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公共经济学谢春讯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公共经济学的定义第二节公共经济学的发展第三节公共经济学的地位第一节公共经济学的定义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学科,所以公共经济学应该称为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部门主体是政府。因此有时人们把公共经济学也称为政府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把所有经济主体分为公共部门(PublicSector)和私人部门(PrivateSector)两大类。公共部门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私人部门是指企业和家庭。虽然政府与企业、家庭一起参与国民经济,但是其行为方式和目的却大相径庭的。第一节公共经济学的定义二、公共经济的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即政府及其附属物。1.中央政府2.广义政府3.广义公共部门第一节公共经济学的定义简言之,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行为、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以及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广义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政府经济行为的内涵也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研究财政支出。第二层次是研究财政收入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第三层次是研究包括财政收支在内的公共部门经济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第二节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公共经济学有新、旧公共经济学之分。所谓的旧公共经济学,就是财政学,新公共经济学是指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经济学。一、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的产生经济学从它一诞生起就与国家、政府联系在一起。威廉·配第在1662年出版了《赋税论》。配第把国家经费分为6个项目:(1)军费(2)官员俸禄和司法费用(3)宗教事务经费(4)大学及其他学校费用(5)孤儿赡养费和无工作人员的生活救济费(6)修路架桥费用和其他公共福利费用第二节公共经济学的发展配第在这本书中分析了上述6项国家经费增加的原因,人民对赋税的反对和税收征课的办法,以及国家筹集资金的方式和手段,从而开创了西方财政学的先河。第二节公共经济学的发展二、公共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经济生活发生重大变革,在西方社会中政府的经济作用日益扩大,这样就给财政学提出许多新的课题。这些课题主要有:1.尽可能的理解和预测政府经济活动的全部结果;2.评估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3.要搞清公共部门应该从事哪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如何组织。很明显,这都不是财政学所能回答的。于是,公共经济学便应用而生了。第二节公共经济学的发展1959年,美国的经济学家马斯格类夫(MusgraveR.A.)出版了《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该书首次引入了“公共经济”这一概念。相对财政学而言,公共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的内容:1.关于政府选择和政府决策的内容2.关于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相对财政学而言,公共经济学采用了现代经济分析方法,既注重实证分析,又注重规范分析。第三节公共经济学的地位公共经济学本质上是经济学的分支,但同时又受到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其他非经济学科的影响和渗透。一、公共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来说明市场经济如何通过价格机制来解决社会资源配置的问题。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有两个连接点。第一个连接点是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价格管理、消费与生产调节及收入分配平均化等政府的直接经济行为。第二个连接点是公共经济学把政府本身也看成是一个单个经济单位,对经济行为是否实行最大化进行分析。第三节公共经济学的地位二、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经济总量的变化来寻找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规律。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渊源更深。宏观经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政府的经济行为,即公共经济学的内容。三、公共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由庇古(PigouH.C.)创立,希克斯(HicksC.J.)等发展起来的关于社会福利和个人分配最大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福利经济学中的帕累托(ParetoOptimum)最优已经成为公共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原则。第三节公共经济学的地位四、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伦理学和社会学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公共经济学的公共物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就是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理论桥梁。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经济学由于长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影响,我们对公共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十分薄弱。为了发展我国的公共经济学,现阶段首先要做的是认真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公共经济学中有益的东西。第二章政府与资源分配第一节资源的配置方式第二节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第三节政府和资源配置第四节公共事业组织和资源配置第一节资源的配置方式任何社会可以用来生产的资源(如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都是有限的,而这些资源要用来满足的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多样的,于是产生了资源如何最优配置的问题。一、资源最优配置的定义(一)狭义的资源配置狭义的资源配置问题主要是指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土地和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等要素应用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事实上是通常所说的“效率”问题。第一节资源的配置方式(二)广义的资源配置广义资源最优配置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效率、公平和稳定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评价社会经济活动的三条基本原则。1.效率原则——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或称“帕累托有效”。下面借助图2-1来说明帕累托最优的涵义。第一节资源的配置方式1.效率原则——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或称“帕累托有效”。下面借助图2-1来说明帕累托最优的涵义。第一节资源的配置方式2.公平原则广义的资源最优配置的公平主要关心的是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经济学家常用洛伦兹曲线(LorenzCurve)和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对公平程度进行衡量。第一节资源的配置方式二、资源的配置方式资源的配置方式主要有习惯、命令和市场。第二节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一、市场体制的职能优势市场体制的具体优势有:1.信息传递的效率2.激发生产社会财富的创造力3.有效的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第二节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二、市场机制的运行特点概括的说,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在市场机制下是这样解决的:(1)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2)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3)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第二节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三、完全竞争市场与经济效率的实现(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概括如下:(1)所有的生产资源产权都是明确的;(2)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个市场都有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3)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4)购买者和销售者都可以享受充分的信息;第二节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5)资源可以充分流动并且可以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6)生产和消费都不存在外部经济;(7)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ReturntoScale)的情况,也就是生产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收益越大的情形。第二节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二)完全竞争的市场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一种产品的需求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消费者买进该产品一定量时所愿付出的价格(Pd)第二节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四、市场失灵分析市场体制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不仅使得许多社会经济发展活动难以通过市场体制进行,而且在少数情况下还导致破坏性的社会后果,被称为市场失灵。市场体制局限性的突出表现有:1.市场竞争不完全2.市场体制难以实现社会公平3.民间企业难以承担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务4.市场体制难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5.市场体制难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第二节市场机制和资源配置由于现代市场体制的局限性,使得现代市场体制下企业在提供某些物品和服务时失灵。首先,市场体制在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时失灵。其次,市场体制在提供外部性(Externalities)很强的物品时失灵。最后,市场体制在提供信息不对称特征的物品时失灵。第三节政府和资源配置市场经济运行中产生的无效率、不公平以及宏观经济失横要求政府从多方面介入社会经济运行,从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一、现代国家体制的职能优势1.提供法律,维护竞争的市场秩序2.提供和维持市场得以正常运作的稳定的经济环境3.促进资源的合理运用、保护生态环境4.从事社会发展活动,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5.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6.应付紧急事件第三节政府和资源配置二、政府的经济职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具体经济职能一般被概括为三个方面: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一)资源配置1.公共支出2.政府税收(二)收入分配1.转移支付制度2.公共事业投资3.补贴(三)稳定经济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2.自动稳定器第三节政府和资源配置三、政府失灵国家体制的局限性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国家的主观发展努力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要求有距离2.政府不少发展努力是低效率的3.国家也有可能是不公正的4.决策时滞决策时滞这首先体现在政府作出一项决策要比私人部门决策慢得多,因为当中要经过如下几个时滞。第一,认识时滞;第二,决策时滞;第三,执行与生效时滞第四节公共事业组织和资源配置一、公共事业组织的涵义在现代社会中,组织的公共目标和非公共目标,构成了组织的两大类型。非公共组织一般不以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典型的非公共组织。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公共事业组织虽然是现代社会公共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内涵、外延、作用范围上同其他公共组织是有差别的,从公共事业的本质和功能出发,公共事业组织可以定义为:依照一定的规则,以独立、公正为原则,并凭借其特有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的组织。第四节公共事业组织和资源配置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概念和国际上的“第三部门”这个概念最为接近。凡具有以下五个特征的组织可视为第三部门的一部分。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第四节公共事业组织和资源配置二、公共事业组织(第三部门)职能优势社会公共事业组织作为一种组织创新,同市场体制中的企业和国家体制中的政府有着明显不同的职能优势:1.非营利性2.沟通性3.成不低第四节公共事业组织和资源配置三、公共事业组织和资源配置公共事业组织活动即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有效地运作起积极作用。其作用具体表现如下。(1)承担政府部门的具体的执行性、事务性的职能称为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载体,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2)公共事业组织能有效地为市场经济提供不可少的法律服务和监督规范企业行为,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3)公共事业组织能有效地承担社会化服务,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4)公共事业组织可以有效地和政府合作,从而充当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第四节公共事业组织和资源配置四、公共事业组织的局限性正如市场和政府都可能失灵一样,公共事业组织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志愿失灵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公共事业组织所需的开支与所能筹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口。除此之外,志愿失灵还表现在其他三个方面。一是志愿活动的狭隘性(PhilanthropicParticularism)。二是志愿组织的家长作风(PhilanthropicPaternalism)。三是志愿组织的业余性(PhilanthropicAmateurism)。第三章公共物品理论第一节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第二节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第三节准公共物品的供给第一节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经济学对物品作出了明确的区分,分为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无论个人是否想购买,其利益不可分割的被扩散给社会全体成员的物品;私人物品是指其利益能够加以分割然后分别提供给不同的个人,并且不对其他人产生外在利益或外在成本的物品。凡是不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是准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划分界限是固定不变的。第一
本文标题:公共经济学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67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