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中国会计准则的重大发展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和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提纲:一、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二、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会计科目的分类三、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参考资料: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一、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一)背景资料1、1988年10月31日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成立会计准则组,并召开会计准则组第一次会议,研究制定会计准则的有关准备工作。2、1989年3月8日会计事务管理司会计准则组发布《关于拟定中国会计准则的初步设想(讨论稿)》和《关于拟定我国会计准则需要研究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征求意见稿)》。3、1990年4月会计准则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准则(草案)提纲》。5、1991年11月26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一号——基本准则(草案)》,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征求意见。6、1992年7月23-29日财政部召开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会议对《企业会计基本准则》进行了讨论。7、1992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部长刘仲黎以第5号令签发了《企业会计准则》,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准备阶段(88.10-90.4)全过程讨论阶段(90.5-92.10)发布(92.11.30)93.7.1施行(二)会计准则体系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国际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进程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理论也在不断发展,日臻完善。为使会计信息更准确、客观的反映各种复杂的经济业务,我国陆续颁布了一些具体会计准则。但是关于如何规范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没有具体会计准则规范的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我国加入WTO以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需要也日益迫切。我国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充分协调之后,于2005年11月发表了联合声明。之后王军副部长明确表示中国一贯积极支持和参与会计国际趋同,2006年我国将构建起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小企业除外)各项经济业务、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1992年11月发布第一个会计准则。从1997年5月22日开始,截止2005年末发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或有事项;收入;建造合同;借款费用;租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告;关联方披露。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和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由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新增22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公告前言1983-01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目标与程序1983-01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1989-07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1997-08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1993-11国际会计准则第3号:已失效。由准则第27号代替国际会计准则第4号:折旧会计1976-10国际会计准则第5号:已失效。由准则第1号代替国际会计准则第6号:已失效。由准则第15号代替国际会计准则第7号:现金流量表1992-12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本期净损益、基本错误和会计政策的变更1993-12国际会计准则第9号:已失效。由准则第38号代替国际会计准则第10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1999-05国际会计准则第11号:建筑合同1993-12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会计1979-07国际会计准则第13号:已失效。由准则第1号代替国际会计准则第14号:分部报告1997-08国际会计准则第15号:反映价格变动影响的信息1981-11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房和设备1993-12国际会计准则第17号:租赁1999-09国际会计准则第18号:收入1993-12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退休金费用1993-12国际会计准则第20号:政府补助会计和对政府援助的揭示1983-04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外汇汇率变动的影响1993-12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1998-12国际会计准则第23号:借款费用1993-12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对关联者的揭示1984-07国际会计准则第25号:已失效。由准则第40号代替1986-03国际会计准则第26号:退休金计划的会计和报告1987-01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附属公司投资的会计1989-01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对联营企业投资的会计1989-04国际会计准则第29号:在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1989-07国际会计准则第30号:银行和类似金融机构财务报表应揭示的信息1990-08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1990-12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揭示和呈报1995-06国际会计准则第33号:每股收益1998-06国际会计准则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1998-06国际会计准则第35号:中止经营1998-06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1998-06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1998-06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1998-06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1998-06国际会计准则第40号:投资性房地产2000-02本次改革完成后的中国会计标准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38个)和会计准则指南三部分组成。一般业务准则报告准则特殊业务准则基本准则: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定、会计基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具体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又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具体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则:应用指南则类似于《企业会计制度》,主要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分录的编制和报表的填报等操作层面的内容予以做出示范性指导。会计目标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会计基本假定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权责发生制会计基本原则一、可靠(客观)性原则二、相关性原则三、明晰(可理解)性原则四、可比性原则五、一致性原则六、及时性原则七、重要性原则八、谨慎性原则九、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利润所有者权益=++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一般业务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职工薪酬;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债务重组;或有事项;收入;建造合同;政府补;助借款费用;所得税;外币折算;企业合并;租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每股收益;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特殊行业准则主要规范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包括:生物资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石油天然气开采;金融工具列报报告准则主要规范普遍适用于各类企业的报告类准则。包括: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告;合并财务报表;分部报告;关联方披露。(三)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1.体系完整性。新准则作为较为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成为今后财务报表编制的主要基础;2.领域广泛性。原准则比较注重工商企业,新准则扩大到金融、保险、农业等众多行业领域;3.国际化趋同性。新准则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吸收了发达国家对于复杂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经验,但不是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简单复制,而是充分考虑了中国转型经济的特点;4.计量属性科学性。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资产和交易的反映更为公允、更为相关;新准则体现了资金时间价值;5.风险透明性。金融风险的披露更为直接和透明,例如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6.会计信息可靠性。规范的准则体系可以提高上市公司之间信息的可比性;提高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二、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会计科目的分类(一)资产类(73-31=42)1现金2银行存款3存放中央银行款项(银行)4存放同业(银行)5其他货币资金6结算备付金(证券)7存出保证金(金融共用)8拆出资金(金融共用)9交易性金融资产10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金融共用)11应收票据12应收账款13预付账款14应收股利15应收利息16应收保户储金(保险)17应收代位追偿款(保险)18应收分保账款(保险)19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保险)20应收分保保险责任准备金(保险)21其他应收款22坏账准备23贴现资产(银行)24贷款(银行和保险)25贷款损失准备(银行和保险)26代理兑付证券(银行和证券)27代理业务资产28材料采购29在途物资30原材料31材料成本差异32库存商品33发出商品34商品进销差价35委托加工物资36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37消耗性生物资产(农业)38周转材料(建造承包商)39贵金属(银行)40抵债资产(金融共用)41损余物资(保险)42存货跌价准备43待摊费用44独立账户资产(保险)45持有至到期投资46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47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8长期股权投资49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50投资性房地产51长期应收款52未实现融资收益53存出资本保证金(保险)54固定资产55累计折旧56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7在建工程58工程物资59固定资产清理60融资租赁资产(租赁)61未担保余值(租赁)62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业)63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64公益性生物资产(农业)65油气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66累计折耗(石油天然气开采)67无形资产68累计摊销69无形资产减值准备70商誉71长期待摊费用72递延所得税资产73待处理财产损溢(二)负债类(36-16=20)74短期借款75存入保证金(金融)76拆入资金(金融)77向中央银行借款(银行)78同业存放(银行)79吸收
本文标题:新企业会计准则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70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