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九年级物理教案【汇编4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汇编4篇】经过网友的精心整理和总结本次九年级物理教案内容丰富多彩。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制作生动的教学课件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建议您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九年级物理教案篇【第一篇】一、教学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通过动手实验,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与合作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正确的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三、教具准备:每组三节干电池,一只电流表,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说明这节课的内容:(1)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2)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二)、进行新课这节课要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在实验中学习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分两部分进行。(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串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接在a、b、c三处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请同学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并填入课本表2-1中。在学生动手之前,除了要提醒学生先检查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和要记录的数据外,还要提醒学生,要按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流表。实验结束按完成的前后,把前三组的测量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格内。表2: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测量数据IaIbIc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组织讨论:比较三组数据的共同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2)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并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按在干路和两个支路上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把实验记录填入实验报告的表格内。鼓励先完成实验的小组把测量数据写到黑板上相应的表格内。表3:研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测量数据干路IA支路IB支路IC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组织讨论:①哪个电流?②IA跟IB+IC进行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练习题:五、教学后记:九年级物理教案篇【第二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了什么)了解、掌握、认识......2过程与方法:经历(通过)对......的探究过程,初步学会......,提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学好物理的信心,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概念的理解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难点:新概念的理解、总结实验规律、各种规律的灵活应用。3.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常用的导入方法实验导入、联系实际导入、直接导入)。采用联系实际导入法:讲述从北京到重庆的各种路线,导入新课:位移。2新课讲授(知识点条理清晰的呈现)。①简单讲解本节课基础知识点(例:矢量、标量)。②归纳总结该课题中的重点知识内容。尤其对该注意的一些情况设置易错点,进行强调。可以设计分组讨论环节(例:判断路程和位移)。③拓展延伸,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题目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新授课里面一定要表现出讲课的大体流程,但是不必太过详细。3巩固练习。练习题一。练习题二。4小结作业。①请学生代表总结本节课的收获。②布置课后作业。4.板书设计九年级物理教案篇【第三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原子核结构。2.知道获取核能有两个途径──重核裂变、轻核聚变。(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的方法来研究核裂变的过程。(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我国和世界核能利用新进展。采用辩证的思想来看待核能和利用和危害。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核能的由来及其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难点:裂变和聚变。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2、原子核是由什么组成?3、原子核发生变化时,能量有什么变化呢?(二)进行新课:1、核能(1)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2)原子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种能量被称为核能。原子核发生改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质量较大的原子核裂变成质量较小的核;一种是由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这两种原子核发生改变的过程中都会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2、裂变展示原子弹爆炸图片。核裂变的资料:1934~1938年间,科学家利用中子轰击质量较大的铀235,使其裂变成两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2~3个新的中子。提出问题:铀235只有在中子的轰击下才能发生裂变且释放出核能,那么是不是要不断地从外界提供中子才能使反应不断进行呢?展示利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图片。播放链式反应模拟动态图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就如前面所见的原子弹。(播放纪录片广岛原子弹爆炸)3、聚变我们已经研究过重可以裂变成质量较小的核,那么质量较小的核能否聚合成质量较大的核呢?介绍轻核的聚变,将质量较小原子核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也会放出大量的能量,这是就是聚变。展示氢弹的图片。氢弹就是利用氢核的聚变,在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但现阶段科学家还没有找到控制核聚变的方法。通过可控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设疑:核能这么巨大,难道只能用于战争吗?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核能的释放呢?4、核能发电在链式反应中,可以通过控制中子数量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可控的核裂变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投影核电站图片,介绍我国核电站的情况。思考:在电站工作过程中,能是如何转化的?核电站运行中能源是由重核裂变提供的,核能是安全、洁净、廉价的能源。你认可这个观点吗?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核裂变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如果不加以控制短时间内释放的能量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如果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让核能逐步缓慢的释放就可以为人类使用(三)、课堂小结:1、原子结构2、核能3、核裂变4、核聚变(四)作业布置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题九年级物理教案篇【第四篇】教学目标:1.了解杠杆的概念,能辨认出生活中简单的杠杆,能找到它们的支点;2.理解杠杆的概念,能准确作出杠杆的力臂;3.经历概念的建立过程,感受归纳的研究思想;4.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的价值,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杠杆的概念、力臂的概念教学难点:力臂的概念和作图教学器具:木板、图钉、螺丝刀、扳手、羊角锤、撬棒等等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力是______对_____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2.力一般用符号__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二、新课教学:引入新课;木板上有一个图钉,能否用手直接将它拔出来?用哪些方法能很方便地将它拔出来?(一)什么是杠杆?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完成某项任务时,必须用到某些工具,例如:1.在开酒瓶时,要用酒瓶扳手2.用撬棒将地上的石块撬起3.用铡刀切纸4.用筷子夹住菜
本文标题:九年级物理教案【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156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