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宏观经济学考前辅导第十一章国民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永久居民在一定时期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计算原则:GDP——国土原则;GNP——国民原则例:一个在中国开公司的美国人取得的利润属于美国GNP的一部分,但不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三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1、生产法: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产出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用这种方法统计出来的价值总和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在这一时期所有新创造的价值。2、支出法: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需求(即总支出)角度来测算GDP的数值。GDP=C+I+G+NX=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净出口政府购买支出政府支出中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但不包括政府支出中用于转移支付的部分转移支付包括失业保险,退伍军人抚恤金、老龄及残疾人的补助金等净出口NX=(X-M)净出口指净出口差额。即出口额减去进口额以后的差额。出口(X):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输出到国外,由国外的消费者,生产者或政府对这些产品或服务进行购买。进口(M):是本国居民,企业或政府对外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购买。3、收入法:通过把参加生产过程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相加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GNP(或GDP)的缺陷:1.没有反映非市场性经济活动的价值;2.没有反映地下经济活动创造的价值;3.由于价格水平的差异,人均GDP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不同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实际差异;例两国GDP相同,一国产粮食而一国生产歌曲,显然,两国的物质生活水平不一样。4.人均GDP并不反映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5.GDP并不反映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拥有情况和环境质量。第十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的理论)消费、储蓄和收入以二部门为例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y=c+s;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s=y-c消费函数凯恩斯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多。线性消费函数c=a+bya00b1其中:a—自主性消费;b—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b=c/y,也记为MPC。平均消费倾向APC=c/y储蓄函数线性储蓄函数s=-a+(1-b)y;1-b:边际储蓄倾向s/y边际储蓄倾向(MPS):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平均储蓄倾向(APS):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国民收入的决定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思想:在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总产出(或总收入)是由总需求决定的。1、两部门经济简单均衡模型的假定:计划净投资i是一个固定的量。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公式法:收入恒等式:y=c+i;消费函数:c=a+byy=(a+i)/(1-b)例: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解:y=c+i=100+0.8y+50Y=750C=100+0.8×750=700;S=y-c=750-700=502、三部门经济(加入政府部门)c=a+bydyd=y-t+tr——固定税;或者yd=y-t.y+tr——比例税;而y=c+i+g例: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单位均为10亿美元),比例税t=0.25。求均衡收入?解:Y=C+I+G=100+0.8yd+50+200=100+0.8(Y-0.25Y+62.5)+250Y=1000乘数论乘数效应:在一个由总需求确定总产出的经济里,如果某个需求部门有一个较小的变动,该变动就会影响整个经济中的其他部门,从而使整个经济的总产出在各个部门都发生变动,这个变动的总和,就是乘数效应。例: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1)求均衡收入?(2)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解:(1)y=(a+i)/(1-b)=(100+50)/(1-0.8)=750(2)y’=(a+i)/(1-b)=(100+100)/(1-0.8)=1000所以y=y’-y=1000-750=250上例分析:投资增加了50,却使收入增加了250,即增长5倍【1/(1-b)倍】,这就是乘数效应。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ki=y/i投资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1/边际储蓄倾向可见: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乘数越大总结:税收固定时的各种乘数均衡收入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5、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使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即当政府支出每增加1元时,税收收入也增加1元,即政府的预算仍然是平衡的。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kb=1/(1-b)+(-b)/(1-b)=1即当政府支出和税收都增加1元时,国民收入也增加1元。例: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单位均为10亿美元),定量税t0=250。(1)求均衡收入。(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解:(1)Y=C+I+G=100+0.8yd+50+200=100+0.8(Y-250+62.5)+250Y=1000(2)Ki=Kg=1/(1-b)=1/(1-0.8)=5;Kt=-b/(1-b)=-0.8/(1-0.8)=-4;Ktr=b/(1-b)=0.8/(1-0.8)=4;Kb=1(3)Δy=1200-1000=200Δy=Kg.ΔGΔG=200/5=40同理Δy=Kt.ΔTΔT=200/(-4)=-50Δy=Kb.ΔG(或ΔT)ΔG(或ΔT)=200例:假设消费函数c=500+0.8yd,投资i=1000,政府购买支出g=500,政府转移支付tr=100,定量税T=600。(1)求均衡国民收入。(2)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3)假定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0000,试问:1)目前是存在通货膨胀缺口还是通货紧缩缺口?缺口有多大?2)为达到充分就业,可单独采取以下措施:①增加(减少)政府购买;②减少(增加)税收;③以同一数额增加(减少)政府购买和税收(以平衡预算),为此它们分别各需多少数额?解:(1)y=c+i+g=500+0.8yd+1000+500=2000+0.8(y-600+100),求得均衡国民收入y=8000(2)Ki=Kg=1/(1–β)=1/(1–0.8)=5;Kt=–β/(1–β)=–0.8/(1–0.8)=–4;Ktr=β/(1–β)=0.8/(1–0.8)=4;平衡预算乘数为Kb=1(3)由于均衡国民收入8000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0000,因此此时存在通货紧缩缺口,该缺口为要实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所需要增加的总需求量,即:需要增加的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或者政府购买)支出乘数=(10000-8000)/5=400;同理,为达到充分就业,单独增加政府购买的数额为:需要增加的国民收入/政府支出乘数=(10000-8000)/5=400;单独减少税收的数额为:需要增加的国民收入/税收乘数=(10000-8000)/–4=–500;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平衡预算)的数额为:需要增加的国民收入/平衡预算乘数=(10000-8000)/1=2000。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一、投资的决定bbTRbTgiay1bdidyki11bdgdykg11bbdTdykT1bbdtrdyktr1经济学中的投资: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主要是厂房,设备的增加,因此接下去主要分析的就是这方面的投资凯恩斯认为:是否投资取决于预期利润率与利率的比较;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投资与利率的关系称为投资函数i=e-drd: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例:i=1250-250r二、IS曲线IS曲线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它表示的是:与任意给定的利率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因此这条曲线称IS曲线。1、IS曲线及其推导产品市场均衡,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与总供给是指c+i=c+s,均衡的条件是i=s,假定c=a+by,均衡收入决定的公式是i=e-dr,则均衡收入的公式变为三部门经济均衡条件:y=c+i+g;而i=e-drc=a+byd;yd=y-T+TR——固定税;或者yd=y-ty+TR——比例税(1)固定税收T0固定税Y=C+I+GC=a+b(Y-T0+TR)I=e-dr,G=G0根据公式得到的IS曲线图r图形的含义?ISy例1: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为i=150-600r,求IS曲线?解:y=c+i=100+0.8y+150-600r=0.8y+250-600r所以IS方程y=1250-3000r例2:假定某经济社会中消费函数为c=0.8(1-t)y,税率t=0.25,投资函数为i=900-50r,政府购买g=800,求IS曲线?解:y=c+i+g=0.8(1-t)y+900-50r+800=0.8(1-0.25)y+900-50r+800化简得y=4250-125r,即为所求IS曲线三、利率的决定: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凯恩斯观点:认为储蓄不仅取决于利率,更重要的是受收入水平的影响。也指出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决定的,而是由货币的供给量和对货币的需求量所决定的。货币需求的动机:第一,交易动机;第二,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L1=L1(y)=k.y;第三,投机动机L2=L2(r)=-hr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有了货币也决不肯去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就称“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货币需求曲线货币的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货币总需求函数可写作:L=L1+L2=k.y-hr四、LM曲线1、LM曲线及其推导m=L=L1(y)+L2(r)(m:实际货币供给量);m=M/P(M-名义货币量P;P-价格指数)L1=k.y;L2=-hr;所以m=k.y-hr;或r=k.y/h-m/hLM曲线:指的是这样一条曲线,在此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是相等的,即L=M,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例:假定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是m1=L1(y)=0.5y,对货币投机需求函数是m2=L2(r)=1000-250r,货币供给量m=1250,试求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并画出图形。解:m=m1+m2=ky-hr1250=0.5y+1000-250rr=0.002y-1或y=500+500rba-1dr-e+ybrdbTTRbGeaY1..00五、IS-LM分析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即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点的利率和收入。IS-LM模型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只有一个rLMreEISyey计算:假设三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d,其中税收T=0.25y,投资i=150-6r,政府支出G=100亿元,货币需求为L=0.20y-2r,实际货币供给为150亿美元,求IS、LM曲线及均衡利率和收入。解:Y=C+I+G=100+0.8(Y-
本文标题:宏观经济学考前辅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43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