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劳动力需求2011年北京市一季度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记者从北京市劳动保障局召开的一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发布会上了解到,全市劳动力市场首次出现需求总量大于供给总量的现象。同时,一季度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明显,工作最为好找的职业锁定保险业务人员。本季度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缺口最大的十个职业是:推销、展销人员;餐厅服务人员;机械冷加工人员;饭店服务人员;机械工程技术人员;电力设备安装人员;中餐烹饪人员;治安保卫人员;电信业务人员;保险业务人员。其中,供不应求明显,工作最为好找的职业是保险业务人员。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十个职业是:简单体力劳动人员;公路运输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行政事务人员;工程设备安装人员;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保管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储运人员;经济业务人员;营业人员。摘自:北京劳动就业报第一节劳动力与劳动力需求一、劳动力的几种涵义人的劳动能力劳动者劳动者的总和劳动力的科学定义马克思: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使用的能力。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5、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现代劳动经济学: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要求就业者。未成年就业人口适龄就业人口老年就业人口求业人口就学人口家务劳动人口服役人口其他人口病残人口0岁少年人口16岁劳动适龄人口60/55老龄人口劳动力构成图二、与劳动力相关的概念1、劳动劳动是指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高级蓝领仍走俏,灰领最吃香2、人口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一定区域的人的总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3、劳动适龄人口劳动适龄人口是以男性16至59岁,女性16至54岁来划分的。2000年北京市劳动适龄人口已达960.2万人,占总人口的70.8%,比1990年增加了242.7万人。劳动适龄人口的平均年龄也由1990年的33.9岁提高到了34.7岁,这表明劳动力结构有老化的趋势。4、社会劳动力统计意义上的劳动力,就是指在一个社会中,有劳动能力并从事社会劳动的人。三、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在单个企业层面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市场总体层面宏观的劳动力需求:总就业人数(可从国家统计数据中获得)2009年年底,全国就业人数超过77995万人市场总体劳动需求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增长就业人数增长1、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由哪里派生出来的?对产品和服务的直接需求企业供给生产要素需求劳动力需求2、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边际生产力递减:在其他投入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连续追加某种投入,其产量的增加在达到某一点后会减少。3、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四、劳动力需求的分类按需求主体的层次分类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市场需求按需求时间的长短分类:短期需求、长期需求经济学中的短期、长期时间范围变化的要素固定不变的要素短期劳动资本和技术长期劳动、资本而后技术五、劳动力需求表、需求曲线劳动力需求表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仅由工资率的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六、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微观方面:1、企业目标2、企业的生产规模2003年末,首钢资产总额为477亿元,在册职工达到13.51万人,占首都产业工人总数的1/6;从1979年到2003年,首钢累计向国家上交利税费358亿元。3、企业的利润4、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宏观方面:1、经济增长因素伴随着股市的不景气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前所未有的加大,学的是金融专业,最近参加了三场招聘会,可是简历一份也没有投出去。校园招聘遭遇人才市场寒流2、产业结构变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3、科技进步一是企业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力需求二是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下降,产品销售上升,生产规模增加,对劳动力需求增加第二节企业劳动力需求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1、生产技术的假设:技术条件不变2、组织目标的假设:利润最大化3、市场环境的假设:完全竞争性市场4、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一、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MR=MCMC: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成本WMR: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利润最大化企业雇佣劳动力应满足:从一个单位的额外投入中所获得的边际收益等于新增一个单位的投入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例:完全竞争厂商雇工决策分析雇工人数边际成本W(MC)总产量TP边际产品MP产品价格P边际产品价值MRMP*P130303026023056262523307822244430961823653011115230630123122247301318216二、长期劳动力需求等产量线:能够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投入的各种有效组合的轨迹(假定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可变要素)等成本线:等量的成本所能购买的两种投入的各种组合的轨迹产量最大化与劳动力需求(成本既定)oLQ1Q2Q3KABEGFK*L*H成本最小化与劳动力需求(产量既定)三、工资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1、替代效应在工资上升后可以用资本替代劳动以改善投入要素结构2、规模效应在工资上升后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提高,在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劳动力需求下降;反之,如果资本的价格不变,工资率降低了,同样会产生上述两种效应,使劳动力需求增加。第三节劳动力需求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供给弹性一、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概念及类型(Elasticity)的概念,是指自变量变化引起因变量的变化程度;或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劳动力需求弹性指工资率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用公式表示E=△L%/△W%LW工资从8元降至6元,下降了25%,而企业的员工数量从40人升至60人,上升了50%,则劳动力需求弹性为多少?E=50%/25%=2需求弹性的分类1.需求完全无弹性,即Ed=0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无限大3.单位需求弹性,即Ed=14.需求缺乏弹性,即0Ed15.需求富有弹性,即Ed1弹性不足的需求曲线0.900aD1.10b95105数量价格.900aD'1.10c75105弹性充足的需求曲线数量价格三种弹性不变的需求曲线PriceperunitPriceperunitPriceperunitp0QuantityperperiodQuantityperperiodQuantityperperiodE=?D(a)Perfectlyelastic$106060100E=?D1(c)UnitelasticD0E=D0(b)PerfectlyinelasticD'QDab完全弹性不变弹性完全无弹性练习某种劳动工资率为每小时5元时,对该种劳动力的需求量为500人;当工资率上升为每小时8元时,该种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到200人。(1)该种劳动的自身工资弹性值为();(2)该种劳动的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的;()二、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将A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B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为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引起另一类劳动力需求的增加,这两类劳动力称为总替代。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引起另一类劳动力需求的减少,这两类劳动力为总互补。三、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要素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有“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TheHicks-MarshallrulesofDerivedDemand这些法则表明,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在下列条件下劳动力需求弹性较大:一是劳动要素能比较容易地被替代时。二是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大。三是当其他投入要素的供给弹性较大时。四是当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时。
本文标题:劳动经济学第2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79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