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圆柱的体积》数学教学设计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圆柱的体积》数学教学设计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圆柱的体积》数学教学设计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圆柱的体积》数学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8—10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能够运用公式正确的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教学情境:怎样用学过的知识测量出老师的水杯里装了多少毫升的水?想一想: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形状?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水的体积?让学生讨论得出:把杯子里的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只要量出长方体的长、宽和水的高,就能求出水的体积。2、出示第二情境:圆柱形的木柱子、压路机的车轮这样的圆柱用这种方法还行吗?怎么办?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计算圆柱的体积)二、探究新知:1、大胆猜想:你觉得圆柱体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学生猜想,教师出示相应的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体会圆柱的体积和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2、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说说猜想依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x高”猜想圆柱的体积也可能等于“底面积x高”。(用课件展示切拼过程,让学生观察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体,弥补直观操作等分的份数太多不易操作的缺陷。)学生讨论交流:(1)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2)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之间有什么联系?(3)通过观察得到什么结论?得到: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V=Sh三、拓展交流要求圆柱的体积只要找到它的底面积和高就可以,分别讨参考资料,少熬夜!论知道半径、直径、地面周长,该怎么求出圆柱的体积,总结出公式。四、练习设计:1、想一想,填一填:把圆柱体切割拼成近似(),它们的()相等。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体的(),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体的(),因为长方体的体积=(),所以圆柱体的体积=()。用字母“V”表示(),“S”表(),“h”表示(),那么,圆柱体体积用字母表示为()2、判断正误,对的画“√”,错误的画“x”。(1)圆柱体的底面积越大,它的体积越大。x(2)圆柱体的高越长,它的体积越大。x(3)圆柱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相等。x(4)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相等。√3、分别计算下列各图形的体积,再说说这几个图形体积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4x3x86x6x6(5÷2)2x8=96(cm3)=216(cm3)=157(cm3)4、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体积。60x4(6÷2)2x10=240(cm3)=(cm3)=(dm3)5、这个杯子能否装下3000mL的牛奶?(14÷2)2x20=(cm3)=(mL)>3000mL答:这个杯子能装下3000mL的牛奶。五、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2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8页至第9页。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柱体的特征,掌握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后面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参考资料,少熬夜!学生分析:学生已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圆柱的体积这节课化的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突破重、难点。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先利用教具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合作探究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技能。2、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大胆猜想和验证获得新知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转化思想。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学过程:出示教学情境:一个杯子能装多少水呢?想一想: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形状?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水的体积?让学生讨论得出:把杯子里的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只要量出相关数据,就能求出水的体积;倒入量筒里直接得到水的体积。(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圆柱形杯子里的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使形状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只要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就知道水的体积。)出示第二情境:圆柱形的木柱子的体积是多少?用这种方法还行吗?怎么办?(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思维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产生认知的飞跃。)探究新知: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计算圆柱的体积)大胆猜想:你觉得圆柱体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说说猜想依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猜想圆柱的体积也可能等于“底面积×高”。(设计意图:在新知识的探索中,合理的猜测能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起到导航和推进作用。)验证:能否将圆柱转化为学过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来推导圆柱体积公式(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把圆柱体底面平均分成多个小扇形,沿着高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参考资料,少熬夜!思考: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为什么是近似的长方体?怎样才能使转化的立体图形更接近长方体?(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渗透“极限”的思想。)用课件展示切拼过程,让学生观察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体,弥补直观操作等分的份数太多不易操作的缺陷。学生讨论交流:1、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2、拼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之间有什么联系?3、通过观察得到什么结论?得到: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πr2h(设计意图: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练习设计:1、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体积。(1)S=60cm2h=4cm(2)r=1cmh=5cm(3)d=6cmh=10cm2、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米,高为5米,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设计意图: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训练学生的技能,灵活掌握本课重点。)3、试一试:(1)一个圆柱形水桶,从桶内量得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这个桶的容积是多少升?(2)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设计意图: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切实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身边处处是数学。)4、拓展练习:(1)填表:填表后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汇报。(设计意图:在教学时应找出知识间存在着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为以后“比例”的教学作了孕伏)(2)一个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把一块铁块放入这个容器后,水面上升2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设计意图: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体验,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设计意图:采用提问式小结,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回顾,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创设情境导入渗透转化思想,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径历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而获得新知。情境导入渗透转化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的开始让学生想方法测量出圆柱形水杯中水的体积,学生想出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转化成长方体的体积来计算出水的体积,初步引导学生把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教会学生数学方法,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动手操作能展示学生个体的实践活动,在动手过程中易于激发兴趣,积累知识,发展思维,利于每一位学生自主,独立,创造性的学习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课中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索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逐步发展其空间观念,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3最近,本人在《小学教学设计》看到一则“圆柱的体积”教学实录精彩片段,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诠释了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现把它撷取下来与各位同行共赏。……师:圆柱有大有小,你觉得圆柱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生:(绝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底面积乘高。师:那你们是怎样理解这个计算方法的呢?生1:我是从书上看到的。(举起的手放下了一大半。很明显,大部分同学都看到或听到这个结论,并不理解实质的涵义。但仍有几位学生的手高高举起,跃跃欲试,脸上的神情告诉老师:他们有更高明的答案。老师便顺水推舟,让他们来讲。)生2:我是这样思考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体积都是指它们所占空间的大小。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所以我想计算圆柱体的体积时也应该可以用底面积乘高吧!师:你能迅速地把圆柱体与以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联系起来,进而联想到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真行!当然这仅是你的猜测,要是再能证明就好了。生3:我可以证明。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时,我们是采用摆体积单位的方法,用每层个数(底面积)×层数(高)现在求圆柱体积我们也可以沿袭这种思路,在圆柱体内部同样摆上合适的体积单位,用每层个数×层数,每层的个数也就是它的底面积,摆的层数也就是高。那不就证明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就是用底面积乘高吗?(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许多同学被他精彩的发言折服了,理性的思维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师:你真聪明,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今天的难题!(这参考资料,少熬夜!时举起的手更多了。)生4:我有个想法不知是否可行、在推导圆面积计算方法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了长方形,圆柱的底面就是一个圆,所以我就想是否可以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呢?师:(翘起了大拇指)你这种想法很有意思!等会你可以试一试,想想怎样分割能把一个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生5:我还有一种想法:我们可以把圆柱体看成是无数个同样大小的圆片叠加而成的。那么圆柱体的体积就应该用每个圆片的面积×圆的个数。圆的个数也就相当于圆柱的高。所以我认为圆柱体的体积可以用每个圆的面积(底面积)×高。师:了不起的一种想法!(师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生6:我看过爸爸妈妈“扎筷子”。把十双同样的筷子扎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近似的圆柱体。我们可以把每根筷子看成一个长方体,那么扎成的近似圆柱体的体积应该是这二十个小长方体的体积之和。又因为它们具有同样的高度,运用乘法分配律,就变成了这二十个小长方体的底面积之和×高。师:你真会思考问题!生7:我还有一种想法: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知道,当圆的半径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时,圆的面积约是这个正方形的倍。把叠成这个圆柱体的这无数个圆都这样分割,那么圆柱体的体积不也大约是这个长方体的体积的倍吗?长方体的体积用它的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就在这基础上再乘,也就是用圆柱体的底面积×高。生8:把圆柱体形状的橡皮泥捏成等高长方体形状的橡皮泥,长方体体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所以计算圆柱体的体积也是用底面积乘高吧!师:没想到一块橡皮泥还有这样的作用,你们可真是不简单!……整节课不时响起孩子们、听课老师们热烈的掌声。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体现着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忘记了意义。而这个片断折射出,新课标理念下的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独白”,而是学生、数学材料、教师之间进行的一次次真情的“对话”。现从“对话”的视角来赏析这则精彩的片段。一、“对话”唤发出学习热情。《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
本文标题:《圆柱的体积》数学教学设计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397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