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股票报告 >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研究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研究姓名:陈延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统计学指导教师:李光久2002.3.15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研究作者:陈延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蒋高峰利用会计创新解决封闭式基金高折价率的探讨2005随着我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证券市场也在短短的14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市场投资者结构还是上市公司数量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在本人的投资生涯中,经历了这一幕幕的变化,除了感到市场的快速发展之外,也感受到了证券市场投资所蕴含的风险以及会计政策对市场投资的影响。证券投资基金作为市场投资者机构中的重要一员,也在短期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然在基金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包括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不断扩大的折价率现象。本文对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高折价现象和当前会计制度对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计价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探讨调整对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计价方法是否可以改变我国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高折价问题,以期维持市场对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长期投资理念,促进封闭式基金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一章对本文研究的背景作扼要的介绍,并提出了研究的目的。第二章对本文研究的内容和论文结构做了简介。第三章对我国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的折价率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本章介绍了有关证券投资基金的一些基本概念,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折价率存在的理论解释和我国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高折价率的成因分析,以及市场对是否调整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会计计价的观点的看法。第四章对会计方式解决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高折价率的方法进行探讨,本章是本论文的重点,也是本文的会计创新之处。首先从投资分类的划分着手,认为根据投资的风险和品种可以分为债权投资、股权投资、信托投资和衍生工具投资,然后对不同的投资品种的投资目的进行二级科目划分。并对长期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是否能取得较好收益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从而提出对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计价采用交易性证券、持有至到期证券分类计价。对交易性封闭式基金按市价与成本孰低计价,对持有至到期封闭式基金按成本与净值孰低计价。另外还对利用会计创新解决封闭式证券基金折价可能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分析。第五章从其它方面对解决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高折价率的方法进行粗略探讨。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对持有至到期的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如采用按成本与净值孰低法计价,有可能使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的整体折价率由目前的40%以上下降到10%左右的水平,再附以基金公司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基金管理公司的监管、实行基金管理报酬提取与基金运作业绩挂钩,以及对封闭式基金的交易制度进行改变等措施,封闭式基金不但能够降低折价率甚至于可以出现溢价交易。由于本人学识有限,研究还不够深入,文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指正。2.期刊论文张婷.ZHANGTing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比较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9(3)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根据变现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封闭式基金(Close-endfund)和开放式基金(Open-endfund).我国的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在契约结构、运作机制、业绩和风险等方面存在差异.作为两种基本的投资基金组织形式,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互为补充,各有所长,没有绝对的优势,可以长期共存.3.学位论文蒲梅姣封闭式基金开放化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分析20081998年3月,我国第一批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宣告成立。这是我国出台《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1997)》,对基金的发起、管理、托管以及信息披露做出严格规定后,率先在交易所上市的规范化封闭式基金。随后,通过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1997)》出台前成立的、符合条件的基金进行规范清理,我国又陆续成立了25只规范化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截至2002年8月最后一只传统(非创新型)封闭式基金一“基金银丰”成立为止,我国陆续成立了54只传统(非创新型)封闭式基金,资产总规模达到817亿元。由于封闭式基金存在存续期的限制,从2006年开始,我国的封闭式基金陆续面临到期的问题。到期的封闭式基金的到期方案选择问题引起了市场各方的关注。2006年8月,首只到期的封闭式基金—“基金兴业”,提前成功转型为“华夏平稳增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给市场带来了极大的示范效应。随后,“基金同智”、“基金景业”等22只封闭式基金也陆续选择了开放化转型作为到期解决方案。从我国目前封闭式基金开放化的现状来看,开放化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转型,即取消基金存续期限制,改变二级市场交易方式,将封闭式基金的运作方式直接转变为开放式基金运作方式。由于直接转型方案可能导致赎回风险,为避免直接转型方案对股票市场和基金本身的强烈冲击,渐进转型方案作为对直接转型成为开放式基金方案的补充而出现了,首只实施开放化转型的封闭式基金—“基金兴业”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案。就当前的情况来看,直接转型是运用最广泛的开放化方案。截至2007年12月31日,已选择直接转型方案的封闭式基金已经达到13只,占已完成开放化转型的封闭式基金总数的60.87%。(2)转为上市开放式基金(LOF)。该方案一方面可以抑止习惯二级市场操作的投资者的赎回动机,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为解套资金的投资者的赎回动机,从而实现了基金净值与二级市场价格的对接,为封闭式基金开放化提供了“软着陆”的契机。我国第二只完成开放化转型的封闭式基金—“基金同智”就是选择的该方案。截至2007年12月31日,已选择转型为LOF方案的封闭式基金已经达到7只,占已完成开放化转型的封闭式基金总数的30.43%。(3)合并转型,即一只或几只封闭式基金与一只已有的开放式基金合并,或者几只封闭式基金合并为一只新的开放式基金。该方案可以避免单只封闭式基金规模偏小,转型后面临较大赎回压力的状况,有利于保持基金规模的稳定性。鹏华基金旗下的基金普华和基金普润是我国目前唯一选择该开放化方案的封闭式基金。可以看出,在我国,所有面临到期问题的封闭式基金无一例外的都选择了实施开放化转型。这主要是由我国当前的政策导向偏好于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折价率过高和封闭式基金持有人大力推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那么封闭式基金开放化究竟是不是封闭式基金唯一的,或者说最佳的到期方案呢?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开放式基金较封闭式基金更能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也能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使基金运行更有效率。然而,由于开放式基金面临赎回压力,因而不能像封闭式基金一样按照事先的规划进行长期投资,不利于其长期业绩的提高。所以,目前国内外对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比较研究都认为两种基金组织形式各有优劣。从国外对封闭式基金开放化的实证研究来看,市场和投资者对封闭式基金开放化是持肯定态度的。从国内的研究情况来看,目前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业绩的对比分析上。少有的对封闭式基金开放化的研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分析的阶段,没有和具体封闭式基金开放化的实际结合起来。从2006年开始,我国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陆续有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因此本文将着重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封闭式基金开放化对基金业绩带来的影响,讨论开放式基金是否优于封闭式基金,封闭式基金开放化是否是封闭式基金到期后的最佳解决方案,力求弥补实证空白。本文以14只已完成开放化转型的封闭式基金(截至2007年6月30日)为研究对象,在封闭式基金开放化对基金业绩影响的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了不同的实证方法分别检验了市场对封闭式基金开放化的态度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化对基金业绩的影响。一方面,本文通过检验宣布实施开放化转型后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变化和异常回报率变动,考察了市场对封闭式基金开放化的态度。另一方面,本文采用了Sharp指数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封闭式基金开放化前后的业绩进行对比,讨论了封闭式基金开放化是否有利于基金业绩的提高以及不同开放化方案对基金业绩是否存在影响等问题。本文分五部分就封闭式基金开放化对基金业绩的影响进行相关实证分析。第一章是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本文的逻辑结构和研究方法。通过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对比,得出封闭式基金开放化在我国还是一个相对崭新的研究领域,学术界对封闭式基金开放化的研究还只限于理论分析阶段。封闭式基金开放化虽然随着我国基金投资的发展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受我国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目前尚未就封闭式基金开放化对基金业绩的影响进行过实证分析。第二章介绍了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概念、特征与区别,以及封闭式基金开放化的概念和方案。第三章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封闭式基金开放化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分析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委托代理理论,二是交易成本理论,三是流动性成本理论。通过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封闭式基金开放化对提高基金效率有积极的作用,但却可能丧失基金的投资优势。第四部分是整个文章的重点,也是整个文章的主要创新所在。第四章首先通过分析封闭式基金宣布开放化转型后的折价率变化、异常回报率和5日累积异常回报率来检验市场和投资者对于封闭式基金开放化的态度;其次通过Sharp指数检验封闭式基金开放化前后一年的业绩变化;最后通过DEA法检验封闭式基金开放化前后一年的基金运营效率变化。通过以上四种实证检验方法,分析实证结果,得到结论:市场和投资者对封闭式基金开放化持肯定态度,但封闭式基金开放化并没有使基金业绩得以提高,尽管基金的运营效率有所提高。第五章通过对第四章的实证结果进行分析,证明封闭式基金开放化未必是封闭式基金最佳的到期方案,并结合国外封闭式基金开放化经验提出了寻找最佳封闭式基金到期方案的思考。4.学位论文瞿佳中国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绩效的比较研究2007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成长,证券投资基金迅速发展,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品种日益丰富,作为机构投资者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998年3月首批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开元,基金金泰)设立,2001年9月推出了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证券市场共有57家基金管理公司,总共拥有40只封闭式基金和307只开放式基金。根据制度没计,封闭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续期,其基金规模不变,基金经理没有赎回压力,募集到的资金可全部用于投资,这样基金管理人就可以实行长期的投资策略。因此理论上,封闭式基金的业绩表现长期看应优于开放式基金,理应受到投资者青睐,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也论证了封闭式基金的绩效确实优于开放式基金。而现实中,自2003年以来没有新的封闭式基金设立,且“封转开”的盛行使得封闭式基金数量不断萎缩。开放式基金则呈儿何式的迅猛增长,尤其是2006年我国证券市场大牛,开放式基金获得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一次次刷新了设立数量和规模的记录,仅06年就有70多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发行。那么我国基金业存在什么问题,封闭式基金应该就哪些方面进行改进,才能使得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平稳、健康发展,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国外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的业绩评价已经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方法体系。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基金的绩效评价主要是根据基金净资产和投资收益率这两个指标进行。随着研究的成熟,基金绩效评价引人了风险调整,形成了建立在CAPM模型之上的三大经典评价指标。在基金择时选股能力的计量上,先后出现了T-M模型和H-M模型,以及FamaandFrench的三因素和Carhart的四因素模型,数据包络(DEA)方法等在实证研究中获得较广范应用的模型。随着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的快速发展,学者近年来也在该领域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但由于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不足十年,国内学者对我国基金绩效进行的研究一般是从实证方面着手,通过运用国外成熟的理论、方法,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研究。从分析思路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对基金经风险调整后的盈利能力的评估,二是对基金择时和选股能力的分析。但由于我国新证券投资基金自1998年成立以来不足十年,期间
本文标题: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41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