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念的现代传承3篇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念的现代传承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念的现代传承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念的现代传承1摘要: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中的道德实践的总结,是支撑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道德出现了大的滑坡,这是极其危险的。现阶段弘扬以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为主的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对孔子仁学思想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当代价值。孔子强调仁是一种人对自己行为进行约束的自觉行为,既要符合礼的规范、爱所有人,同时又应因无所惧怕而具有极大勇气。虽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了仁学思想,但是对于道德出现滑坡的今天,无论从个人、家庭还是社会的角度来说,都是有很大的启示的。关键词:孔子;仁学;仁学思想中图分类号: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2-000-02伦理和道德意义相近但却有所不同。伦理主要指的是社会的道德规范,是一门关于道德的学问。伦理主要是侧重于社会,强调客观。道德指的是主体对道德规范的内化和实践,侧重的是客体,强调操守。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为主兼容墨家、道家、法家等的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包括诸多道德规范,在此主要是对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仁学思想进行简单梳理。一、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由于孔子生活的时代的统治者追求的是政权,所以战事不断,灾难重重。在治国方略上,孔子明确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思想,主张用礼和德对民众进行教育、对国家进行治理。显然,在当时孔子的思想是不可能得到统治者的重视或者推崇的。他目睹了由于统治者通过强权的手段争夺霸主地位,而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通过层层分析,孔子认为造成这样局面是因为人们的同情心少了,只将名和利视为追求的目标。针对当时的这种情况,孔子提出了仁。那么,什么是仁呢?仁,就是爱人。对仁的基本解释就是;仁者,爱人。;[1]具备仁的品格的人不仅要爱自己的家人,更要爱所有的人。仁,就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以符合礼的要求。;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克己复礼;就是说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那么,作为统治者如何做才能达到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3]意思是说统治者要具备五种品德,即待人恭敬,就不会受到侮辱;待人宽厚,就能够得民心;说到做到,就会使自己有威信,同样也会吸引更多的人为己所用;善于思考,行动要果断,就会功成名就;给民实惠,就能够指挥他们。所以说,作为统治者要有统治者的尊贵和权威,又要有一定的方法指挥人民。;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4]君子当中没有仁德的人事有的,可是小人当人从来没有有仁德的人。孔子认为仁是先天的道德属性,只有君子才能做到仁,小人就做不到。还有的人认为这里的君子指的是贵族,小人指的是平民阶级。如果按照这样的理解,就是说贵族里有不仁的人,但平民里一定没有具备仁的品格的人。仁,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人之方也已。;[5]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自己有某种需要想要满足的时候也要去考虑其他人也有这样的需要想要得到满足。那么,如果自己不想要的、不想做的,他人是否想要或者想做呢?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孔子既考虑到了自己想满足的要求别人也可能会有,同样也考虑到自己不喜欢的或者不想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去做。如果这样都做不到,是不能称其具备仁的品格的。实际上,这是孔子提出的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相互尊重,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做到推己及人。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7]曾参说:;老师的做人原则不过是忠诚、宽恕罢了。;忠恕的综合就是仁,实现了忠恕,也就是实现了对他人的爱。从深层次上来看,对他人有爱,孔子这样的态度正是爱人的表现。仁,就是恢复并且巩固周礼的统治秩序。;弟子,入则孝,出则弟。;[8]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的面前,就应该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就要顺从师长。;;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9]意思就是,统治者如果能够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孝悌,那么人民也会竞相去效仿,去努力达到仁。这样一来也就不会出现犯上作乱的现象。周礼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所以说孔子是十分重视孝悌的。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仁,就是无所惧怕,具有很大的勇气。;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10]孔子又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11]当一个人真正的具备了仁,那么在孔子看来,这样的人将会无忧无虑并且具有很大的勇气。二、孔子仁学思想的当代价值第一,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传统文化素养。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以其独特的魅力给人以巨大的艺术感受和深刻的启迪,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使人回味无穷。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更是提高个人传统文化素养必不可少的步骤。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精神气质以及仪表穿戴无不体现一个人的传统文化素质。儒家的仁学是一种高尚仁爱的人生价值观,在历史上曾培育出大批仁人志士,造就了中国古代社会高度的精神文明,也是一份民族的宝贵精神遗产。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更是应该以民族为骄傲,积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并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在生活中待人真诚、和善、乐于助人,在点滴中提升自我。第二,有利于家庭和睦。中国传统道德强调人际关系中的伦理义务和责任。孔子重孝悌,主张作为子女必须要尊敬、敬重,要维护父母的名声。作为子女要孝顺父母。在当今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道德出现严重的滑坡,对孔子仁学思想进行再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弘扬孝悌,强化人们的道德意识、责任意识。使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做到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从而达到家庭和睦的目的。第三,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道德义务感,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指出的;爱人;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狭义的爱人。不只是爱自己的配偶,不只是爱自己的兄弟姐妹或者家族成员,而是爱所有人。要有一颗爱人之心。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是小爱。而爱所有人则是大爱,是博爱,是仁。作为领导,要端正自己的品行。要关心人民的疾苦,保障人民享有基本的权力。要适时去亲近民众,感受民众的生活。此外,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尊重自己的同时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会是和谐的。不要自私自利,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或者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样的行为是和谐社会所不允许的。应该正确地处理生活中的利和义,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以及道德义务感。第四,有助于缓解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利益主体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可能会不择手段,甚至无视道德和法律,长此以往,不仅使自己的利益受损,而且会使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受损。要正确处理义和利的关系,不能见利忘义。孔子的仁学思想有助于促进各企业内部的协调发展,减少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而达到缓解市场各利益主体的矛盾,缓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第五,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自古以来,中国就十分重视道德,我们国家所倡导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以及弘扬。孔子提出的仁是伦理道德的最高原则。只要具备仁的品格,人的道德修养就会提高。儒家强调;先义后利;,反对;重利轻义;。这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道德财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积极吸收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积极部分,积极学习孔子仁学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增添色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推进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第六,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孔子的仁学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倡导的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现代文明的建设是离不开传统道德伦理的弘扬。将传统伦理中的积极的、进步的部分进行新的整合,使其与当今社会相适应。孔子仁学倡导的是仁爱、忠恕,十分重视个人自身修养,坚持重义轻利,鼓励积极向上,这些都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对孔子仁学进行弘扬,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念的现代传承2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源泉的内容,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公民道德建设的许多方面都可以从传统道德文化中找到渊源。如;夙夜在公;、;以天下为己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奉献精神,;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气节追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操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节约意识,;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一言为重百金轻;的诚信美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处世原则,;克己;、;内讼;、;养气;、;慎独;的修养方法等等,都是我们应加以推广弘扬的优良传统。下面我们就从现代社会的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三大领域,探讨一下中华传统伦理道德对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一、传统伦理道德对于社会公德建设的价值社会公德对社会风气的好坏起着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公德建设,不仅关系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全社会都应承担起促进我国社会公德规范体系形成的重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很多道德观念,如孟子讲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董仲舒主张的仁、义、礼、智、信;五常;,《管子》提倡的礼、义、廉、耻;四维;,都含有基本的公德规范在内。对这些规范进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创造性转化之后,无疑会对我国社会公德规范体系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人际交往方面,古人非常强调与人为善、与人相和。孔子仁学之实质即是;爱人;。他主张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就是在追求一种高度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里,尽管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加剧,利益矛盾频生,但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人道主义精神,仍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我国实现社会安定、民风善美的巨大精神力量。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对当代社会公德建设的价值启迪,从道德修养方面来讲,还体现在对;慎独;境界的追求上。在现代社会里,公共生活通常是与许多陌生人相处,因此公德更需要人们有高度的自觉性去维护。二、传统伦理道德对于职业道德建设的价值中国古代伦理道德思想中关于职业道德的遗产是非常丰富的。《尚书》中记载了官吏的道德规范:;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还有《黄帝内经》中;疏五过;、;征四失;和扁鹊;随俗而变;等关于医德的记载,都表明我国古代职业道德思想的产生几乎和社会分工的出现一样久远。传统伦理道德对于当前职业道德建设的现代启迪,首先表现在儒家思想中的;义利观;方面。职业的道德性与职业的功利性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因而如何在职业的谋利行为中遵守基本的道义原则,使谋利行为与道义行为达到内在的统一,是职业道德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儒家历来主张;义利合一;的基本原则:见利思义,不谋不义之财。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就是指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要自觉遵守义大于利的原则,必要时做到;舍利取义;甚至;舍生取义;。这些思想对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改变某些领域里唯利是图的不良倾向,有着极富针对性的启迪作用。传统伦理道德对于职业道德建设的价值,还体现在许多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中。如为政者的职业道德,孔子就说过:;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一思想对今天的为政者形成公正、清廉的职业道德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又如教师的职业道德,韩愈在《师说》中把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三个基本方面,这在
本文标题: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念的现代传承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67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