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章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税、金融和分配体制为了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国家应更多的运用经济手段,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这就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国的财税、金融和收入分配体制。第一节财税体制改革一、原财税体制的主要弊病(一)在税收制度方面:1.税制结构不合理2.税收政策不统一3.税负不公平4.税收征管不严,税收大量流失(二)在国家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制度方面,承包制暴露出诸多问题。(三)在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方面财政包干制不能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四)财税征管方面,出现许多混乱现象。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根据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具体要求,把市场经济原则、国外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在统筹规划和配套改革的基础上,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建立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的财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体要求:1.实行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2.健全国家财政职能3.适当集中必要的财力,确保中央财政的主导地位4.实现国家财政收支的中长期平衡三、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改革税收制度,建立新型的税收体系1.建立以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和营业税为补充的流转税制度。2.健全和完善所得税制度。3.改革和完善其他税种。(二)实行分税制,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按照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1.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费用,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现宏观调控的支出以及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2.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府机关运转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所需的支出。3.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包括: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三)改革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1.改革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包括两方面主要内容:(1)把国有企业实现的利润中上交给国家的部分采取两种形式,即以缴纳所得税形式来体现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的职能和以税后交利或按股分红的形式来体现国家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2)取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征收的调节税等,改为上交所得税,降低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并统一各类企业税率。第二节金融体制改革一、金融体制改革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取得的成就:第一,初步建立了金融体系。第二,扩大了信贷资金来源。第三,扩大了银行贷款范围。第四,改革信贷资金管理制度。第五,改革对外金融管理制度。第六,开放金融市场。金融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中央银行还没有完全摆脱具体的银行业务,建立起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机制。第二,国有大银行既经营一般银行业务,又经营政策性银行业务。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规范中央银行的职能和改革中央银行机构。(二)成立政策性银行我国目前成立的政策性银行有三家: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信贷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把国有大银行转化为商业银行。(四)改变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撤销人民银行省级分行,在全国设立若干跨省分行。第三节个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要原因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3.现阶段劳动的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1.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公有制经济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二、进一步改革工资制度(一)工资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工资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工资分配的主体,企业工资形成和调节机制的转变,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二)深化工资制度改革的目标1.企业工资完全由市场形成和市场调节。2.企业完全自主分配。3.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三、加强政府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一)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措施1.运用税收手段调节,缩小收入差距。2.运用保障手段调节,缩小收入差距。3.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缩小收入差距。(二)坚持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3.先富带后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本文标题:市场经济学第十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60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