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产业共生循环经济广义型模式研究
ECOLOGICALECONOMYECOLOGIGALINDUSTRYWATCH产业观察100当今社会,随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单凭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增长模式已经难以维系长远的发展。尤其对于中国这样大的一个经济体,在工业化、城市化、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如果继续沿用高能耗与低能效相叠加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程度必将超过自然界的最大承受能力,进而阻碍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概念的出现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人们将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原理与经济学、社会学、产业学等多个社会学科相结合,将目光从末端治理转向生产过程中的阶段控制,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的尖锐冲突。在循环经济的探索、实施过程中,人们逐渐将重点从单纯的废旧资源利用转向系统整体规划,强调规模优势的充分发挥,实现效益最大化的产业共生循环模式应运而生。1产业共生循环经济概述1.1产业共生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产业共生循环经济广义型模式研究王靖添1汪安佑2王泉文3(1.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871;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北京100083;3.内蒙古乌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乌兰察布市012400)摘要:针对当前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短缺等严重问题,我国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文章从目标层面、方法手段层面和区域空间层面对循环经济运行机理进行三维立体研究,提出了产业共生循环经济广义型模式:发展产业共生循环经济要在技术条件支撑力、市场配置内生力、政策调控牵引力、行政手段控制力和法规体系约束力的“五力”的共同支撑下,以现有的企业、园区、地区层面为基础,进一步向省区和跨省域的更大区域发展;以实现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技术创新为目标,进一步改善区域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稳定运行和社会福利水平的全面提高;强调系统的整体联动性,具有系统博弈的思维理念。关键词:产业共生;循环经济;广义型模式;系统博弈StudyofGeneralizedSymbiosisRecyclingEconomyModeWANGJingtian1,WANGAnyou2,WANGQuanwen3(1.CollegeofEnvironmentalSciencesandEngineering,PekingUniversity,Beijng100871,China;2.EconomicsandManagementSchool,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Beijng100083,China;3.InnerMongoliaVolanCementGroupCo.,Ltd.,WulanchabuInnerMongolia012400,China)Abstract:Inviewofseriousproblemssuchasenvironmentalpollution,ecologicalimbalance,energyshortages,Chinamustadheretosustainabledevelopmentstrategyandrecyclingeconomy;therefore,thegradualestablishmentofanewcycleeconomicdevelopmentmodewhichissuitableforChina’s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isofgreatpracticalsignificance.Basedthestudyfromthetarget,measureandregionalperspectiveonrecyclingeconomy,GeneralizedSymbiosisRecyclingEconomyModeisgenerated:todevelopindustrysymbioticcycleeconomyneedstechnologysupport,theallocationofdomesticmarket,tractioncontrolpolicy,controllingandadministrativemeasuresandregulations;onthebaseofenterprises,thepark,andthedistrictlevel,furtherdevelopmentshouldbemadeontheleveloftheprovincesandbroaderregion;onthetargetofresourceconservation,ecologicalprotection,economic,social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s,furthermeasuresshouldbetakentotheimproveregionalindustrialstructuretoachieveeconomicstabilityoperationsandimprovetheoveralllevelofsocialwelfare.Asagamesystem,stressedthattheoveralllinkage.Keywords:industrialsymbiosis;recyclingeconomy;generalizedmode;systemgame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城镇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05BA807B07)作者简介:王靖添(1986~),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学及政策;汪安佑(1963~),男,湖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王泉文(1959~),男,内蒙古人,副总经济师,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保护、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方面的工作和研究。101用和节约,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其结果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减少环境污染[1]。产业共生最早被定义为不同企业间的合作,通过这种合作,共同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获利能力,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2]。产业共生研究以“废物交换利用”和“废物闭路循环”为核心,即通过建立产业实体间的废物交换关系来实现产业系统物质的闭路循环和能量的梯级利用。产业共生循环经济是由各种类型的产业实体在一定价值取向的指引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为追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相互合作,由此形成的产业实体的联合体系,其中产业实体由一个或一个以上企业构成。产业共生循环经济是基于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产业学等多个学科的系统学。1.2产业共生循环经济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的产业共生理论主要有技术主导论和管理主导论。近几年,产业共生研究开始呈现由废旧资源循环利用工程设计向系统规划和绩效评估研究方面的转变。因为,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要强调相关清洁生产、废物资源回收和交换利用、资源替代等技术在实践中运用;另一方面要从产业体系结构入手,形成合理高效的机制以促进其稳定、良好地运行。目前关于产业共生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国外学者Frosch和Robert[3]认为,产业生态是一个相互之间消费其他企业废弃物的生态系统和网络,在这个网络中,通过消费废弃物可以为系统提供可用的能量和有用的材料。JohnEhrenfeld和NicholasGertler[4]创建了产业共生(industrialsymbiosis)理论,提出了“产业生态系统”和“产业共生”的概念,认为企业间可相互利用废物,以降低环境的负荷和废物的处理费用,建立一个产业共生循环系统。Lowe和Ernest认为,产业生态是一个自然的与区域经济系统及当地生物圈密切联系的服务系统,其理论核心是以经济、文化和技术的发展为前提,积极促进环境负荷的评估及负荷最低化,并强调产业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5]。国内学者王兆华[6]通过对国内外产业共生循环经济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指出影响产业共生循环经济形成的因素包括内在的自组织和协同机理,以及外在的成本推动、效益拉动和环境取向机理,并将其归纳为四种运行结构:主导型结构、对等型结构、复合型结构和虚拟型结构。鲁成秀和尚金城[7]认为,生态工业园区是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态,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通过区域内物流和能源的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合理设计,可形成企业间共生网络,达到减少废物,实现园区污染“零排放”的目标。两位学者进一步对产业共生园区建设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李同升和韦亚权综述了工业生态学在原料和能量流动、物质减量化、技术变革和环境、生命周期规划设计与评价,环境设计、延伸生产者的责任、工业共生系统、产品导向环境策略、生态效益等主要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工业生态学未来的研究框架和主要研究领域。李慧明[8]认为,产业系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和技术手段,循环经济的关键在于建立起促进物质、能量高效循环和流动的产业生态系统,因此产业生态系统的内涵特征、实施原则的研究,是构建循环经济和产业生态系统的理论前提。袁增伟和毕军运用企业环境责任市场化理论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开发了基于企业环境市场化机制的生态产业共生网络运营成本模型,并对模型假设做了改进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对产业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作了展望。褚大建等从生态效率出发揭示了循环经济的减物质本质,认为不但要关注传统渐进式部门的内部技术变革,还要前瞻性地促进跨部门的技术变革,即产业之间的协调。另有学者认为,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在产业间和产业与环境间的循环流动,发展循环经济要落实到具体的产业和企业上,需搞清楚具有物质循环利用关系的产业及其之间的关系,由此提出了产业体系和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概念,若干与某种生产要素有关的产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整体为产业体系,以物质要素循环利用关系为纽带的产业体系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进而将产业分为物质资产、人的资产和环境资产三大类。目前的产业共生循环经济还仅仅局限在狭义的区域当中运行,我们认为产业共生循环经济应在更为广泛的区域中发展,在实现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技术创新的多重目标效用的基础上,全面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区域经济稳定、健康运行。2产业共生循环经济广义型模式2.1广义型模式的提出产业共生循环经济广义型模式是以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技术创新为导向,在技术条件支撑力、市场配置内生力、政策调控牵引力、行政手段控制力和法规体系约束力的共同作用下,运行于企业、园区、地区、省区及跨省域不同地域层面的产业共生循环经济模式(如图1),又称“五角三维型”模式。2.2广义型模式中各元素的关联度分析与传统产业循环经济中单纯强调技术面或管理面的重要性相比较,广义型模式将循环系统的整体联动性放在首要位置,从三维立体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多方位系统的概念。从其三维立体结构来看,一维层面从发展产业共生循环经济的目标层面出发,提出产业共生循环经济的实施要以资ECOLOGICALECONOMYECOLOGIGALINDUSTRYWATCH产业观察102图1产业共生循环经济广义型模式图示(“五角三维型”模式)源节约、生态保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技术创新五大活性因子为导向;二维层面从实施产业共生循环经济的方法手段层面出发,强调技术条件、市场配置、政策调控、行政手段、法规体系五大力量的共同支撑;三维层面从产业共生循环经济的运行区域出发,将产业共生循环经济的运行从现有的企业、园区、地区层面扩展到省区和跨省域的更广区域中,提升区域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全面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三个层面维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广义型模式的三维角度提出,体现了产业共生循
本文标题:产业共生循环经济广义型模式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45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