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一年级历史教案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高一年级历史教案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一年级历史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高一历史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衙门的设立(设立的原因、时间、主要职权范围、性质及评价);辛酉政变;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2、通过分析衙门设立的原因、主要职权范围、性质,使学生认识到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但也便利了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干涉中国内政。衙门的设立,加速了中国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化。通过学习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使学生认识到辛酉政变是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的开始,清朝统治日益腐败。3、通过对清廷政策调整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政策调整带有屈于列强侵略,力图剿杀农民革命的时代特点,清政府正逐渐沦为外国人侵华的统治工具。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摇摇欲坠,已无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同时,抵御列强的军事侵略。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政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清政府被迫调整了对内对外政策,以巩固统治。清政府的阶级本质决定了其向列强妥协求和,以得到列强帮助,镇压人民革命。对内对外政策的调整导致了此后清政府处理对外事物时的软弱无力、卑躬屈膝以及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政策的调整也使得主张对外妥协和好的洋务派当政,为以后的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条件。此外,在镇压人民革命和抵御列强入侵时,满族的腐朽被彻底的暴露出来,清廷不得不开始倚重汉族地主,这样汉族官僚在清政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主要,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成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汉族官僚势力扩大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朝政治的一大特征。重点分析衙门、辛酉政变及其影响是本课的重点。清朝设立的衙门与前朝设立的对外机构在地位、设置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它是中国在遭受外国侵略、主权丧失、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背景下成立的中央机构,这就注定了它将成为列强控制中国中央政府的工具。他的建立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对晚清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辛酉政变及其影响之所以是本课重点,是因为辛酉政变后参考资料,少熬夜!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抵抗外来侵略变为妥协和好,并开始走上公开勾结的道路。清政府对外政策的改变,导致此后清政府在处理对外事物时,不惜以割地赔款、出卖主权来求得与列强和解,这使中国不可逆转的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慈禧的掌权与恋权也使中国失去了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机会。重点突破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回答“衙门何时设立?”“衙门的管辖范围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立衙门?”等问题,使学生掌握有关“衙门”的基本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宋朝市舶司与衙门设立的背景、管辖范围等,使学生理解衙门有利于列强控制清朝的内政和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回答“在辛酉政变之前,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何时发生的辛酉政变?”“何人发动的辛酉政变?他们为什么要发动辛酉政变?”“为什么列强对辛酉政变采取“无异议”的态度?”等问题,使学生掌握有关“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的基本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辛酉政变后清政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使学生理解辛酉政变产生的影响。难点分析中外反动势力合作新格局为什么会出现。中外反动势力合作新格局的形成有着较为复杂的原因: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使列强认识到只能通过扶植清政府,才能保护其业已取得的侵略权益,并获得更多的权益;另一方面,清政府在列强入侵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以摇摇欲坠,由于阶级本性所决定,它必然选择依靠侵略者,镇压革命,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由于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综合分析能力有限,因此在理解这一问题时会有些困难。高一历史教案设计人教版2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2)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分析其对党的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发展及主要内容。(2)通过课堂讨论,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贡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知道这是对马参考资料,少熬夜!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要坚持邓小平的正确理论,指导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2)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的了解,看到思想的力量。教学重难点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难点如何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和“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中的两个“春天”分别指对中国有重大影响的什么历史事件?两个“春天”具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新课学习一、伟大的转折“-”结束后,人们在欢庆之时,又心存疑虑。因为,十年浩劫所留下的后果十分严重,要在短时期内消除这场内乱所造成的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是十分艰难的。展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邓小平题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结束后,百废待兴,中国人民急切地期待着中国迅速摆脱困境,迈开大步前进。但是,由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中“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个人崇拜仍在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国家前进的脚步十分艰难。-结束,中国将向何处去?1978年邓小平的一次重要讲话和党的一次会议给迷茫中的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1、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讲话,着重阐述-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讲话,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参考资料,少熬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展示: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五大图片以上事件对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各起了什么作用?1、形成过程(1)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i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会议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有利于”。(4)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合作探究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宣言书?2、邓小平理论的内容邓小平理论内容十分丰富,除了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述外,还包括很多方面。如:(1)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他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推动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等等。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第一,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把人民利益作为政策出发点。第二,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从实际出发、参考资料,少熬夜!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三,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调查研究等方法。第四,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关于真理标准的理论。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变化。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又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引导中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道路上不断开创新局面。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其地位和意义是什么?1、提出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3、地位和作用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课后小结课堂小结邓小平理论解决了“-”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发展的关键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课后习题高考真题: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一、选择题1、(2012o山东基本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将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科学发展观③邓小平理论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填入空格,正确的是()A.①②③参考资料,少熬夜!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2、(2010o天津文综)20世纪50年代,-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①《论十大关系》②《论人民民主专政》③《新民主主义论》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的。答案:D2、解析:《论十大关系》发表于1956年,《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1949年,《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1940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1957年。故本题选B项。答案:B板书板书设计一、伟大的转折1、背景2、过程(1)中共中央工作会议(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①
本文标题:高一年级历史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380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