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主讲教师:胡忠仁联系电话:0550—3514540Email:hzrsqh@mail.hf.ah.cn2导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重点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人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教学内容]: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揭示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和经济规律二、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教学重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教学难点]: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经济规律与人的关系。3一、重点名词: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规律二、重点问答题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如何?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如何?4[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第一章商品经济[教学重点]: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教学难点]: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5一、经济形式:1.自然经济2.商品经济(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的二重性的关系(一)商品具有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1.使用价值:物品的有用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和自然的关系;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具体劳动:是有用劳动,是各种具体形式的劳动。2.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6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的实体及它所体现的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产的使用价值就多,但总价值量是不变的,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动量就会减少,因而价值量就会变小,由此可以看出,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3.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4.价值所体现的关系,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7四、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的影响1.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2.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这可以从以下三种情况来看:(1)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的劳动得到部分补偿,企业处于亏损状态;(2)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的劳动得到超额补偿,企业盈利,有超额利润存在;(3)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的劳动得到全部补偿。获得正常利润。由以上三种情况可以看出,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是高于、等于还是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直接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地位和命运。8五、价值形式的发展1.价值形式2.价值形式的四个阶段:(1)简单的价值形式(2)扩大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形式3.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六、货币的本质和职能1.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2.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这两个是基本职能。(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9七、货币流通和纸币流通1,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叫货币流通规律。2.影响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1)商品的数量(2)价格水平3)货币流通速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3.纸币: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4.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通货膨胀。5.通货膨胀的原因:(1)直接原因:纸币发行过多;信用膨胀;(2)深刻原因:政府有意或被迫增加货币的发行量。10八、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作用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2.价格以价值为中心,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而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3.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自发地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各部门的分配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11第五节社会化大生产[教学[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的社会化;社会化大生产的成熟阶段,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及发展阶段[教学[教学重点]:社会化大生产的含义及发展阶段[教学难点]: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及实现形式一、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容1.生产的社会化:生产的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就是由分散的小生产转变为大批人共同进行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2.生产的社会化包括:第一,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第二,生产过程的社会化第三,产品的社会化。12二、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律的实现形式1.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必须一定的比例的规律。2.影响社会总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取决于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取决于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3.规律的实现形式: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实现,是依靠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来实现的,价值规律的调节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分散的商品经济中,社会总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自发调节来实现的;二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社会总劳动的分配,是在依靠价值规律调节的同时,国家对经济也进行了干预,依靠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和国家的干预来实现。13课后练习题:1.重点名词: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交换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货币价值规律价值2.重点问题:(1)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2)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影响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通货膨胀?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为什么说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的内容和表现是什么?在商品经济中有哪些作用?14课后练习题:一、名词解释:劳动生产率社会分工二、重点问题: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规律?其实现形式是什么?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间分配的因素有那些?三、填空题1.资本主义经济的物质基础是()。2.生产的社会化包括()、()和()3.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是()15第二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资本积累的原因和实质[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资末积累的原因及实质;资本循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6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概述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资本剥削雇用劳动2.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资本总公式及矛盾:1.资本总公式G----W----G’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三、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第一,劳动者一无所有,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第二,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有权利出卖自己的劳动力。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劳动力这个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构成:第一,维持劳动力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第二,维持劳动者家属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第三,维持劳动者必要的教育和训练费用。17四、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劳动过程: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1)工人的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二)价值增殖过程1.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追求剩余价值。2.价值增殖过程:超过一定点而形成了的价值形成过程。作为生产资料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是转移价值。作为劳动力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是创造价值。3.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一般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18五、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资本的本质: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反映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2.划分的依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划分的。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它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只是转移价值,是一个不变量,所以叫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不仅能够创造出劳动力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剩余价值,是一个可变量,所以叫可变资本。4.划分的意义:揭示了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雇用工人的剩余劳动。19六、剩余价值率1.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2.剩余价值率的公式:m’=m/v七、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叫绝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叫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剩余劳动时间的相对延长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叫相对剩余价值。(三)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20八、资本的积累(一)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再生产的类型: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使生产规模在原来的基础上重复进行。扩大再生产: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再转化为资本,使生产规模在扩大的基础上进行。2.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资本化。3.资本积累的原因及实质:原因:一是对剩余价值的追求;二是迫于竞争的压力。实质: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作为手段继续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4.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一是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二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三是所有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增大四是预付资本量的大小。21九、资本有机构成1.资本的构成:(1)从价值方面看,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所以叫价值构成(2)从实物方面看,是由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技术水平决定的,所以叫技术构成。2.资本有机构成:(C:V)十、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资本积聚:通过资本积累的方法使个别资本增大。资本集中的杠杆:竟争和信用。资本集中:已经形成的各个资本的合并,它是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若干小资本的联合实现的。22十一、资本循环(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G————W……P……W’————G’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三种职能形态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所执行的职能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剩余价值实现剩余价值2.资2,资本循环: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使自身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运动。(二)(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2。空间上的并存。所谓并存性,就是说,要保持资本运动的连续性,资本家必须按一定比例把资本分为三个部分
本文标题:政治经济学(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498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