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高中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逐字稿[教学资料]
高中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课程背景】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根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曾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主要包括抑郁、焦虑、强迫、厌学、网络成瘾、自杀自伤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青少年自杀也呈现上升趋势,是我国14—34岁群体的首位死因,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教学目标】1.让教师了解青少年自杀的特点和规律2.让教师知道基本的危机个体的识别方法3..让教师了解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步骤和方法【教学重点】危机个体的识别方法与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危机个体的识别【教学课时】2小时【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蝴蝶拍练习德兰修女说:“饥饿并不单指没有食物,而是指爱心的渴求;赤身、寒冷并不单指没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无家可归并不单指要一栖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遗弃!”每一个心理危机个案的背后,都是对生命的绝望,对生活的无望,对人生的绝唱!中国是仅次于冰岛的自杀率高发国家。据调查,在中国,自杀是全人口的第五位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自杀行为的人并不是绝对性的,自杀意念随时都有可能改变。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学习和了解一些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方法,及时发现学生群体中的危机个体并及时进行适当的干预,对学生来说、对学生的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也是我们老师对自己生涯发展的一种自我保护。说到自我保护,教师是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所以教师也是一份神圣的职业,但是,如果我们连自己都关爱不了,我们哪儿来的力量去关爱我们的学生呢?所以,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我想先带各位老师做一个关爱自己的活动。请老师们将双脚掌心向下放在地面上,双腿张开与肩同宽,将双手掌心向下放在大腿上,坐在椅子的2/3处,把背挺直,轻轻地闭上眼睛,深呼吸5次,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呼出这口气,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到自己的呼吸上,感受自己与自己的连接,然后跟随语音的指导一起做蝴蝶拍练习。欢迎回来,老师们!在学习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之前,各位老师一定要明确:照顾好自己,永远是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一原则!我们不是万能的,我们也会有情绪,我们也需要被关爱,所以,我们只有先照顾好自己,才有力量去帮助我们的学生。今天,我们将在课程中学到以下危机干预的知识:1.青少年自杀的特点和规律2.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3.危机个体的预警信号4.自杀者自杀前的求救信号5.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二.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PPT呈现: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案例请老师们自行决定是否放在PPT上,可根据自己的课程搜集整理)师:一条条新闻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一个个因此陷入痛苦的家庭,我相信,做为教师,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新闻时,我们的内心是沉重的。展示PPT师:大数据给了我们一个宏观的对学生心理危机的感性认识。看到这儿,老师们一定很好奇,那各个学段学生的自杀比例尤其是我们高中阶段具体是怎样的呢?有学者已经做了这方面的研究。展示PPT师:在展示研究结果之前,我想先做一个随堂调查:老师们,以你们的经验,请问,你们觉得哪个学段哪一年级的自杀比例是最高的呢?展示《中国儿童自杀报告》研究结果。师:我们可以看到,自杀比例最高的是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我从老师们的眼睛中看到了不解、惊讶和不敢相信。那为什么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自杀比例是最高的呢?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早期,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主性日趋强烈却又缺乏自我约束力,他们开始关注社会、有自己的见解却又容易被影响,他们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对学校和社会的信息开始选择性接受,对家长老师的正当干涉开始反抗和抵制,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却又在独立和半成熟之间矛盾着,他们还要面临小升初的变化,开始会出现自我的情绪困扰,所以,在场的老师们如果家里正好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你们会有一种共同的感受:孩子开始不好管、不服管了。对这个年龄的孩子,作为家长,我们可能需要学会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尊重孩子的自我探索以及建立和孩子之间的信任感。同时,作为高中老师,我们来关注一下高中各年级的自杀比例研究。老师们接着猜一猜:高中三个年级,哪个年级的学生自杀比例是最高的呢?高中阶段自杀比例最高的,不是大家一直关注的、觉得学习压力最大的高三,而是高一。为什么呢?高三学生因为面临高考的压力,一直是各学校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的中心,但高一的孩子却常常被我们忽略了。事实上,高一的学生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而环境的改变常常是个体发生心理危机的诱因。因为环境的改变意味着人际的变化和自我的适应,再加上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的巨大变化,对高一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另外,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动态发展的,我们在做个案的时候会发现,许多来咨询的高二或者高三的学生,他们心理问题的根源其实还是来自于高一时的适应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这样一种心理危机的干预意识:每一个年级的学生都有他们面临的心理危机,都需要我们的关注。三.是什么原因让处于花季的孩子们,义无反顾地选择死亡呢?!(PPT呈现)师:从这些研究中我们会发现,在青少年自杀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都是家庭,但是,当我们分析家庭矛盾的原因时会发现,相当一部分家庭矛盾的冲突根源仍是学业压力,师生矛盾案例亦有类似情况。若考虑间接作用,学业压力其实才是青少年自杀的首要原因。四.自杀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师:从性别来看,试图自杀者中女生比例是高于男生的,但从自杀死亡的比例来看,男生是高于女生的。这可能和男女两性的性别差异有关:女生更喜欢倾诉,我们更容易发现和识别,进而帮助到她们,而男生不太习惯将自己的负面感受告诉周围的人,因此不太容易被识别,也就很难被挽救。师:手机的诱因可能在小学和初中更有显著,对高中生来说,精神抑郁、异性关系、朋辈关系可能才是更为重要的诱因。师:了解了自杀的特点和规律后,我特别想知道,此时此刻,老师们都会有怎样的感受。五.对自杀原因和规律的分析,给了我们什么样的触动和启示?老师们分享师:我们要看到——1.如果学生感觉高中生活苦海无涯,生无可恋,那死就无可惧了!2.要让学生不选择放弃生命,最好的做法就是,让他们感觉生命是美好的(成绩、分数不是生命的唯一)。案例:高一某学生,高一下学期开始出现睡眠障碍,觉得自己很累、不快乐,认为自己除了学习,没有任何幸福感的来源,去医院精神科看过两次,但觉得没用,认为自己没救了,开始讨厌父母,认为是父母把自己逼成了现在的样子,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3.高中生学业压力大,大部分学生睡眠严重不足,一部分学生已处于濒临崩溃,一个细微的刺激都可能导致学生过激行为的发生。案例:高三某学生,同班一男生向她表白,这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感受到别人对自己的喜欢是美好的。但是,她却开始害怕,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个男生。原来,这件事情引发了女孩心底埋藏的问题地雷:上个月,她父母怀疑母亲出轨,将母亲与一男子的聊天记录截图发到了家庭微信群,她不小心看到了,本来高三学习压力挺大的,现在,她一方面特别想让自己的成绩有所提升,让父母看到自己的努力与优秀,一方面又特别担心父母离婚,她说,老师,这个成长的过程太痛苦了,我肩上的担子太沉了,我渴望朋友,却又讨厌欺骗与背叛,有时都有一种想死的念头,也许这样就解脱了。后来,她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市医院看了精神科,医院的诊断是:中度焦虑和重度敌对。4.善待学生,既是保护学生,保护学生的家庭,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5.多给高中男孩们一些关爱和关注。6.新学期前后要密切关注和防范学生的自杀行为。7.在手机管理和处理方式上要慎重。8.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精神抑郁的同学。9.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是同样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通过家长间接刺激学生。案例:高二某学生,重度抑郁症,曾有过自杀计划,现在一直在**医院接受心理治疗,在我这里保持着一周一次的心理辅导。在梳理她的心理问题时我发现,引发她心理问题的导火索是在高一下学期家长会后父亲对她说的一句话:老师说了,在你们学校,***名次以后的人连***大学都考不上。她刚好在***名次的后一名。她说,老师,你知道吗?我当时就泪崩了,我觉得父母一点儿也不信任自己,他们总是用怀疑的语气和我说话,总是觉得我不够努力。当时在回家的车上我很想和他们大吵一架,但还是忍住了,回家后我自己一个人在房间悄悄地哭了好久,他们也不知道,我也不想让他们知道。六.心理危机的识别(一)什么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遇到了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的挫折和困难,当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和应激方式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是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逆遇而导致的心理失衡状态。同时我们要注意,学生心理问题是动态发展的,并不是只有严重精神症的学生才是我们干预的对象,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危机干预的目标对象,因为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遭遇心理危机,如果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危机意识不够,对孩子的理解不够,有时会导致严重的、无法挽回的后果。那么,哪些学生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呢?(二)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学生(PPT呈现)一般预警类重点预警类师:图片右边表格的数据是我对自己4月到6月的咨询统计,老师们可以看到,咨询学生人数的一个显著变化,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有着一定的求助意识,一方面也说明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特别要关注的是患抑郁症的学生人数,这些学生都是在父母陪同下到各大医院精神科就诊后医院确诊的学生,他们占到了我的咨询学生比例的25%,占全校学生的比例大概是0.4%。这是个别现象呢?当然不是!我们再来看一下全国的研究。师: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如此之高,因此,我们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一定要筛查自己班里有抑郁倾向或医院确诊为抑郁症的学生。如何筛查呢?1.日常观察:典型抑郁症的“三低症状”——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动抑制2.心理测查: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和其他抑郁问卷相比最大的好处是用最少的题目测量最核心的症状,减少了题量,筛查效果会增加,同时也更贴近医学的诊断。老师们可以协同学校心理老师一起完成。师:那么,如何发现和干预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呢?首先,我们老师一定要建立这样的意识:自杀是可以预防的。(三)抓住自杀者自杀前发出的求救信号师:一般来说,很多自杀者在自杀前都会发出求救的信号,这些信号实际上是想引起父母、教师等周围人的注意,希望有人能够得到帮助。若老师和家长等周围人能够及时识别青少年自杀者发出的求救信号,给予适当的关注和引导,还能拯救其生命。师:自杀者自杀前发出的求救信号有哪些呢?(PPT呈现)师:总的来说,识别高危学生自杀前的求救信号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七.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方法师:哪些心理危机的干预方法对我们老师来说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呢?接下来,我将从六个方面来和老师们分享。(一)熟悉心理危机的应急处置流程师:不同风险学生的应急处置流程是不一样。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区分学生的心理危机风险水平。接下来,我将提供几个个案,和老师们一起来识别和区分不同风险的学生。在案例呈现之前,我要先强调一下有关心理危机处置伦理的问题。1.请大家不要对案例拍照;2.虽然我已经抹去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但还是请老师们不要将个案中的学生与自己的学生对号入座;3.课程之外请不要随意谈论个案内容。谢谢老师们的理解和配合!师:我先邀请老师们按照高、中、低的风险层级来区分一下这三个案例中的学生,并说说你们区分的理由和依据。师:在区分中,有几个指标很重要:最近三个月有没有自杀的念头或冲动、最近12个月有没有重大的生活事件经及参考医院的诊断结果。具体如何干预呢?我们老师首先要熟悉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流程。其次,不同风险层级的学生,我们的干预流程也是不一样的(二)帮助学生激活支持系统1.培养
本文标题:高中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逐字稿[教学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676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