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我国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我国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下称《决定》)。这是第一份明确阐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方向及任务的纲领性文件。这份长达7000余字的文件指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决定》阐明了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出了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确定·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主要任务;明确规定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体制机制保障、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措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现实必要性和深远意义1.从国内看,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体现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客观要求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例如,2009年,我国生产粗钢5.68亿吨,水泥16.5亿吨,分别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3%和52%,绝大部分由我国自己消费掉了;一次能源消耗达31亿吨标准煤,是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7.5%。而同期我国的GDP只有4.?万亿美元,占世界GDP54万亿美元的比重仅8.7%。我国目前以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但到2030年,我国人口接近15亿,人均耕地面积要在目前1.38亩的水平上减少10%以上,保障粮食安全的压力不断增大。2009年,全国七大水系劣五质类水质断面比例达18.4%,二氧化硫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居世界前列,大气污染、垃圾围城、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裂问题仍很严重。同时,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全面发展有了更多新的期待。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物质资源消耗少、环境友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位居世界前列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未根z变,经济发展整体上还处在“要素驱动”而非“创新驱阶段。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创新性的特点,以创5主要驱动力,辐射带动力强。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i密集、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能带动一批产业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i性、支柱性产业,可以突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颈,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层次、{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高我[业核心竞争力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2.从全球视野看,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业,是抢抓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i0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科学技术中的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端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技术为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催生出一批批新兴产业,提升个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整个社会生产力,使世界产业发生深刻变革,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当前,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已经显现,不少科技界人士都作出了“当今世界正科技创新突破和新科技革命前夜,在21世纪上半现新的科技革命的可能性较大”的判断。正因如此,世界主要国家为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都从战略高划未来,前瞻部署,纷纷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战略。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情况和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来安排科技优先发展领域,基本上都将高新技术开发以及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和环境技术开发置于优先地位,基本上都把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环境技术、能源技术、航空和航天技术等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历史表明,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往往会伴随着科技的突破,推动产业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在危机中善于抓住机遇的国家,往往会率先复苏并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历史上,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二次科技革命,分别成就了英美两大世界经济霸主。而这一次金融危机催生了以新能源为代表的绿色经济革命即第四次产业革命。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针对传统产业空间趋于萎缩的现状,为尽快走出经济衰退,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纷纷提出了“再工业化”“智慧地球”“低碳经济”等发展理念,强化科技战略的规划力度,均选择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抢占新一轮科技经济竞争制高点,使新一轮新兴产业革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美国将政策重点放在新能源和环保产业上;欧盟重在提高“绿色技术”在全球的领先水平,强调加快发展电动车、混合燃料车产业;日本则重视促进IT技术在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强调要大力发展环保型汽车、电动汽车、低碳排放、太阳能发电等产业;韩国将绿色技术、尖端产业融合、高附加值服务等三大领域共17项新兴产业确定为新增长动力。从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看,前三次产业革命,我们都擦肩而过。第四次产业革命应该说我们和发达国家在技术方面的差异不大,我们完全有能力抓住这次产业革命的机遇。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必须树立发展的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抢抓机遇,主动培育,积极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可见,大力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战,推动科技加快形成现实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更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将会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改变我国在全球国际分工格局中的不利地位,在国际经济竞争新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1.科学界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正是事物内部的特殊本质将一事物与他事物区分开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产业中能够成长为先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那一部分。新兴产业是相对于传统产业而言的,是伴随科技发展和生产力水平提高而出现的新产业,是针对技术的新颖性和市场的可开拓性而言,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认知度比较低、产品和服务不成熟、相关的标准和政策等不完善,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与传统产业有本质不同。《决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了科学的界定,这就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其中的“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表明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地位,强调这些产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和极强的拉动效应,是关系全局和长远的产业;而“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这四个修饰限制词则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的准确概括。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同时满足若干构成条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生来源是重大技术突破,成长背景是重大发展需求,特殊地位是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基本特征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高。完全具备这些构成条件的产业,才可称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阶段与特点,现阶段应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一是以有效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为目标,着力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二是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目标,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是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着力发展生物产业;四是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应该指出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实际情况而确定的,随着形势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应当适时进行调整。例如,某产业在一定时期(如几年或十几年)属于新兴产业,但当该产业应用的技术进入成熟期而不再出现大的突破后,它就不再属于新兴产业范畴了。因此,我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发展方向、重点领域的确定和选择上,一定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变化发展的观点,坚持联系的条件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明晰定位、量化目标,扎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决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明晰定位。《决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这一表述,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为: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产业。这是国家第一次明确界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经济产业体系内部层次的地位作用认识的细化,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这将有利于调整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适应国际需求结构调整和国内消费升级新变化,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决定》本着循序渐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提出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步走”的目标:第一阶段,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第二阶段,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第三阶段,到203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确定“三步走”目标的做法,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同时也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有机统一。3、找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决定》坚持了矛盾分析的方法,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不仅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培育和发展的七大重点领域,每个重点领域之下又确定了若干不同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统筹部署,集中力量,加快推进。这不仅能够加快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性发展,而且能够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决定》确定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是:(1)节能环保产业:以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和再制造产业等环保产业新业态。(2)新能源产业:以巨大内需市场为后盾,快速提升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新一代核能;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建设宽带、泛在
本文标题:我国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84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