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3年初三语文试卷电子版_初三语文试卷讲评教案一等奖【汇编4篇】
1/282023年初三语文试卷电子版_初三语文试卷讲评教案一等奖【汇编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2023年初三语文试卷电子版_初三语文试卷讲评教案一等奖【汇编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初三语文试卷电子版初三语文试卷讲评教案一等奖【第一篇】初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初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21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倔强荫蔽炽热伎俩伧俗克扣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狡黠玷污确凿莫明其妙b.拮据诘难船蒿小心翼翼c.戳穿杀戮惩罚息息相通d.对称取谛蹒跚大彻大悟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校长请著名数学家来指教同学们学习中遇到的问题。2/28b、这本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光辉的事迹。c、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d、沙尘从内蒙古一些沙漠周边的退化草场和旱地刮起,途经河北,到达京津。4、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伊索寓言》中的不少故事都是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的,如《狼和小羊》《狐狸和山羊》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c、《皇帝的新装》《最后一课》《范进中举》的作者分别是丹麦的安徒生,法国的都德和我国清代的吴敬梓。d、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章回体小说,《水浒》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的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5、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3/28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6、默写(10分)①、子曰:“其恕乎!,勿施于人。”(《〈论语〉十则》)②、无可奈何花落去,。(《浣溪沙》)③、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④、,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⑤、,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⑥、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⑦、,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⑧、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表明了室内主人高雅的交友方式。二、文言文阅读(24分)4/28(一)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屋舍俨然俨然:2具答之具:3芳草鲜美鲜美:4无论魏晋无论: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2分)a、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d、卧右膝,诎右臂支船。3、选出加点词词义相的一项()(2分)5/28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佛印绝类弥勒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中轩敞者为舱c、复前行不复出焉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2分)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5、翻译句子(4分)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6、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2分)7、“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2分)(二)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注释①媒:介绍,夸耀。②屣(xǐ):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③鸣:申诉,控告。6/28用“/”标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正确停顿(限标2处)。(2分)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延延吾治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b.以以一置地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c.而可朝治而夕如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三、现代文阅读(22分)(一)(9分)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卖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⑴、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⑵、“祸不单行”是针对什么事说的?它与第3自然段的哪个词相照应?(2分)7/28⑶、当“我”流下眼泪时,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样说是为了什么?(2分)⑷、第2、3自然段与下文写父亲的背影有何关系?删去行不行?为什么?(2分)(二)凝望一棵开花的树1我在杂乱的、破旧的村庄,寂寞地走过漫长的雨季。将我年少时的眼光,从晦暗的日子里打捞出来的是一棵棵开花的树,它们以一串串卓然不俗的花擦亮了我的眼睛,也洗净了我的灵魂。2整个春天我仰望着天空,看一棵棵沉默不语的树正吐露芳香,我常在一棵树下站定,想探访一棵会开花的树的秘密,我惊奇一棵会开花的树:洋槐树的树皮,被四季的风雨雕刻成皱巴巴的脸,在这随处丛生,其貌不扬的`树上,当一串串白白的、黄黄的、亮闪闪的花儿挂满枝头的时候,一个杂乱无章的村庄因此而变得诗意葱茏。那一串串的花朵上浅下暗,像盛满香料的杯子,清清的花香在春风里一次次掠过纯净,宽广的天空,让一个没有风景的村庄香飘四方。我蓦然发现一棵棵开花的树才是村庄的灵魂,一串串,一朵朵花才是树的灵魂。一棵开花的树多么遵守季节的秩序,每一个春天的到来,就把洁白的灵魂挂在树梢上,它们之所以选择了那样的高度,是为逃避一双肮脏的手掌,或低俗或恶俗的攻击?3和一个村庄一样卑微的洋槐树、苦楝树、椿树、石榴树、梨树,它们和乡村的房屋,农舍,田野的庄稼一样保持着永久8/28的沉默。但它们用芳醇的花香,或苦味的花香,向尘世表达出很智慧,很超脱的喜悦,我在整个春天被这浓郁的香气迷住了。我看见了生活里的大美和大雅。4我在书本垒砌的阶梯上爬行,一棵棵开花树站立成我精神的守望者,我是五月出生,和石榴花同期,我自信在我的生命里流淌着有志者事竟成的力量。也许被那时的贫穷,闭塞,落后,愚昧的乡村生活所苦。或被满地烂泥堆积的土路,破旧不堪的屋舍等杂乱无章的凄凉风景所伤,我逃跑般离开了村庄,一去再也没有回头,仿佛心有余悸对那个村庄再作回忆,我向往富足,自由,浪漫的城市生活。我在一本本书里寻找出路,在一门门学问中学下去,我掌握着先进实用的技术。我从一个单位调换到另一个单位,我认识许多该认识和不该认识的人,我看见了不该看见的东西,我认识了被物质欲望燃烧得忘却灵魂存在的男人和女人,看清了争名夺利者的丑陋灵魂,我被虚情假意的友情爱情蒙骗着。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看见了自己多么孤独的灵魂,心头涌动着无限抑郁的烦闷。我想关掉手机,关上防盗门离开人群过一段净心的生活,在红尘滚滚里这是不可能的,许多莫名其妙的流言将会把人淹死。5远离了故土,远离了那蓊蓊郁郁的开花的树,一个极度困惑,极度迷茫的时间段,我在一个不经意的日子听到了古筝,在一曲曲琴韵里寻找到了一片片苍苍的森林,梨花或洋槐花灼灼的白光正在阳光里复制我年少的梦。沉默不语的树啊,我蓦然发现万叶吟风的夏夜,一棵开花的树的语言就是古筝琴韵,9/28我从小未曾见到的古筝,我一接触它竟无师自通地和它沟通了,像一见钟情的恋人。仿佛与树相伴的日子我就听懂这种音乐所表达的深沉的感情。在每一个酒醉的夜深人静,一曲曲古筝伴随我,洗涤了我心灵上的尘土。我自认为我是认真地、小心地一路走过来的,我已拥有许多知识和学问,其实我的纯洁的灵魂正不知不觉地被物欲抽走了。6当我开始把目光从城市的名枷利锁里收回,投入大自然的一棵自由开花的树,一棵开花的树的精神正注入我的思想,我的目光有了阳光和绿色可以停留,有了自由呼吸的纯净空气,我脱离了低俗的生活,我的目光和灵魂渐渐变得宽广而清澈。1、文章第2段中作者说“我惊奇一棵会开花的树”,“惊奇”的原因是什么?(2分)题目《凝望一棵会开花的树》中“凝望”一词作和解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4、“一棵开花的树的精神正注入我的思想”中的“精神”指什么?对我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四、作文(50+3)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行走的过程。行走不仅是双腿走路,也是一种人生姿态,一种精神历程。正处青春年少的我们,常常行走在自然风景内,行走在街头巷道中,行走在艺术长廊里,行走在茫茫书海中,行走在仁爱温馨里……我们或快乐,或感动,或徘徊……这些丰富多彩的行走历程,让我们顿悟,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10/28请你以“行走在”为题,写1文章。写出自己的行走经历、独特体验和感悟。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③字数在600字以上。3.d(a句“指教”改为“指导”;b句“塑造”与“事迹”不搭配;c句“成败”改为“成功”。)4、b5、b二、1、1整齐的样子2详尽3鲜艳美丽4不要说,更不用说2、b3、c4、c5、⑴(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⑵这个渔人为他们详细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那些人都感叹惊讶不已。6、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祥和。7、学生回答只要能紧扣“表达作者美好理想,反映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并言之有理即可1、(2分)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2、(2分)a3、(2分)做事情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只看局部,就像治驼背,不能只治了弯曲的背,背不再弯曲了,可人的生命也没有了,这就是不看全部只求局部效益,这样做显然是没有任何11/28意义的,就像这个驼背的人,被这样的庸医治好了背,却没了命,得不偿失。(意思对即可)三、⑴开点背影,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并设置了悬念⑵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惨淡⑶是为了安慰我,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体贴。⑷第2、3自然段不能删去,为后文写父亲去车站送我作铺垫,为写背影渲染了悲凉气氛。(2分,意思对即给分)使其貌不扬的树变得美丽起来,让杂乱无章的村庄也因此而变得诗意葱茏。(2分,意思对即给分)“凝望”:集中目力远望(目不转睛的看)(1分),表达
本文标题:2023年初三语文试卷电子版_初三语文试卷讲评教案一等奖【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954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