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及对策第六段:小企业贷款歧视1Introduction“中小企业贷款难”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早已约定俗成的一个表达方式,然而这种提法在理论上并不严谨。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型企业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更高收益,相对于小型企业来说又具有更低的违约风险,因此中型企业事实上是商业银行青睐的重要贷款对象。而小型企业的境况却不同,它们数量巨大且良莠不齐,未来的不确定性太大,银行贷款运作的成本过高,各种因素使得它们在谋求信贷过程中一直受到与其他类型企业不一样的非公平待遇。因此,“中小企业贷款难”更严谨的表述应该是“小企业贷款歧视”。对商业银行而言,风险是一种必须考虑的成本,若某些企业的风险成本大于银行对其的利率收入,那么商业银行将放弃对该类企业的贷款,因此要求商业银行向所有表达了贷款意愿的小企业发放贷款是不现实的。然而遗憾的是,在现实经济中,即便是风险成本低于银行利率收入的小企业,也不能从商业银行获取充分的资金支持。商业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时对小企业体现出内生的排斥性,而且这种排斥性与银行规模以及资本对风险的敏感度正相关。当商业银行同时面对着规模差异的不同企业的贷款要求时,会更倾向于向规模较大的企业贷款,那些风险系数落在商业银行的可贷区间内的小企业仍然难以获取贷款。“小企业贷款歧视”的现象由来已久并普遍存在,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高风险成本是小企业贷款歧视的根本原因。但是,伴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各种纾缓银行与小企业间信息不对称措施的出台,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解,“麦克米伦缺口”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了1。这就使得我们提出疑问,小企业贷款歧视是不是商业银行的天然选择?是否还有其他因素造成银行对小企业贷款的歧视?近20年来,世界银行业面临的最大调整是巴塞尔协议指引下的资本充足性约束的实施。资本充足性约束监管,目前被各国监管当局普遍视为一种有效防范和控制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机制设计,它内嵌了一种银行资产的风险度与资本金数量密切挂钩的机制,使得商业银行具有从内部关注和防范自身风险的动力,并在降低银行业整体的系统性风险方面效果显著。然而,随着银行资本约束的不断强化,世界范围内的小企业贷款问题却日趋严重,这迫使我们开始思考:资本强约束监管与小企业贷款歧视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资本强约束是否会诱导商业银行将贷款进一步向大中型企业进行转移,从而恶化本已存在的小企业贷款难题?基于以上这些疑虑,我们尝试对资本约束与小企业贷款歧视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同时建立数理模型为现实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小企业贷款歧视现象提供理论解释,并针对资本约束产生的效应提出机制改进的建议。我们希望在利用资本约束降低商业银行整体性风险的同时能够再设立一种机制,鼓励商业银行提高对小企业的贷款供给,有效地促进小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2Review从我们掌握的文献情况来看,单独论述小企业贷款难与改进措施的文献,或者是单独论述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影响的文献都比较多,但通过数理建模与实证检验来分析两者相关性的文献并不多见。关于小企业的贷款难以及改进措施,以往的研究大多是以信息不对称作为出发点的。Leland和Pyle(1977)将Aklorf(1970)和Spence(1973)的观点引入金融中介理论与商业银行管理的研究领域,指出商业银行在处理信息不对称方面具有优势。Baltensperger(1980)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信贷配给的理论框架。Stigliz和Weiss(1981)通过一个经典模型证明了信息不对称是产生信贷配给的根本原因,Wette(1983)论证了银行的信贷配给偏好是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之一,而Peek和Rosengren(1996)、Strahan和Weston(1998)、以及Jayaratne和Wolken(1999)则进行了很多关于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实证检验。LisaD.Cook(1999)指出,小企业必须要提高贸易信用,才能降低信息的不对称,而获得恰当的银行贷款。林毅夫和李学军(2001)指出,基于“赶超”战略的计划经济,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贷款难。李志赟(2002)证明,中小企业的异质性导致贷款难,而信息的更公开可以有效解决难题。Y.Kon,D.J.Store(2003)探1“麦克米伦缺口”(MacmillanGap)认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金缺口,即“资金的供给方不愿意以中小企业所要求的条件提供资金”。讨了申请费用的差异和银行筛选申请人的不完善性对融资市场的影响,提出了非信息对称下的小企业贷款的不完全筛选模型。B.R.Craig,W.E.JacksonIII,和J.B.Thomson(2007)指出,对小企业的担保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小企业获得贷款支持。DaisukeTsuruta(2008)利用日本的数据实证后认为贸易信用确实会影响小企业的贷款。F.Columba,L.Gambacorta,P.E.Mistrulli(2010)则指出,小企业可以参与多元保障机制来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提高借贷水平。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者从管理学的角度对小企业贷款难题进行了解释,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小企业周期理论与小企业关系贷款理论等。关于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经济学家们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Kim和Santomero(1988)分别提出,资本充足率要求将促使银行选择风险更高的资产组合。Furlong和Keely(1989)、Rochet(1992)认为,银行资本充足性约束将导致资产组合出现多样化效应,从而降低银行的风险偏好。而Dietrich和James(1983)却认为资本充足性约束不会影响银行的信贷变化。Santomero和Watson(1977)、Peek和Rosengren(1995)认为太严格的资本监管将会导致银行降低信用供给和降低生产性投资。Chiuri,Ferri和Majnoin(2001)认为资本充足性约束阻碍了银行的信贷供给,负面影响很大。MasaruKonishi和YukihiroYasuda(2004)的研究显示,随着资本充足性约束的加强,银行的风险承担将会降低。Keely和Furlong(1990)、Hovakimian和Kane(2000)的研究则认为资本约束不会导致银行信用规模与风险偏好发生变化,Rime(2001)对瑞士银行数据的实证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黄宪等人(2009)对资本充足率监管下银行的信贷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发展中国家,资本充足约束监管会导致银行信贷行为改变和减少对风险的承担,且资本特质性不同的银行对资本约束调整的敏感度不一样。Y.Altunbas,S.Carbo,E.P.M.Gardener,P.Molyneux(2007)认为,强资本管制会降低商业银行与储蓄银行对风险资产的偏好。F.Allen,E.Carletti,R.Marquez(2009)暗示资本管制其实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并不很大。C.A.Meh,K.Moran(2010)认为,资本约束导致了出口与投资的滑坡,从而间接的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选择。以上学者由于出发点或假设的差异,不同的研究导致了不同的结论,而且较少有学者关注银行资本约束调整对小企业贷款的影响。因此,我们尝试将资本约束与小企业贷款难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风险系数落在可贷区间内的各类企业,在利率管制与利率自由化的不同前提下,对商业银行的收益状况进行理论分析,指出商业银行具有小企业贷款歧视的行为特征;然后用具体的函数以及中国的数据进行仿真模拟和实证检验,证明了资本强约束会导致小企业贷款歧视难题的进一步恶化;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本文首先利用双边博弈的均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证明了在利率管制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的过程中存在着小企业贷款歧视的行为特征。然后用带初值与下界的微分方程,分析了企业风险给银行收益带来的正负效应,基于函数特性寻找到了商业银行的可贷区间与最大利润点,在利润自由化的前提下证明了商业银行也具有小企业贷款歧视的特点。当资本充足率约束加强时,因为商业银行可贷区间的长度和利润空间被压缩,所以会导致商业银行的信贷收缩和风险偏好的调整,最终进一步加剧现实经济中本已存在的小企业贷款难题。在数理模型推导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具体的函数来对结论进行仿真模拟。其中,风险带来的正效应用CAMP模型替代,风险带来的负效应用带常系数的指数函数替代。同时,取最新的一年期国债招标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设定市场超额利润是10%,在贷款总量分别为250与150时做了6000次的仿真。得到的结论和理论推导的结果非常吻合,直观的图形一方面反映了商业银行确实具有小企业贷款歧视的行为特征;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资本约束的加强,会压缩商业银行的可贷区间与最大利润,当可贷区间的右端点左移时,小企业贷款难题因此被进一步恶化。利用中国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也证明了本文理论推导所获得的相关结论。为了有效地缓解小企业贷款歧视的难题,防止小企业在金融服务体系中被逐渐边缘化。监管层应当合理修正资本监管政策以鼓励商业银行提高承担风险的内在动力和意愿,相关具体措施有:(1)小银行按照资产而不是风险资产计算资本充足率,降低合规成本,弱化巴塞尔协议理念和风险计量方法下必然形成的“风险门槛自动筛选机制”,消除其形成的对小企业的风险歧视;(2)依据小企业贷款的违约率和经调整后的实际损失情况,调低小企业信用风险监管资本要求;(3)鉴于发展中国家的商业银行大多对中小企业贷款实行独立运作和独立核算,因此可以明确按照零售业务计量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监管资本占用;(4)明确规定一定规模以下的小企业贷款按照零售业务计量资本占用,以降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暴露的资本占用标准;(5)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资产状况,在合格抵质押品中明确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并明确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最低违约损失率;(6)提高各级政府与民间资本的参与力度,加强和改善担保环境。以上措施可以在利用资本约束降低银行体系整体性风险的同时,帮助商业银行提高对小企业的贷款供给,促进小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本文的着重点是研究银行资本约束与小企业贷款难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其创新之处在于:针对风险系数落在可贷区间内的各类企业,分利率管制与利率自由化,证明了商业银行具有小企业贷款歧视的行为特征;然后用具体的函数以及中国的数据进行仿真模拟和实证检验,证明了资本强约束会导致小企业贷款歧视难题的进一步恶化;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本文使用的数理模型方法未见于其他文献,同时也是首次全面的利用中国的商业银行的分类数据对资本约束的正负效应进行实证检验。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一中小企业自身的素质是贷款难的根本原因改革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与国有大企业相比,产业进入时间晚,其本身仍有许多不利于融资的因素,具体表现在:第一,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信息透明度差,导致其资信不高。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5O%以上的财务管理不健全,许多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经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另据有关调查,我国中小企业6O%以上信用等级是3B或3B以下,而为了规避风险,银行新增贷款的80%都集中在3A和2A类企业。第二,中小企业缺乏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财产。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都较高,大部分财产都已抵押,导致申请新贷款抵押物不足。第三,一些中小企业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者素质较低,信用意识淡薄,当经营出现困难时,不是在改变产品结构、加强经营管理、开辟市场上下功夫,而是想方设法拖欠贷款利息,这不仅给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而且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信誉度,加剧了中小企业贷款难度。(二)金融体系不完善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直接原因在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一直是为国有企业服务的,近年来,我国强调“抓大放小”、“扶优限劣”,实行主办银行制度,使这种关系又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当我国的经济成份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时,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信贷结构与需求结构的不对称性就日益显露出
本文标题: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3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