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小学整理教案通用5篇
小学整理教案通用5篇备课是老师必须认真准备的任务,而现在又到了编写教案和课件的季节。在编写教案时,必须考虑到不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吸收能力。为此,我们为您分享的“小学整理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为您提供有用的参考。建议您将本页和本站收藏起来,以便以后参考下载。小学整理教案篇【第一篇】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2页,练习一第2-3题。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和动手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的方法,能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质疑问难的能力。课前准备:选取恰当路段拍摄路口交通情况,制作相应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师:先随老师来看一段录像。(截取《锦绣常熟》中的一段资料,伴随画面播音员解说:常熟招商城是全国最大的服装类批发市场,它占地平方千米,内有20000多个店铺和摊位,里面有服装、服装面料、小商品等20多个专业市场,每天进场交易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有10多万人次,一年的交易额超过100亿元。)2.提问:(1)刚才这段录像介绍的是什么地方(2)通过介绍,你觉得招商城怎么样(很热闹、很繁华)(3)在介绍中通过什么来说明招商城的热闹与繁荣(大量的数据)3.师述:有说服力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但是这些数据不会从天而降,要靠我们自己收集和整理。(相应板书:数据收集整理)[评析:联系乡土教材,用学生耳闻目睹的实例导入新课,增强现实感和亲切感,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又体现了教书育人。]二、复习静止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出示停车场画面。提问:如果要你收集这个停车场中各种机动车的数量,你打算怎么办2.学生讨论后交流方法:分类数(板书)。3.师引导用这种方法统计出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为:摩托车:3辆轿车:15辆客车:8辆货车:6辆根据这些数据完成第1页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4.学生练习,反馈校对。[评析:突出分类数的基本收集数据的方法,夯实新授基础。]三、学习变化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数据的收集1.师:刚才同学们统计出了停车场中机动车的数量,正确率也很高。愿不愿再来试试2.第一次统计通过西门路口的机动车数量(播放录像)。[评析:活用教材,选择学校附近交通路口各种动态车辆为题材,用录像播出,化静为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数学现实感。](1)师不做任何指导,学生尝试。(2)统计正确率。(3)回忆刚才的统计过程。思考:为什么正确率会这么低(估计会说出这样几种可能:什么是机动车没有搞清;通这一路口的车子太多,来不及看;车子不是一种一种开过来的,怎么数)(4)四人小组讨论:如何解决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5)学生交流,相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明确机动车的类型:摩托车、小汽车、货车(包括大、小货车)、客车(包括大、小客车和面包车)。②收集的方法:可以分类数,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来收集数据。(提问: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正字的收集方法)(板书:画正字)③合作的优势:当车子太快一个人来不及看、来不及记时,可以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来完成。(6)四人小组再次展开讨论,定出一个分工合作的合理方案。[评析:尝试,有意制造矛盾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数学问题从情景中自然发展而成;为探索问题的解决,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促使全体有效参与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合作创新精神,提高了收集信息的能力。]3.第二次统计通过西门路口的机动车数量(教师参与一个小组统计)。(1)再次播放录像,学生根据计划安排分工合作。(2)小组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摩托车:15辆小汽车:24辆货车:9辆客车:10辆(3)统计正确率,与第一次统计结果相比较。(4)思考:从这次练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小结:以后学习、活动时都要有目的、有方法、有计划,这样才能顺利解决问题,而且正确率高。[评析:再次组织统计活动,既是解决问题的实践又是验证。通过前后比较对问题解决进行回顾和评价,从而证实方案是否简捷、易行。](二)数据的整理1.师:刚才我们收集了不少数据,但它们还只是原始数据,为了清楚地说明问题,同样需要进行整理。2.根据刚才收集到的通过西门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完成统计图。(1)学生尝试练习。(2)交流:解题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统计图中只有20个小方格,而小汽车的辆数超过了20辆,这时就用一个小格代表2辆车,再绘制统计图。(3)有错误的同学修改自己的统计图。3.练习:第5页练习一第3题。提问:(1)你能看出图中每格代表多少数量吗(2)你能根据这幅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吗(3)从这幅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统计资料[评析:为加强看图教学,教者充分利用教材智力因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收集、整理信息,培养学生全面、准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四、动手实践,再次练习(投掷硬币实验)1.宣布实验要求:拿出课桌中的一枚五分硬币,从桌面上约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边做边记录落下后的情况,然后填入课本第5页第2题中的统计表内。2.同桌讨论(教师与单个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确定最好的方法,完成实验填好统计表。3.交流统计结果。[评析:创设投掷硬币活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情趣,并自然渗透概率数学思想,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据统计打下基础。]五、全课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师相机完成板书)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六、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课后以小队为单位,任选下面一项展开调查,获取相应数据后组织讨论,分析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从中可以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1)调查本年级各班的男女生人数。(2)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及平时吃蔬菜的情况。(3)调查全班同学放学以后最喜欢干什么。(4)设计一份问卷调查:如果给你5元钱,你将怎么用(5)请自然教师作指导,组织一次实验,了解水加热时温度的变化。[评析:重视课后数学实践活动的组织,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附:板书设计简单的统计数据收集原始数据整理1.分类数1.统计表2.画正字2.统计图[总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一节较为平常的课,而本课的设计颇具特色:一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学习,把时间和活动空间还给学生,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用数学意识;三、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按问题解决模式组织教学,层次清晰,环环相扣,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小学整理教案篇【第二篇】一、教学内容:沿海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23124页,复习已学过的各种计量单位,完成练习二十相关的练习。二、教学目的: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等各种量及其计量单位,对相邻两个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更清楚,加强建立各种计量单位的表象,从而学会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2)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系统复习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3)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发挥个人与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体现协作精神、创新意识。4)能够较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化聚和换算。三、教学重点:对量的计量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知识系统化。四、教学难点:对量的计量知识有序整理及其各种计量单位间的特殊进率。五、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米尺、单位体积、重量的实物等。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你们你知道姚明吗?出示有关资料:出生日期:1980年9月12日、身高:米、体重:公斤、出生地点:上海效力球队:上海东方、休斯顿火箭师:在姚明的个人资料中,他的出生年月、身高、体重所用到的量的计量,正是数学上的知识(引出课题),说明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分类整理计量单位1、学生反思:量与计量的有关知识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哪几种量?学生讨论,指名口答,教师板书:长度、面积、体积(容积)、重量、时间师:每种量都有各自的计量单位,我们学过哪些常用的计量单位?2、集体完善个人的整理方案师: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一块,想一想会有什么感觉?(零乱、无序、不便记忆)非常正确,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对了,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分类,并有序地进行整理,使它们系统化,那就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了。你们预习的时候是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整理呢?(是)现在请你拿出预习时做的整理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互相补充、完善,等一会儿派代表展示你们组的作品。3.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各成员的整理方法是否有序、系统,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整理方案,构建新的认知结构。4.小组代表汇报整理结果。5.教师出示、讲解、引申整理结果。1)出示整理结果师:同学们整理得都很好,也很全面,其余的作品,课后我们再来交流,现在请看老师的整理。(电脑显示)2)讲解说明,总结规律。长度:除1千米=1000米以外,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面积:除1公顷=10000平方米以外,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体积(容积):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体积与容积有什么区别?(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而容积是指箱子、油箱、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重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时间:除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以外,其余都很特殊。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公历年份能被4整除的一般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3)填写123、124页,巩固、完善认知结构。学生填写,老师巡示。6.完成教材练习二十的第1、2题(三)、计量单位的化聚和换算。例吨=()千克400千克=()吨22时18分=()分4时40分=()时3315分=()时()分学生自学课本,然后独立完成,最后汇报交流。(四)反思与练习1、教材练习二十的第3题(独立完成,集体校对)2、教材练习二十的第5题3、补充练习(五)、课末反思(发展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让学生学会反思)说说这节课对哪些知识进行了整理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于哪些内容我们要特别注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再次理一理整节课的知识框架。小学整理教案篇【第三篇】〖教学目标〗1.通过对100以内加减法、统计、有关购物活动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2.通过对学过知识的回顾与反思,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3.通过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教材分析〗整理与复习(二)是对100以内加减法、统计、有关购物活动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整理与复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从教材安排的意图上看,该主题改变以往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从教材安排的内容上看,该主题分为三部分:你学到了什么、我的成长足迹和一些练习题目。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我的成长足迹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体现了《标准》倡导的记录学生成长的理念,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种方式。〖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完100以内加减法、统计、有关购物活动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回顾与反思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归纳、概括的能力较差,所以本节课在教学你学到了什么时,应注意给学生一些提示,采取看图说一说的形式。〖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智慧树上又结出了新的果实。说一说是什么。(电脑出示智慧树图。)生1:100以内加减法。生2:统计。生3:购物中的数学。师:每个果实中都有一些问题,把其中的问题全部答对就能得到智慧果实。大家齐心协力,得到这三颗果实,好吗(评析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感兴趣的摘智慧果实出发,创设情境,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的游戏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
本文标题:小学整理教案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100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