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所得税会计核算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所得税会计研究如何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差异进行会计处理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企业会计准则》侧重于保护投资者与股东的权益《所得税法》侧重于反映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两者对于收入、成本、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的确认与计量亦不完全相同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应付税款法将应纳所得税全部作为所得税费用,计入当期利润表;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与债务法)对应税所得额进行调整,然后得出所得税费用;债务法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我国《准则》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项目一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产生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特点: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税额。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在会计报表中不反映为一项负债或一项资产。例(P251)项目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一、计税基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定从资产负债角度考虑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某项资产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的一定期间内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总额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该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就该项资产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额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例:假定某项资产账面价值8万元,其计税基础为10万,表明该资产在未来产生8万元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其经济利益的流入低于税法规定该资产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2万元,未来应纳税所得额将减少2万元,企业因此将少缴纳所得税,从而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出,因此应确认为资产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表明该项资产于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低于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减少未来期间以应交所得税的方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反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一)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抵扣的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资产在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资产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资产在取得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产生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1.固定资产(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产生的差异(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例:A企业于2006年12月20日取得的某项环保用固定资产,原价为1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税法规定该类环保用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可予税前扣除,该企业在计税时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列折旧,净残值为零。20×8年12月31日,企业估计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75万元,计提了5万元的减值准备。账面价值=100-10×2-5=75(万元)计税基础=100-100×20%-80×20%=64(万元)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75万元与其计税基础64万元之间的11万元差额,将于未来期间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例:固定资产折旧与减值准备的计提。假设某项环保设备的原价为10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处理时按直线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时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税前扣除折旧费用,净残值为0。在使用2年后的会计期末,企业对该项设备计提了80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面价值为1000-100-100-80=720(万元)计税基础为1000-200-160=640(万元)二者之间的暂时性差异为80万元,未来可抵扣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2.无形资产(1)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成本差异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可税前扣除初始确认时,研究开发支出按照税法规定在发生当期已税前扣除,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在以后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为零,其计税基础为零例:A企业当期发生研究开发支出计25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A企业可在当期税前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金额为3750万元(2500×150%)。有关支出在发生当期全部税前扣除后,其于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为零,即该项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零。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2)无形资产后续计量差异例:A企业于2006年1月1日取得的某项无形资产,取得成本为150万元,2006年12月31日,对该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表明其未发生减值。企业在计税时,对该项无形资产按照10年的期限摊销,摊销金额允许税前扣除。账面价值:150万元计税基础:135万元成本15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摊销额15万元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例:2006年9月2日,某公司购入股票,支付价款120万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2006年12月31日,该投资的市价为220万元。税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账面价值:220万元计税基础:120万元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4.其他资产(1)投资性房地产A公司于2006年1月1日将其某自用房屋用于对外出租,该房屋的成本为75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已使用4年,企业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2006年12月31日,该房屋转为投资性房地产,确认公允价值为900万元。账面价值:900万元计税基础:750÷20×5=562.5(万元)差异:337.5万元,会增加未来应纳税所得额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2)其他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A公司20×6年购入原材料成本为500万元。因部分生产线停工,当年未领用任何原材料,20×6年资产负债表日估计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400万元。假定该原材料在20×6年的期初余额为零。该项原材料因期末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100万元。账面价值:400万元计税基础:500万元差异:100万元,可减少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二)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予抵扣的金额。即: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1、预计负债例:假定企业因产品售后服务确认了100万元预计负债,计入当期损益。按照税法规定,与预计负债相关的费用,视相关交易事项的具体情况,一般在实际发生时准予税前扣除,因此该项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账面价值:100万元计税基础为0暂时性差异为100万元,未来可抵扣应纳税所得额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2、预收账款一般情况下,会计上未确认收入时,计税时一般亦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该部分经济利益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零,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某些情况下,因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未确认为收入的预收款项。按照税法规定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有关预收账款的计税基础为零,即因其产生时已经计算交纳所得税,未来期间可全额税前扣除。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例:A公司于2006年12月20日从客户那里收到一笔合同预付款,金额为2500万元,作为预收账款核算。按照适用税法规定,该款项应计入取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所得税。账面价值:2500万元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2500万元-2500万元=0差异:2500万元,未来可抵扣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3、其他负债其他负债如企业应交的罚款和滞纳金等,在尚未支付之前按照会计规定确认为费用,同时作为负债反映。税法规定,罚款和滞纳金不能税前扣除,即该部分费用无论是在发生当期还是在以后期间均不允许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零之间的差额,即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例:某公司2006年12月因违反当地有关环保法规的规定,接到环保部门的处罚通知,要求其支付罚款5万元。税法规定,企业因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支付的罚款和滞纳金,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允许税前扣除。截至2006年12月31日.该项罚款尚未支付。应支付罚款产生的负债账面价值为5万元。该项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5万元-0=5万元该项负债的账面价值5万元与其计税基础5万元相同,不形成暂时性差异。二、暂时性差异的类型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例:假定某企业持有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10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即期末账面价值为1500万元,而计税基础仍维持1000万元不变。由于该项资产的升值部分为500万元,在将来收回时将会产生应交所得税,因此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150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1000万元之间的差额500万元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的类型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例:某企业期末持有一批存货,原账面价值(账面成本)为1000万元,估计其可变现净值为800万元,按照存货准则规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但是税法规定存货跌价损失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因此该批存货的计税基础仍为1000万元。由于存货跌价准备在存货处置时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在期末资产负债表中,该批存货的账面价值80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1000万元之间的差额200万元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的类型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三、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期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当期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原则:1.以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2.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转回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企业无法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得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关的经济利益无法实现的,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特殊情况:1.商誉初始确认时所产生的差异,不确认2.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不确认3.与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不确认四、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一)会计科目1.递延所得税资产2.递延所得税负债3.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二)会计处理例1:A企业持有的某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为500万元,会计期末,其公允价值为600万元,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除该事项外,该企业不存在其他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会计期末在确认100万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时,账务处理如下。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000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0000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时,账务处理如下。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5000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50000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例2:A公司2007年度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3000万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与所得税核算有关的情况如下。2007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中,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存在差别的有:所得税的会计处理①2007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的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为15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0,会计处理按
本文标题:所得税会计核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6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