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下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七年级下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次北固山下教案【第一篇】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执教者:独山第二中学罗绍坤班级:七年级(2)班时间:2016年9月23日《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2、通过学习,能体会诗歌流露出的诗人的感情。[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释疑解难。2、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会鉴赏简单的诗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2、通过学习,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1、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释疑解难;2、体会诗歌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1、通过对比阅读,体会诗歌的情感;2、学会鉴赏简单的诗歌。[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平台[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是刚从小升初的过渡阶段,这个衔接阶段真的是很难适应的,初中的知识链接,教法的改变,让很多学生一时间转不过弯来,特别是古诗的知识深度,教法、学法,让学生无所适从,特别是本地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语言的感悟能力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即便是理解诗的内容了,却很难去把握诗歌的写作特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情感,需要教师从诗题,到作者生平,从诗的创作背景到诗的内容,从诗的意境到诗的感情,从诗的主题到诗的写作特点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把握诗的学法,那要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诗以言志,歌从心起。”在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参考资料,少熬夜!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学过很多绝句,如《春晓》、《静夜思》等,也学了《观沧海》这首乐府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律诗,那什么是律诗呢?(介绍律诗小知识)2、律诗发源于南北朝时期,至初唐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律、六律、七律。3、通常的律诗每首8句,每2句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律诗还要求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4、诗的特点:语言精练,饱含感情,富于想象。二、学习目标:1、了解律诗相关知识,了解有关王湾的文学常识。2、理解诗句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3、通过比较阅读,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4、有感情朗读诗歌,并背诵。三、作者简介:四、朗读明义,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把握。1.学生自由朗读。2.听老师范读。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五、自主把握,合作交流。1、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老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投影:⑴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⑵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下临长江。⑶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⑷青山:指北固山。⑸行舟:乘船前行。⑹绿水:长江。⑺前:向前航行。⑻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⑼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⑽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⑾旧年:未尽的一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⑿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参考资料,少熬夜!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⒀乡书:家书(家信),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2、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原意保持不变,但允许想象加工)六、师生互动,感悟诗情。1.氛围创设: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同学们能列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3.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设想: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与观点,然后请几位同学登台讲述。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4.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学生各抒己见,自由作答,参考理解要点:古代交通的限制,运用了雁的意象,乡愁人人有,人的情感归宿)七、问题探究:出示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合作交流。你从诗歌当中看到了什么?(每人写一到两个,把答案交小组长,由小组长回答。)▲参考答案:(1)我看到了山,河岸两边连绵的青山。(2)我看到了水,在山和草的映衬下有些发绿的水。(3)我看到了船,帆高高悬挂着的船。(4)我看到了江,看不到两岸的江。(5)我看到了风,轻轻吹着的风。(6)我看到了天开始亮了,太阳刚刚露出来。(7)我看到了大雁,正在往洛阳方向飞。(8)我看到一个诗人,站在船上,看着大雁飞往洛阳,他想念家乡。注意:注意“客路”一词,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从陆路别的地方去,暗含旅途奔波之意。(二)(自主思考)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参考:古代交通不发达,船行缓慢,又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参考资料,少熬夜!借大雁给他传递家书(三)(自主思考)那些诗句是写景?那些诗句是抒情?明确:前三联写景,后一联抒情。简单介绍诗歌的“情景交融”。(四)(自主思考)名句赏析,体会诗情。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独立思考。)参考:春潮上涨,放眼望去,江面显得很开阔,似乎与两岸平了;和风顺畅,船帆高高直起,仿佛悬挂在半空。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a)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小组讨论)提示:黑夜未尽,太阳已从海平面露出半个头,时令还是冬天,已经能看到春天的绿色了。(都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b)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小组讨论)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一天一天过去了,一年也将过去了,很快就到春节,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家,怎能不产生淡淡的乡愁呢?(五)(合作交流)从《次北固山下》过渡到对比阅读。诗人在隆冬腊月的时令看到江南的春景,感叹时间的流逝,自己却久不能归,引发了他淡淡的思乡之情,下面,我们来读读这首诗,你能体会当中的情感吗?八、能力提升。对比阅读:1、出示王湾《江南意》,朗读《江南意》——王湾江南新意多,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2、简单解释个别词语。伺:趁着。从来:向来。惟:只有。偏:独特。(3)介绍背景知识这两首诗写于不用的时期。开元二年(即公元714年),王湾在高陵县做官,年底得到机会漫游江南。他长期生活在洛阳等地,早就希望能到南方一游。隆冬腊月,洛阳一带一片萧条,可江南却是另一番景象,《江南意》正是写于王湾第一次游江南途中。可是第二年,王湾又一次来到江南,这次可能是有事,逗留的1.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思乡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结”,一个套在炎黄子孙身上的“结”。本册书还选录了这样一首诗,是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诗人笔下的乡愁吧。九、作业:课后练习:参考资料,少熬夜!1、第三、第五题。2、默写古诗。教学目标:【第二篇】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主题。《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主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王湾,洛阳人,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但今天我们仍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次北固山下》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以诗传”啊。(二)朗读明义1.学生自由朗读。2.听老师范读。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老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投影:⑴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⑵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下临长江。⑶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⑷青山:指北固山。⑸行舟:乘船前行。⑹绿水:长江。⑺前:向前航行。⑻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⑼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⑽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⑾旧年:未尽的一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参考资料,少熬夜!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⑿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⒀乡书:家书(家信),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原意保持不变,但允许想象加工)(三)感悟抒情1.氛围创设: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3.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设想: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与观点,然后请几位同学登台讲述。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参考理解: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可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关系。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诗人一落笔写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显然这里是诗人的想象,这就隐含了诗人并没有到达终点,可见旅途是艰辛的,而走得越远,离家乡也就越远,乡愁也就越浓,这为下面的抒情交待了缘由。此外,这里首句对仗工整,超出了一般律诗的要求,也是诗人的匠心独运,把“青山”和“绿水”分别镶嵌在诗句中,更显得色彩明亮,意境优美。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完全是写景,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潮平两岸即阔,风正一帆正挂着,表明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第二参照物的切入,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句内的因果呼应,一是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二是承接首联、引发下联的巧妙过渡。江春悄悄闯入旧年,山才会青,水才会绿,才会有“潮平两岸阔。”这参考资料,少熬夜!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意境开阔,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陆地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生”和“入”的选用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
本文标题:七年级下册语文《次北固山下》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093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