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三章国家调节微观经济第一节国家调节微观经济的必要性第二节国家调节微观经济的实践第一节国家调节微观经济的必要性一、公共供给的需要二、公共引导的需要三、公共管理的需要一、公共供给的需要公共产品:是指那些为社会公共生活所需要,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产品劳务公共产品的特性1.非竞争性:一个人对这种产品消费的增加不影响其他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2.非排他性:难以排除或无法排除其他人从公共产品获得好处。国家提供的公共及半公共产品1.完全的公共产品:交通、邮政、通讯、电力、自来水物质设施;教育、文化设施;环境设施、国家安全设施2.半公共产品:公园、公共图书馆、公共住宅、文化体育。二、公共引导的需要市场失灵–市场的不完全性–市场的不完善性–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引导方式–产权、产业、产品、技术、信息等三、公共管理的需要公共管理内容:自然资源、环境管理、行业管理、市场管理、价格管理等个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社会收益小于个人收益外部性:一个主体单位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影响,而该经济主体又没有根据这种影响从其他经济主体获得报酬或向其他经济主体支付赔偿。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第二节国家调节微观经济的实践一、资本主义国家调节微观经济的特点二、社会主义国家调节微观经济的特点三、国有经济的范围、功能与效率一、资本主义国家调节微观经济的特点资本主义国家是以经济活动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的身份来调节微观经济;资本主义国家是以执行经济活动规则的仲裁者来规范和管理市场交易和市场运行过程;资本主义国家是以经济运行过程的调节者的角度对微观经济运行过程进行调节和引导;资本主义国家是以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控制微观经济。二、社会主义国家调节微观经济的特点社会主义国家调节微观经济的经济基础不同:所有制和分配结构社会主义国家在微观经济的调节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不同。社会主义主义国家调节微观经济又具有不发达国家经济的特征。三、国有经济的范围、功能与效率国有经济三种情况:1、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2、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有经济3、其他国家的官商结合的国有企业功能:1、基础服务2、支柱产业3、流通调节4、技术示范5、社会创利6、产权导向效率: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评价案例内容20世纪初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C·Pigou)。他边欣赏风光,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能为力之处,称为“市场失灵”。将近70年后,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G·j·Stigler)和阿尔钦(A·A·Alchian)同游日本。他们在高速列车(这时已是电气机车)上见到窗外的禾田,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就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列车员说,恰恰相反,飞速驰过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益。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赶鸟费”。案例分析火车通过农田无论结果如何,其实说明了同一件事:市场经济中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关系。在庇古所看到的情况下,铁路公司列车运行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并不由铁路公司和客户承担,而由既不经营列车又不用列车的农民承担,即存在负外部性。在施蒂格勒和阿尔钦所看到的情况下,列车运行在客观上直到了“稻草人”的作用,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但铁路公司并不能对此收费,利益由与列车运行无关的农民无偿获得。这就存在正外部性。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价格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市场失灵。解决外部效应问题成为国家调节微观经济的重要内容。例如,利用政府力量对造成负外部性的经济主体征税或者罚款,以提高该产品的私人成本,使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相等;或者政府直接限制具有负外部性的产品的产出量,直至禁止它的生产活动。
本文标题:国家调节微观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0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