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基础会计教案基础会计学教案第一章总论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三章复式记账第四章会计凭证与账簿第五章主要经济业务核算第六章期末账项调整与结转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会计报表第九章会计核算形式第十章会计工作的组织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概念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一)会计产生的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希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劳动产出”,从而产生了管理的需要。管理的内容分人、财、物三方面,其中:对财的管理就是“会计”。结论一: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管理活动(二)会计产生的条件基础会计学教案会计产生条件剩余产品的出现文字的产生结论二:会计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三)会计的发展1、中国会计的发展(1)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产生了“会计”名词。古籍记载“总和算之为会,零星算之为计”,简称会计(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簿”和“籍”。(3)隋唐时期,产生了专职会计人员和会计专著。(4)宋朝,创立了“四柱清册”结账法。即:将经济业务事项分为“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部分。(5)明清时期,创立了中式复式记账“龙门账”,将业务事项分为“收”、“支”、“存”、“该”。其关系是“收-支=存-该”2、西方会计的发展结论三:会计是随生产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基础会计学教案经济计量形式包括基础会计学教案二、会计的特点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形式实物计量货币计量时间计量二、会计的特点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形式2、对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综合的核算和监督3、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三、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职能(核算、监督)会计的特点会计的目标会计的概念基础会计学教案四、会计的概念综上: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形式,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投入借入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供应生产销售资金循环基础会计学教案第二节会计对象一、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单位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价值运动)会计职能核算和监督核算监督的内容资金运动(又称经济业务或交易和事项)二、企业的会计对象(经济业务)以工业企业为例说明企业的经济业务可将企业的经济业务划分为三个方面的业务:1、筹资业务;2、生产经营业务;3、资产退出业务三、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经济业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拨付、使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四、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对象具体化为五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企业会计对象具体化为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要素静态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动态要素:收入、费用、利润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会计对象三、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经济业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拨付、使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四、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对象具体化为五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企业会计对象具体化为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要素静态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动态要素:收入、费用、利润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会计对象资产流动资产:货币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款项、存货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等其他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其他资产基础会计学教案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核算对象中具有同一本质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的概括和分类。企业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类。1、资产:资产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负债流动负债:(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营业周期偿还的债务。)长期负债: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收到投资人的实际投资额资本公积:由投资形成的归投资人公有的公积金盈余公积:由利润中提取形成的公积金未分配利润:企业已经实现尚未分配或留待以后分配的利润基础会计学教案2、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按照偿还期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应付利息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一般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包括投资人对企业投入的资本以及在经营中形成的盈余。费用生产费用直接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生产成本直接记入间接费用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记入“本年利润”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4、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5、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6、利润:是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收入与费用配比后的差额第三节会计准则一、会计法规的概述会计法规体系是由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部门规章和地方性会计法规组成,会计法规具有层次性。第一层:会计法律(会计法)第二层:会计行政法规(总会计师条例)第三层:会计部门规章(企业会计制度)第四层:地方性会计法规(山东实施)二、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我国会计学界会计假设四个。1、会计主体指会计人员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即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与法人主体不是等同的概念;――会计主体可能是法人主体之下细分的分支机构;――会计主体也可能是企业集团众多法人主体的集合。可以被概括为:会计要为特定的主体进行会计核算。2、持续经营指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企业拥有的资产才能在正常的经营过程耗用、出售、转换等;――它为正确地计量财产的价值、确定收益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就是说组织会计核算工作,首先必须明确核算的主体,即解决为谁核算的问题;其次还必须明确时间范围,核算主体是持续不断经营的。3、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延伸,是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它一般按照日历时间划分,是一种人为的划分;――它可能与实际的经济活动周期不一致,有的经济活动可以持续至多个会计期间。会计期间分为:年度会计中期: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会计分期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等奠定了理论和实务基础。4、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企业经济活动中凡是能够用货币这一尺度计量的,就可以进行会计反映,凡是不能用这一尺度计量的,则不必进行会计反映。--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货币计量前提包括币值稳定前提;――我国货币计量一般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三、会计记账(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1、权责发生制。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即费用或收入是否计入某会计期间,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是否由该期负担来确定。即:应由当期确认的收入,不管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当期收入处理;应当由本期负担的费用,不管款项是否支付均由本期负担。2、收付实现制。--实收实付制。即以实际收到款项为标准确认当期收益,以实际支付款项为标准确认当期费用。12月25日销售商品10万元,1月20日收款。处理方法:作为12月份的销售权责发生制作为1月份的销售收付实现制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可靠性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2、相关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3、可理解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4、可比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5、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6、重要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从质的方面:发生的会计事项可能对企业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则属重要事项。从量的方面:某一会计事项的发生金额达到一定程度,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7、谨慎性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8、及时性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第四节会计核算的方法和程序一、会计的方法会计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分析的方法和会计检查的方法。二、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核算的方法又包括七种:分别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帐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以上七种方法是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会计核算中相互联系地加以使用。经济业务发生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在设好的账户中利用复式记账法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账实核对返回基础会计学教案第一节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含义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名称。会计对象资金运动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负债类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资产类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二、会计科目的设置三、会计科目的分类第二章会计科目和账户基础会计学教案第二节会计等式一、资产与权益相互依存,对立统一有一定的权益,必然有一定的资产,反之亦然。二、资产与权益数额相等。一个企、事业单位有多少资产,必然有多少权益。用公式表示:资产=权益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不论经济活动如何变化,都不会破坏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资产和权益的变化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四种类型(九小类):1、资产与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2、资产与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3、资产之间有增有减4、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收入和费用是因果关系,在一定会计期间,总收入扣除相关的费用就形成企业的利润。用公式表示:收入-费用=利润会计六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资产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会计平衡式是设置账户和进行复式记账的基础,它是根据资产与权益客观存在的平衡关系建立起来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2、--(-)3、+-4、+-基础会计学教案第三节会计账户一、会计账户的含义账户是连续记录经济业务,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手段。二、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划分为“借方”、“贷方”和“余额”栏。借账户名称贷期初余额***增加数*********减少数******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本期发生额***返回第三章复试记账第一节复式记账的原理一、会计记账方法基础会计学教案记账方法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二、复式记账的原理1、每项经济业务发生至少引起两个以上项目的增减变化;2、且增、减数额相等基础会计学教案第二节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概述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
本文标题:基础会计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20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