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汇报2009年7月汇报框架大连开发区概况12大连开发区集约用地潜力评价情况大连开发区集约用地做法3汇报框架5区位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主导产业发展情况1大连开发区概况1大连开发区四至范围开发区界限大连开发区开发区概况大连开发区于1984年10月成立,2004年,市委、市政府决定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合并到开发区,2005年,大连出口加工区合并到开发区,形成“三区合一”的管理体制。2008年双D港划归开发区管理。目前区域管理总面积404.98平方公里,总人口63.9万,其中户籍人口25.1万。经过25年的开发建设,大连开发区已经成为国家级开发区中最具经济实力、发展潜力和城市化特点的区域之一。大连开发区是大连、辽宁重要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大连开发区的经济总量在辽宁省1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四位,在5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列第四位。是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的现代核心产业聚集区。建区25年来,有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2313个外商投资项目落户大连开发区,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5个,投资项目70个,平均投资规模7000万美元,投资总额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33个。英特尔、博格华纳等世界顶级项目落户开发区。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修造船产业等五大产业实现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4%。1.大连开发区位条件2、经济发展状况管辖区主要经济指标(不含保税区)在全国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处于前列。2007年,大连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703.16亿元,排名第4;工业总产值1566.21亿元,排名第7;工业增加值406.80亿元,排名第5;税收收入71.05亿元,排名第9;实际利用外资额10.74亿美元,排名分别为第3。2007年底,大连开发区20平方公里范围内,工业总产值为1184亿元,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538亿元。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到833.2亿元,工业总产值增加到1911亿元。3、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大连开发区依托业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十五”时期进一步加快了产业集聚程度。目前区内已初步形成了以西太平洋石化、齐化化工等为代表的现代化工产业群;以鞍钢新轧、浦金钢板、通世泰和YKK建材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群;以东芝电视、佳能办公设备、斯大精密打印机、罗姆电子、松下通讯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群;以万宝至马达、三菱电机、三洋制冷、星玛电梯、富士电机等为代表的机电一体化制造产业群;以辉瑞制药、宝生物工程、高新生物科技、凯飞农药等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产业群;以神州纺织、大杨服装、旭染织、坤姿时装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群。这六大产业群体不仅与母城大连市形成产业互补,也是大连市产业的延伸和优化。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效节能、光电机一体化、新材料、环境保护等高新技术领域形成了一批重点项目,推动了产业结构向轻型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促使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逐步上升,产业结构得到提升优化。汇报框架大连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做法35大连开发区概况1大连开发区集约用地潜力评价情况2大连开发区集约用地潜力评价情况大连开发区土地资源实现高效集约利用。在国家批准的开发区20平方公里范围内,土地开发率97.50%,土地建成率90.56%,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资强度57.6亿元/平方公里,工业用地产出率127.44亿元/平方公里。1.大连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较高。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为91.74%,特别是在土地开发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和土地利用监管绩效方面尤为突出,体现出了较强的集约用地思想。2.开发区产业用地比例高,与评价区功能定位相吻合。开发区用地结构以工矿仓储用地为主,已建成的工矿仓储用地占开发区土地总面积的46.45%,占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的54.3%,符合国家对于开发区作为产业功能区的功能定位。3.开发区综合容积率有待提高。大连开发区综合容积率水平较高,但开发区专家咨询中的理想值达到0.87,对综合容积率提出进一步提升的要求。4.开发区用地管理措施不断强化,闲置、到期项目用地处置及时,管理绩效发挥充分。截止到评价时点没有未处置的闲置土地,到期用地处置率也达到100%。5.大连开发区土地开发率和供应率高,尚可供地数量很少,扩展潜力低。开发区土地开发率达到100%,土地供应率达到94.90%,尚可供应的土地仅剩101.94公顷,其中尚可供应的工业用地仅有16.54公顷。6.根据潜力测算结果,未来应重点挖掘强度潜力。首先应重点通过提高综合容积率提升土地承载强度。其次,在工业用地投入产出等方面,咨询专家要求向更高的标准看齐,测算出的理想值较高。由于评价范围内的尚可供应产业用地很少,因此,今后应重点通过产业升级置换提高投入产出强度。7.典型企业用地节约集约程度高,特别是日本电产(大连)有限公司和佳能大连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本次被评为节约集约用地先进工业企业。(1)用地结构状况分析两家企业的生产性用地在所有用地类型中比重最高,符合开发区产业功能定位,日本电产(大连)有限公司的厂房及配套用地比例达到了73%,尤为突出。节约集约用地企业总体用地结构表企业名称厂房及配套用地面积比例企业内部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比例厂区内部预留地面积比例绿化用地面积比例露天堆场操作场地面积比例其他用地面积比例佳能公司35.06%27.59%0.00%22.06%0.00%15.29%日本电产公司72.73%19.70%0.00%7.07%0.00%0.00%(2)投入强度状况分析两企业投资强度均远远超过国家标准佳能是国家标准的2.89倍,日本电产更是达到了14.46倍之多。节约集约用地企业地均投资强度分析表企业名称固定资产原价(万元)投资强度(万元/公顷)投资强度标准(万元/公顷)与国家标准的比较佳能公司1730451017935202.89日本电产公司7115135935248514.46(3)土地利用强度状况分析日本电产公司容积率达到了2.0,是国家标准的2.86倍。节约集约用地企业容积率分析表企业名称行业类型容积率国家标准与国家标准的比较佳能公司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0.7110.71日本电产公司微电机及其他电机制造2.000.72.86汇报框架大连开发区集约用地潜力评价情况25大连开发区概况1严格执行各级部门相关政策法规杜绝土地浪费,及时认定和处置闲置土地高效处置到期项目用地,想方设法内涵挖潜巩固区内,带动区外大连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做法31、严格执行各级部门相关政策法规大连开发区执行了国家对开发区用地功能类型的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在法定用地范围内,严格控制非工业用地比例。2008年2月,国土资源部发布了新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对工业项目用地中其他类型配套服务设施用地比例做了严格的规定,对部分行业的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做了相应的调整和提高。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开发区近年来也相继颁布了《辽宁省工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大连开发区土地使用管理办法》、《大连开发区标准厂房建设补贴办法》、《大连开发区土地等级及地价测算标准》、《禁止用地项目目录》、《限制用地项目目录》等一系列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工作提出管理要求的法规和文件。其中,辽宁省规定,省内国家级开发区的企业投资强度需在辽宁省工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基础上上浮15%,产出率上浮25%。2、杜绝土地浪费,及时认定和处置闲置土地大连开发区对于闲置土地的认定、处置工作及时有效。特别是其中一宗闲置土地不完全是按有关规定含义的闲置土地。大连现代液晶用地中近一半的土地已经建成投产,但后续投资存在困难,难以继续建设,开发区国土管理部门对未建设使用的部分适当退补费用,收回土地使用权。大连开发区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开展对金石滩度假区、出口加工区闲置土地的处置,开展了双D港区域的土地清理调查和处置工作。具体措施如下:其一,收取土地闲置费。对项目闲置用地进行全面清查,对符合条件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其二,采取政策限制措施。办理加强转让、抵押、出租、变更等登记管理,对符合闲置土地处置条件的,先行处理闲置土地;对达不到法定闲置土地的,签订土地合同补充协议。3、高效处置到期项目用地,想方设法内涵挖潜大连开发区积极开展到期项目用地跟踪处置工作。同时,加强存量用地管理,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强化工业项目土地转让管理,对不符合转让条件的工业项目用地不予办理转让过户手续;工业项目地上房产办理过户前须由土地部门出具书面意见或土地部门先予以办理土地过户手续;未按市场价取得的工业用地转让时须按现时定价或市场价补缴地价;受让方须达到开发区工业项目用地准入条件指标要求;鼓励受让方提高土地利用率,间接增加土地供应,降低土地需求压力;研究参照房地产项目改造办法,从政策上鼓励老工业区进行项目改造,通过市场经济手段解决闲置土地、空置厂房、土地利用低下等问题。4、巩固区内,带动区外近年来,随着法定界限范围内的土地基本出让完毕,众多工业项目只能落户于开发区管理范围内的法定用地范围之外。虽然无法完全享受开发区的优惠待遇,但是仍有众多国际知名公司争相落户大连开发区,如大连西太平洋石化项目、英特尔半导体项目等。法定范围外产业发展的巨大成功,得益于开发区管理者的优质服务和法定范围内产业发展的成熟和成功。目前,大连开发区产业呈现区内区外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为长期有效地落实和促进国家最严格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能否建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激励机制,制定相应激励政策:1.对土地集约利用效率高的开发区,在建设用地指标上给于倾斜,保障其用地需求。2.对土地集约利用效率高的企业,从减免土地使用税和建立专项奖励资金两方面激励企业,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集约用地。两点建议
本文标题: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27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