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 教学设计方案_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4篇】
1/12教学设计方案_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4篇】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网友精心分享的“教学设计方案_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4篇】”,欢迎参考下载与收藏。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第一篇】一、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2、理解楞次定律和能量守恒相符合3、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4、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对楞次定律中的“阻碍”和“变化”的理解.1、计算机、电视机(或大屏幕投影);2.、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干电池、蹄形磁铁、灵敏电流计、楞次定律演示器.2/12探究式教学1、提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电脑演示例题:请同学回忆右手定则的内容,并判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所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电脑设置新情景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如果用其它方式改变磁通量,从而产生感应电流,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即利用右手定则判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给出结果:当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实验准备1、查明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搞清螺线管导线的绕向.2、通过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和电脑的演示,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与上述结论相一致.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现在,我们再来根据实验的结果来得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由于电流方向和它所形成的磁场方向是有确定的规律的,因此,如果能够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便能够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1、通过前人所做实验的大量性来说明此结论的普遍性.2、通过电脑软件模拟实验过程,进一步分析实验的结论,3/12根据实验现象所反映的物理本质的规律,请学生得出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并加以叙述,教师予以评价、修正,在此基础上得出楞次定理的完善表述.得到楞次定律的内容: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3、通过电脑演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阻碍”和“变化”的含义.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因此,不能认为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和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这里的“阻碍”体现为: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了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增加;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了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减少;当回路中的磁通量不变时,则没有“变化”需要阻碍,故此时没有感应电流的磁场,也就没有感应电流.通过软件教学模拟实验过程,并加以引导,使学生独立思考:总结出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练习部分:⑴方形区域内为匀强磁场,在矩形线圈从左到右穿过的整个过程中,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4/12⑵无限长通电直导线旁有一个矩形线圈,当线圈远离直导线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⑶a、b两个线圈套在一起,线圈a中通有电流,方向如图,当线圈a中的电流突然增强时,b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如何?1、楞次定演示器进行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思考.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电脑软件的演示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到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3、深化: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的角度上看:电磁感应的效果是阻碍它们的相对运动;②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表现.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分析:螺线管中用楞次定理得出的感应电流所形成的磁场,在螺线管上端为极,这个极将排斥外来的条形磁铁的运动,条形磁铁受此排斥力的作用而运动速度逐渐减小,即动能要减少;要维持其运动速度则需要有外力对磁铁做功.可见,电磁感应现象中线圈的电能是外部的机械能通过做功转化而来的.因此,楞次定理与能量转换与守恒规律是相符合的.反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若感应电流方向与用楞次定理判断得出的方向相反,则螺线管的磁场将与条形磁铁相互吸引,这样条形磁铁的速度会愈来愈大.也就是说在电路获得电能的同时,磁铁的动能也增加了.这时,对于电路和磁铁组成的系5/12统来说,它将找不到是由什么能量转化而来的,电能和动能是凭空产生了,这显然与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相违背.总结楞次定律的三种表述方式:表述一: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表述二:导体和磁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相对运动;表述三: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阻碍引起它的原电流的变化;作业:书后练习: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第二篇】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2.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1、23赶驴人在驴子的脖子前挂一块肉,驴子为了吃到那块肉就不停往前跑,但是驴子始终也追不到那块肥肉。1.范读(关注字音、节奏)2.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圈画疑难)6/123.个别朗读,同学互评4.集体朗读1.疑难字词,小组交流,班级互助2.根据幻灯解决重点词句3.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同时思考导致驴悲剧的原因有哪些。预设:1好事者2老虎3驴本身4黔地4.你认为哪个原因更重要(用自己的话概括)预设:1好事者带来且无用;不带,或带而用,则不会出现此悲剧2老虎要吃它,驴并未有侵犯虎之意,是虎主动入侵(直接原因)3驴本身无能,仅一“鸣”、一“蹄”。(根本原因)4黔地,没有挖掘驴的价值注:由预设2、3理清结构,解读课文①虎对驴的态度前后有何变化(看图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句子,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画面深层挖掘虎的心理)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觉无异能——终不敢搏——技止此畏---疑---恐---不奇---怕---喜(结合画面,试背课文)7/12②面对凶悍的老虎,驴有何反应“鸣”“蹄”(成语:黔驴技穷黔驴之技)③观看flash影片《黔驴技穷》,概括虎、驴的形象驴:软弱无能狂妄自大迟钝麻木愚蠢虚荣貌似强大外强中干虎:勇敢大胆谨慎小心观察仔细狡猾敏捷小结:好事者与老虎包括黔地,作为外因在这场悲剧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根本原因在驴自己.文章标题是《黔之驴》,但着力多的却是虎,是否偏题,标题可否改为“黔之虎”(学生讨论)以虎衬驴5.作者为何要塑造驴的形象,通过什么方法来塑造,目的又何在。(作者、背景、体裁)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和韩愈合称为“韩柳”,被誉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作品多为揭露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残暴凶残,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背景:《黔之驴》是柳宗元被贬官时所作的《三戒》中的一则。《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则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作品讽刺了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8/126.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虽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作者除了讽刺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以外,还给我们怎样的启发?1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点能战胜它。2透过现象看本质3知己知彼4不虚荣买弄5正确估计对手6坚持,不放弃1.一场驴虎之争以驴死虎口而宣告结束,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虎家族正在为它们的英雄召开庆功会,驴家族却在沉痛哀悼他们的不幸同伴,请你代表虎家族写一份贺词,代表驴家族写一份悼词。2.柳宗元在这则寓言中塑造了一个不光彩的“蠢驴”形象,其实驴也很无辜,请你改编《黔之驴》,为驴平反,重塑驴的形象。3.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疑问、新的观点?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第三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保护动物。9/122、认识本课生字,能准确认读。3、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动物与人互相依存,有保护动物的意思。生字卡片、动物图片。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动物的拍手歌好吗?(打开书)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读准字音。2、将生字圈出来并大声读一读。3、游戏:你指我读,你说我猜。4、谁愿意做小老师领大家读?(出示字卡片)护牢孔雀锦丛鹂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5、再读课文,巩固字音。三、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文中都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动物?请你默读课文,画出动物的名字。3、同学们都查找了动物的资料,你们愿意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大家都准备了动物图片或头饰,假如你就是这种小动物,10/12请你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下自己好吗?⑴在组内介绍资料,交流。⑵各小组推荐展示。4、听了大家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吗?5、除了文中介绍的几种小动物以外,还有很多小动物,它们都很有趣,有意思,我们也来听听它们的介绍好吗?(指名介绍)6、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愿意读读吗?(自由读)7、你们发现这课文有什么特点?(拍手歌)课文以拍手歌的形式出现,读起来朗朗上口,你们愿意两个人拍手读读吗?(两人一组拍手读)8、能背诵的小朋友可背诵。(指名在大家面前展示)四、总结地球是人类与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与人类互相依存,保护动物是我们的责任。五、实践活动根据课后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讲卫生的拍手歌,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自编拍手歌在全班展示。识字七保护动物要牢记大小动物都有家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第四篇】11/121.掌握生字生词,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2.学习记叙的顺序和结构。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本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本文可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步解决生字生词,以熟悉课文为主;第二课时掌握文章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教学方法仍以学生的活动为本,教师只能处在引导、点拨的地位。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朗读课文熟悉课文。2.参看注解,理解生字生词。3.复述故事大意,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教学过程:1.知识导入。1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不同的地方有两点:一点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变迁,造成内容的差距、认识的困难;一点是由于语言的演变,造成文字的差异、理解的障碍。这两点又以语12/12言障碍为主。2文言文的语言障碍主要在词和句上,有很多词和句在意义和用法上都和现代文不同,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不同的词句。3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熟读。开始时参看注解,会认会读;然后就要朗读,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才便于理解。4今天学习课文《狼》,就要按照上述的认识和方法来安排教学活动。2.关于课文。这课文的有关知识要记住这样几点:①出处。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②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本文标题:教学设计方案_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61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