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溶液教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
1/15溶液教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网友帮大家分享的“溶液教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溶液教学心得体会【第一篇】课题一溶液的形成二、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引入图片:我国宇航员在太空首次种植蔬菜讲解:土壤与地面上不同,使用蛭石,因为蛭石的吸水能力强,引出营养液。展示一些常用的营养液和肥料(尿素、磷酸二观看,聆听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起学习兴趣。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氢钾、硫酸钙),在家庭使用时,固体肥料一般先配成溶液再施用。学生活动一指导学生实验:分别取少量营养液、尿素、硝分组实验、观察、记录酸钾、磷酸二氢钾、硫酸钙于试管中,加入2----3ml分组汇报实验成水震荡,观察现象。果(对比混合体系在震荡前后是溶液的特征和概念简单介2/15绍悬浊液和乳浊液,总结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根据对上述实验的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溶液的概念。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根据溶液的概念,引导学生总结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液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思考,通过对比浊液和溶液的不同,总结溶液的概念、特征和组成。否达到均一稳定)以生活中常见的营养物质为例,让学生通过实验总结成果,层层推进,培养学生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分析实验、总结表达能力溶液的命名溶液的命名中往往也包含着组成溶液的溶质和溶剂将实验一中的溶液命名:硝酸钾的水溶液又叫硝酸钾溶液、磷酸二氢钾的水溶液又叫磷酸二氢钾溶液。延伸:将蔗糖溶于水:蔗糖溶液将氯化钠溶于水:氯化钠溶液通过对溶液的命名理解在溶液的名称中包含了溶液的组成运用类比法,让学生学会给溶液命名,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编号1234溶液石灰水医疗消毒用的高锰酸钾溶液75%医用酒精25%植物油的汽油溶液456碘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通过上述的理解和前面学习中接触过的物质,判设问总结: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体系气+液固+液液+液有水无水溶质气体固体非水物量少溶剂液体液体水量多3/15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从而总结出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溶质溶剂并能根据溶液名称,找出溶剂和溶质。继续分析营养液中溶质的状态:尿素5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钙1克、硫酸镁0.5克、硫酸锌0.001克、硫酸铁0.003克、硫酸铜0.001克、硼酸粉0.002克;加水10升,溶解后即制成营养液。用法:盆花生长期每周浇分析营养液中溶质的状态结论:溶质可以是固态、液态和气态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和汽油也可以作为溶剂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溶液的定量分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设问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的体积加溶剂的体积吗?不等于,因为分子间有间隔由定性分析转到设问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这是从宏观的角度去描述溶液,那么从微观的角度看,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呢?如蔗糖溶液,和食盐溶于水后消失了,他们去哪儿了?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水中?学生活动二小组讨论:蔗糖溶解和氯化钠溶解的微观过程,在学案上画出微观示意图。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成果。师:我们来看两个动画帮助我们理解微观过程播放动画讲解:物质溶解的本质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在学案上画出两种物质溶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的定量分析4/15培养学生定量分析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分析问题有多种方法和多种角度,为学生继续学习打基础一次,每次用量可根据植株大小酌定。子或离子)扩散到水中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根据动画,分析两种物质形成溶液后的微粒种类。蔗糖溶液:蔗糖分子、水分子氯化钠溶液:na+、cl-、h2o学生活动三比较碘、高锰酸钾分别在水中和汽油中的溶解情况观察发现主要成分有水、二氧化结论:1、同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2、不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碳、白砂糖、酒精。回答:固态、液态、气态。溶质是白砂糖、设问1营养物质为什么要配成溶液再施用呢?溶液的用途:图片用营养液和直接用固体营养物质栽培植物的对比。加快吸收,促进植物生长图片无土栽培植物设问2在医疗上,医生不建议一生病就输液,但在病的比较严重的时候,还是要输液的?揭示:注射液也是一种溶液,具有流动性,能直接输入血液中,进入人的体液,便于人体吸收。这是利用了我们溶液的性质。设问3实验室中的药品为什么配成溶液后再反应?小组讨论:加快反应速率图片胚胎的发育、细胞图形、体液的成份正答案一:溶剂是水,溶质是碘和酒精。答案二:溶剂是酒精、溶质是碘。分别取一小匙碘于2个试管中,各加入蒸馏水和酒精约2ml,震荡观察。二氧化碳,溶剂是水或酒精?反思、5/15归纳回归到生活中,让学认识到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力。总结提升总结:溶液在跟多领域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尖端科技。溶液的发展前景是无限的,这正需要同学去探索发现。溶液促进生产生活发展学习的目的和出发点应用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延伸:混合体系的研究方法运用类比法,让学生学会给溶液命名,并能根据溶液名称,找出溶剂和溶质。前后呼应,运用开头引入用到的苏打水和蒸馏水做本节课知识点的总结,形成知识网络。回归到生活中,让学认识到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板书设计]课题1溶液的形成溶液教学心得体会【第二篇】9.3溶液的浓度教学目标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3.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4.学会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2.配制溶液的操6/15作步骤。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教学方法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复习]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投影]将1g食盐放入烧杯中,再加入9ml水,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再向上述烧杯中加入10ml水,搅拌。(水的密度1g·cm)[提问]1.试分别写出稀释前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分析各量的变化情况。[回答]1.稀释前溶质质量是1g,溶液质量是9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是1g,溶液质量是20g,溶质质量分数是5%。2.稀释后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质质量不变。[讨论]溶液稀释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小结板书]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3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投影]例题: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设问]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怎样列出计算的方程式?[学生讨论][提示]若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请同学们列出方程式。[学生活动]50g×98%=(50g+x)×20%解析:(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本上练习,教师强调做题格式)解法1: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50g×98%=(507/15g+x)×20%x=195g答: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195g。[提示]若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请同学列出方程式。[学生活动]50g×98%=x×20%解析:(同上方法)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5x=245g245g-50g=195g答: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195g。[课堂练习]1.把200g20%的食盐水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2.把30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到100g。此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答案:1.200g2.6%[投影]某工厂化验室配制5000g20%的盐酸,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g·cm)多少毫升?-3[提问]此题与上述练习有何异同?能否用体积直接带入公式进行计算?[回答]1.相同点都是溶液稀释问题。不同点是上述练习中已知和求都指质量,而此题已知质量求体积。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比不能用体积直接带入公式计算。[提问]已知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质量分数,你能否写出求溶质质量的计算公式。[回答并板书]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设问]根据上述公式,并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你能否列出方程式?解:设需38%的盐酸体积为x。5000g×20%=1.19g·cm×x×38%,x≈2211ml。8/15答:需38%的盐酸221lml。[过渡]以上所有计算均是有关稀释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遇到溶液间化学反应的问题,需要用化学方程式解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问题。[板书]4.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投影)100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g锌完全反应。试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0g×98%=x×20%[提问]与锌反应的是硫酸溶液中的哪种成分(溶质、溶剂、溶液)?[回答]溶质与锌发生化学反应。[讨论]解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总结]关键是利用化学方程式先解出硫酸溶质的质量。[设问]根据以上分析,求解此题。解:设100g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zn+h2so4====znso4+h2↑659813gx-3,x=19.6g,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19.6%。答: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两种计算类型。了解了不同计算类型的关键点,并会分析题意,能找准各量之间的关系。[作业]习题2、4、6、8板书设计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涉及到体积时: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4.溶9/15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注:参加化学反应的是溶液中的溶质。溶液教学心得体会【第三篇】溶液的渗透压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教学内容(任务)分析溶液渗透压是化学教材中与临床医学联系极为密切的一节,临床护理上输液及电解质紊乱、水盐平衡失调、水肿等患者的护理处置,都涉及到溶液的渗透压知识。该教材着重介绍了溶液渗透的概念、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较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旧教材相比适当降低了难度,知识面加宽了,密切了和医学联系。2.学情分析1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自我努力,自我获取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如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讨论解疑,学生在这种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提高了,渐渐变成会学的人。2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掌握重点知识掌握是由厚到薄、由表及里的过程,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溶液产生渗透现象的原因及溶液渗透压之所以产生的关键是膜两侧单位体积内水分子数不同造成的,而理解这一点,就能较好掌握了本课的内容。10/153.设计理念联系临床和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编写的意图,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和班级学生特点,本课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溶液的渗透的定义及产生的条件;熟悉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了解渗透浓度的计算;熟悉医学上的常用的等渗液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现象的能力、综合思维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富有爱心的良好情操。教学重点:溶液的渗透概念、渗透压与浓度关系、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教学难点:渗透浓度的计算。三、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式、讨论法、讲解、实验分析、对比。四、教学媒体(教具)的选择和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教材、实验器材等。五、教学组织方法及课时安排在教学过程设计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引导启发式教学方式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渗透现象、渗透压及在医学上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分小组以抢答形式来回答问题。11/15教学以渗透现象的演示实验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观察实验,逐步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得出溶液的渗透概
本文标题:溶液教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76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