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幼儿园端午节主题活动教案12(通用5篇)
幼儿园端午节主题活动教案12(通用5篇)这篇文章经过编辑反复推敲为您精选而来希望您喜欢下载。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案是注重学生创新与实践的重要方式。相信您在本文中有所收获!幼儿园端午节主题活动教案12篇篇【第一篇】活动目标:1、通过去小、中班参观表演,感悟自己在幼儿园中角色地位的转变,体验当大哥哥大姐姐的光荣与自信。2、愿意在他人面前大胆展现已有的本领。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活动准备:1、《小朋友的书●我长大了》。2、与小、中班教师联系,确定活动的时间。大班幼儿复习已学的本领,根据自己的喜好准备作品(如:歌舞、故事、儿歌、拍网球、图画、手工作品等。)活动过程(预设):1、了解幼儿园各个小、中班级的位置,商讨巡回参观、表演的路线。幼儿园中谁比我们小?分别有哪些班级?(教师用板书记下班级的名称)要去这些班级参观、表演,按什么路线走?(绘制大路线图)(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商量参观路线,讨论怎样走最方便,在讨论中与幼儿共同画依仗简单的大路线图,并标明各个班级的名称)2、教师带领幼儿去各个小、中班参观、交流与表演。途中对照大路线图分别认识各个班级的位置。每到一个班级,相互介绍班级名称并互打招呼。幼儿自由与弟弟妹妹比比身高、体重、年龄等,之后集中交流比较的结果或感受。(可适当渗透数学内容的学习,如年龄的加减、身高的比较等,此内容只在年段的第一个参观的班级进行,避免重复)给弟弟妹妹表演节目(唱歌、跳舞、讲故事、朗诵儿歌、拍网球,运动器械表演等)或赠送美术作品,小、中班的教师引导本班幼儿对哥哥姐姐的表演、赠送表示感谢及赞扬。(可选择性地进行表演与赠送,避免在同一班级中节目过多,逗留时间过长。小、中班教师要引导本班幼儿大胆用语言表示对哥哥姐姐的钦佩与赞扬,激发大班幼儿长大了的自信感)3、回班交流、小结。使用《小朋友的书我长大了》第1~2页“我是哥哥姐姐了”,引导幼儿对照书上的图片,用一句或多句完整的话表达自己长大了,在幼儿园里我最大。引导幼儿讨论:除了这些事情,我们大班的小朋友还能用什么方法,帮助小、中班的弟弟妹妹,证明我们是幼儿园最大的小朋友呢?教学反思整个活动下来,我发现孩子们的“踊跃参与之心“还是非常的强烈的。我认为给孩子们表现自己的能力,特长的机会,让孩子们通过竞赛中,看到自己好的、强的一面,也看到自己弱的一面。从而增进对自我的积极体验,增进对自己的认识,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特别是要帮助那些做事不积极主动,总是跟在别人后面、经常被别人忽视的孩子。给予机会展示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到自己在同学中也是很有地位的。同时也让那些过分自信的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学会正确地评价他人,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向他人学习。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想我以后会多给孩子聚集在一起玩的机会,搞一些小制作或者在班上分成几个小组,推选出小组长,让小组长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学习,一起解决问题。这样做,既能够消除掉某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也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何乐而不为呢?假如再次让我搞这样的活动的话,我会想出比现在这个更好的点子来,让学生们再次认识到自己的不同之处。当时的听课老师会给投给我三个字“好样的”并且会赞赏我的这种做法。孩子毕竟还是孩子总要有那么一个细心的、耐心的老师教导他们,引导他们走向更长、更远的未来。幼儿园端午节主题活动教案12篇篇【第二篇】幼儿园小班教案端午节篇1一、设计背景: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今年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因此围绕“我们的节日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二、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三、活动地点:二(8)教室四、活动时间:20-年6月7日五、活动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六、活动过程【活动导入】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3、引出主题:“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活动一】端午说由来(一)端午节别称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二)端午讲故事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3、主持人小结。【活动二】端午话习俗(一)赛龙舟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二)话粽子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比如来自福建、东北、安徽学生介绍。)4、主持人小结。【活动三】端午赛诗会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1)《浣溪沙端午》宋苏轼(2)《端午日》唐殷尧潘(3)《端午日赐衣》唐杜甫(4)《端午》唐文秀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打算怎么过呢?(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2、你想对我们的党有什么话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希望党的工作朝那些方面进行?(学生交流)3、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教师总结】看了此次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_》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在小学阶段有努力学习!幼儿园小班教案端午节篇2设计意图:1、目前,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日趋复杂。西方文化的渗入,在未成年人当中掀起了一股来势不小的崇洋潮,着洋装、吃洋餐、过洋节。不少未成年人对西方的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情有独钟,却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扫墓祭祖的清明、悼念爱国先人的端午、阖家团圆的中秋、登高敬老的重阳不屑一顾。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有些问题不容忽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迫在眉睫。2007年12月,国务院决定把除夕、清明、端午、中秋列为国家法定假日。教育部和中宣部已联合决定把每年9月份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就是一个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举措。认真审视现实社会沉渣泛起的丑恶社会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孔不入,扭曲了青少年的是非标准和价值观念。不少青少年精神空虚、道德滑坡、行为失范,迷恋不健康的网络游戏以至逃学、出走,就是其中的典型。2、为迎接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评审,我们学校一直在探索欣赏型德育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情境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结合,借助于具体的德育活动,进行审美实践,把美内化为素质,形成中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发展审美能力,培育审美情趣,完善学生人格美。正是在这样的德育目标的指引下,为了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民族节日——端午节,宣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我校举行了“迎端午,缅故人,扬传统”主题班会。活动目的:1、缅怀先人,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活动过程:一、知识小竞赛。1、端午节是哪一天?2、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3、端午节的活动项目有哪些?【参考答案(配合画面)】:1、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2、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3、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请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_》、《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悲愤交加,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大家齐动手――包粽子。为配合这次活动,初二年级4个班主任为学生准备了水泡后的糯米、红豆、粽叶、包粽线,在学校请来的社区阿姨的指导下,举行了学包棕子的活动。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习俗。可是,就在2007年,韩国已经提前申请了端午节为东南亚文化遗产保护,这可给了我们极大的警示:各类中小学校应该多举行这样的主题活动,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习俗,让它们代代相传!幼儿园小班教案端午节篇3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二、活动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三、活动过程1、活动导入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2、端午说由来(1)端午节别称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纪念屈原,纪念孝女曹娥,纪念伍子胥,来源于百越民族节日祭(2)端午讲故事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小结。3、端午话习俗(1)赛龙舟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2)话粽子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
本文标题:幼儿园端午节主题活动教案12(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158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