。本次实验方案:采用了方法②的测试方案,结果数据中列出了此次测定的数字记忆广度,以及每一水平(数字个数)列出做对的遍数,如果全对,则为3,如果全不对,则为0(此时实验结束)。2)具体实现:主试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搞清楚识记的方法和输入答案的方法。在输入答案时,数与数之间不能有空格,如有错误可按倒退键(BackSpace)删除,重新输入,输完后按回车键表示确认。数字与数字之间的间隔是750ms,每个数字呈现250ms,从3位数字开始,然后4、5、6…,直到同一位数字系列的3遍都错了为止或达到12位数字。三、实验结果短时记忆广度值:测验耗时:391秒[参数表]数字呈现时间(毫秒)=250数字间隔时间(毫秒)=750两组数字间隔时间(毫秒)=1000四、结论1)从实验的设计方面:每组设计三个长数对实验者进行测试,降低了实验的随机性,可靠性有保证;同时采用控制变量法,使得每次数据的出现频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数值上,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2)从图片及结果分数分析得出:随着每次数字的增加,尤其是到8位以后,短时记忆的能力明显下降,到第11个时就完全记不住了,说明了短时记忆的瞬间性、可扩展性低的特点。3)所遇问题:在记忆数据的同时难以判断每次会出现的数字有几个,导致难以抓住计数的规律而出现记忆错误的现象。2、什么是选择反应时,选择反应时中涉及了哪些心理加工的成分一、实验原理1)概念再现:反应时即从刺激呈现到做出反应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反应时,一个完整的反应过程,其分为: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它的过程由五部分组成:1感受器将物理或化学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时间;2神经冲动由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的时间;3大脑皮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时间;4神经冲动由大脑皮质传至效应器的时间;5效应器作出反应的时间。选择反应时:又称b反应时,指的是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二、实验方案本实验测量视觉和听觉选择反应时。视觉刺激有两个,分别是红圆和绿圆。要求被试看到红圆按Q键反应,看到绿圆,按P键反应。听觉刺激有两个,分别是低音和高音。要求被试听到高音按P键,听到低音按Q键。反应错时,反应时记为0,且该次反应不计入最后平均值内。两个刺激随机呈现,各20次,准备信号后2秒呈现刺激,以40次反应中的正确反应的反应时均值为选择反应时,并给出错误次数(建议错误次数大于7次的数据不予采用)。三、实验结果视觉测试结果:=====结果分数=====选择反应时:414ms错误次数:3次=====备注=====测验耗时:176秒组号对应的名称=1视觉[参数表]间隔时间(毫秒)=1000准备时间(毫秒)=20xx听觉测试结果:=====结果分数=====选择反应时:349ms
本文标题:实验实验报告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209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