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1/14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分享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心得体会【第一篇】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去了差不多一个世纪。第一范文网23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就像是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回首风雨来时路,漫漫征程,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峡谷急流、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加之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绝望。可长征中的人,却利用自己的两只脚,长驱直至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他们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的不散热血?哪里没有谱写着一曲动人的壮2/14歌?长征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才是英雄好汉。他们排除万难,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激烈战斗,战胜了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那,是什么让长征中的人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无畏惧、万死无辞,前仆后继地奔向一个目标?是什么让他们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素、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是老人们口中述说的长征精神。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埋藏不了他们满腔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掩藏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的精神。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时值长征胜利85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那烙印在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3/14注脚;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发奋图强、坚忍不拔、战胜一切困难的支柱。现在,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我们仍然需要在21世纪里,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腾飞这一现代历史主题。为此我们相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实践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为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铭记;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辉煌前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心得体会【第二篇】“饥寒中的中国革命/竟只用一把炒面一捧雪/就爬过了位于宝兴西北/懋功正南/海拔近五千米的这个/历史性坎坷”——詹永祥《雪山》小时候见过的“雪山”,在邀请到学校来作报告的老红军头上:苍苍白发象形的雪山,我怀疑就跟他所历经的长征有着因果。那时候,老红军嘴里的长征因为苍老的方言而含混不清;4/14那时候,老红军被老师介绍成为“爬过雪山的老同志”;那时候,以为长征仅仅就是爬雪山,以为雪山是一枚不朽的勋章,珍藏在老红军心窝里,随岁月的堆积慢慢提升,变成红领巾眼前一头耸立的白发。微型的“雪山”,跟二万五千里烽烟失去关联。后来,通过课堂上一首著名的诗歌,知道雪山是放在尾联的一句浪漫主义,岷山千里的积雪与三军过后的笑颜,成了牢固的历史逻辑。那时候心目中的雪山,仅仅是一种海拔,仅仅是一个路标,它指向红军的'豪迈,指向革命的胜利。然而,雪山终究是一个政党和一支军队的历史坎坷。当长征渐渐沉淀成后来创业者心中的一种鞭策和激励,雪山是一个坐标,标志着民族精神的高度,革命意志的高度。在岁月的回眸中,长征中的万水千山渐渐地低下去,而雪山,成为一首磅礴史诗中的词眼,渐渐在怀念和追忆中高大起来。当更多的功绩镀亮中华民族腾飞的翅膀,无数胜利前的坎坷,都在重温一幅历史图景中找到了譬喻——“1935年的雪不断落在横放背包上的枪支上,金黄色的军号和猎猎作响的方面军旗帜上。布制的五星和八角帽下,这群反穿着羊皮的南方籍农民,像一群战争年代的食草动物,他们的饥饿是一把从喉咙里长出的锄头,渐渐挖出了埋藏在六月深处的草根与野菜……”南飞雁“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清平乐·六盘山》5/14“秋天来了,一群大雁往南飞”。八十年后的小学课本,依然这样描写一个季节。如果时光回溯到上个世纪的那个秋天,如果让一群迁徙的候鸟来描写人间的景象,肯定会有这样对应的句子——“秋天到了,一支队伍往北飞。”在历史特定时刻,南飞的雁阵与北上的军队构成立体的画面。方向相反的运动共同把那年的秋色写进历史永恒的记忆。然而,大地上艰难行进的红军,与天高云淡间自由翱翔的大雁,毕竟不是优美的映衬,而是一种悲壮的反差和对照:天空里没有敌人的围追堵截,不存在四渡赤水的智慧和五岭逶迤的阻拦;天空里没有险关和沼泽,不需要七根火柴的温暖和皮带虚拟的营养……对于北上的队伍,“雁南飞”是心头回荡的一支久远的歌,一个幸福的意象。是的,梅坑话别时何叔衡相赠的绨袍,依然是林伯渠征途中战胜风雨的“雁翅”。客家女池育华跨越世纪的沧桑守望中,北上的丈夫始终都是一只行将南归的“大雁”。六盘山上的一支雁阵,是那位领袖“屈指行程二万”时的算筹。而那草地上两人爬着拖着、一人躺着望着的“三人行”中,北上的信念与南飞的雁群都一样,在征途中一点点积累胜利的曙光。南飞雁,是革命者的仰望,给予了留痕史册的机遇。山丹丹花“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6/14从赣南馥郁的桂花香,到陕北山丹丹花红艳艳的笑脸,有二万五千里。当《十送红军》的民歌犹在江西的秋风中飘荡,另一支陕北民歌已在山丹丹花枝叶间孕育,含苞未放。一支铁流的英勇,万里征途的风尘,将是这种山丹丹花一年间要红起来的原因。一段革命的征途终于延伸到山丹丹花扎根的土地。一支队伍饱尝的困苦,被山丹丹花视作亲人遭遇的艰难。拥有革命的热情和纯朴的人民,“陕北”是长征幅里一个多么温暖的终端名词。是的,十一个省份之中的曲折和坎坷,万水千山间的饥寒与泥泞,无数绑腿上的疲惫和坚毅,都可以在陕北卸下来,放在窑洞里,放在米酒中。山丹丹花像陕北人民支起的火柴,等候中央红军的旗帜来擦燃,历史的天空被照红了一角,长征的队伍和盼望的百姓一时都被温暖。山丹丹花,穷苦人民的花,站在陕北的土地上,见证着穷苦大众的革命与革命的穷苦大众互相拥抱的时刻。山丹丹花,热烈奔放的花,它所照耀的革命和被革命照耀的花枝,说出了八十年后,人们依然纪念长征的根源。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心得体会【第三篇】同学们,当你坐在电视机旁兴高采烈地欣赏一个个精彩的节目的时候,当你坐在桌前与家人幸福畅谈的时候,当你与朋友饱览祖国名山大川的时候,你可知道,__年前,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家,为了让我们拥有这样的幸福生活带领红军战士开始7/14了改变中国人命运的、让全世界人折服的征程--二万五千里长征。本来,我和大家一样,不太熟悉长征,但从电视剧《长征》和各类书籍中我了解了这段足以让我们中华儿女世代铭记的历史,我看到了我们的前辈穿着草鞋和难以御寒的单衣,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越过雪山、翻过草地、爬过沼泽、渡过天险、摆脱追兵,在我们无法想像的困境中一步一步走了出来。一名战士倒下了,又有多名红军战士站了起来。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啊!路有多长,红军留下的血汗就有多长!我忘不了那个将棉衣发给战士,而自己却在凛冽的寒风中冻僵了的军需处长。我更忘不了长征路上陈赓将军遇到的那个‘倔强的小红军’。将军让他上马,可又冷又饿的他却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将军要给他青稞面,他却把那装着一块发黑的牛骨头的背包一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多么顽强的小红军啊!为了不给部队添麻烦,他倒下了......他们为什么能如此顽强,因为他们有让全中国解放的坚定梦想,因为他们有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巍峨的雪山掩盖了多少烈士的躯体,却掩盖不了他们满腔救国的赤诚之心;茫茫的沼泽地吞噬了多少烈士的身躯,却吞噬不了他们穷苦人民要解放的信念;如林的弹雨夺去了多少烈士的生命,但却夺不去他们必胜的决心。赤水河的水、夹金山的雪、乌蒙山溅起的颗颗泥丸都可以8/14作证,那吓不倒、打不垮的长征精神啊!它已经融进了红军战士的血脉,也融入了我们所有有志的中华儿女的血脉。你看,我们有志的航天人,不正在弘扬长征精神完成我们太空中长征的梦想吗?我们的白衣天使不正在弘扬长征精神攻克一个个病魔难关吗?我们的老师不正在教育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做有志少年吗?长征是令全世界人折服的划时代的奇迹,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当我们享受良好的衣物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要艰苦奋斗、努力拚搏、奋勇向前呢?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要坚定信念、锲而不舍、永不言败呢?当我们想着自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要关心集体、紧密团结、互助友爱呢?如果我们以前没有,那我们要从现在做起,珍惜幸福生活,勇敢面对困难,我们要坚强、要勇敢、要团结。我们要经常想:我这点困难比起长征来那算得了什么?同学们,有一句的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就在这豪迈诗句的引领下开始我们人生的长征吧!让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勤奋学习,百折不挠,21世纪的天空,将会有我们用知识和意志的宝剑划出的绚丽的彩虹!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心得体会【第四篇】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的大会师,81年前,红军三大主力齐聚会宁,开启了中国革命由此走向胜利的转折点。4月11日下午,来自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的重庆第七批机关干部,9/14在甘肃会宁县会师纪念馆前接过了“重走革命路”的接力棒,并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每一个前往会宁“寻根”的人,都能从红军烈士陵园的每一座坟茔、会师纪念馆馆藏的每一件物什中,体味到那段难忘、艰辛而光荣的历史。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穿越大草地、翻越大雪山……倒下了再站起来,再前进!再前进!在经过长征的出发点瑞金、转折点遵义、落脚点延安之后,1936年10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到达会宁胜利会师,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师永胜介绍,红军在长征途中先后经历过7次会师,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地区的会师,是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意义最深远的一次。“会师后,红军的力量得以空前团结和壮大,会宁会师也由此成为红军走向抗日前线的起点;通过会师,真正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当时,党中央为什么选择会宁作为三个方面军会师的地点呢?会宁会师纪念馆副馆长李俊丰介绍:主要是国民党军队在这一线兵力薄弱,有利于红军大部队集结休整。而且当地红军的群众基础非常好。李俊丰说,将三个方面军的会师地选在会宁的人是毛泽东。毛泽东早在一年前就已率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在红二、红四10/14方面军甘孜会合后的北上途中,1936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保安讨论三大主力红军会合地点时,周恩来建议,会宁是陇东重镇和交通枢纽,是古代中原通向西域的必经之路。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必须经过会宁。在会宁会师既占领了枢纽地区,又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毛泽东听后兴奋地吟道:“会宁,
本文标题: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648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