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学反思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
1/20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学反思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教案【第一篇】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即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下面是三种不同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并说说你赞成的理由。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1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2/20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尤其是从文中对先生的主要感情来看,还谈不上批判。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从作者对先生的感情和三味书屋儿童生活的描写来看,似乎最为合理。本文通过幼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比较起来,百草园的生活写得有声有色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在三味书屋,学的是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的教材,内容陈旧,方式落后,束缚了儿童的心身发展。作者在记叙描写中渗透着他的思想感情。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比较起来,百草园的生活写得有声有色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在三味书屋,学的是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的教材,内容陈旧,方式落后,束缚了儿童的心身发展。作者在记叙描写中渗透着他的思想感情。1、背诵课文第二段和第七段。2、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模仿课文第二段,写1不少于400字的写景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20公开课教案【第二篇】〖教学要点〗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2、讨论文章的主题。〖教学过程〗一、朗读第九自然段完成课后练习三点拨:1、副词及其表达作用。2、过渡的知识二、默读10-24段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点拨:第10段的描写。第17段的描写。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喜欢他吗?点拨: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去理解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a、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b、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c、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d、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4/20去,拗过去。3、百草园中有许多趣事,如拔何首乌等,作者在三味书屋有没有?分别是哪些趣事?点拨:第17段;读书;上课时的画画等。4、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三、讨论文章的主题讨论课后练习一点拨:从文中看来,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最后统一为第三种(参见“教法建议”)。四、积累鲁迅先生刻早字的故事。五、作业你知道鲁迅先生的经历吗?请同学们查找课外资料,写1介绍鲁迅先生的练笔,下节课上课时给大家介绍。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演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案点评: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提问法、讨论法--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5/20向集中。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突出应用语文。谈话法、演示法--激发阅读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教案【第三篇】第一课时1查字典:给课文“预习提示”中和阅读过程当中的生字注音,连同课文注释中的文字注音一起拼读,并抄录积累。2阅读理解课文中注释的词义,其他生词查词典解决,抄录积累。3指出本文的文体,作者及其称号、著作,抄录积累。4通读全文,熟读课文第②段和第⑦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5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对身边生活作细致观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1、导入新课:先由上单元写“家庭生活”引入学生另一个身边生活“学校生活”,交代本单元学习的就是“学校生活”,然后投影课本插页中鲁迅像,并强调鲁迅作品在中国文学上的影响和在教材中的地位引入本课学习,板书课题。2、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本课时学习要点。6/20作为本课的预习检查,内容很重要:一是通过检查预习1、2、3,教师帮助明确后,完成目标①;二是检查预习5时(注意省时)只作抽查,且主要记录一二个同学习作中词语的形容、动作的表述与文段总体意思一致和不一致的句子作课堂训练时的范例,检查不作评述。此外,检查预习4主要是为学生疏通阅读障碍和强调课文重点文段。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了哪几个地方?作者喜欢哪一个地方?讨论:从题目上看,本文应分几个部分?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在层次结构上中间怎样处理?学生讨论明确后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过渡段。3、学习第②自然段:让学生在笔记本上抄写全段,并举例说明自己对文字的感悟,揣摩这段景物描写的特点。讨论完毕后可让学生进行景物描写特别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句式的仿写,并在全班交流。小结:词语本身是有感情色彩的,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不直接说出来,借助“抓住景物特征,准确的形容”即能表情达意,无论是阅读理解或表达,应深刻地体会这一点。4、学习③-⑥段:略讲。先小结第②段词语形容景物美,喜欢百草园是‘乐园’;然后用谈话法让学生结合课文逐层明确:这一层写故事――喜欢听神秘的故事――长妈妈讲的故事很神秘――很7/20喜欢听――百草园是“乐园”5、学习⑦⑧两段在文中找出捕鸟过程的句子并上讲台演示捕鸟过程,再导入准确表述动作的学习。由于演示中,动作的`准确表述很具体,易快速把握。在课堂上继续安排仿写练习,用至少5个动词描写一连串的动作或者一个游戏的过程。语言特点: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6、第一部分小结:从整部分层次结构上作简单小结。1、背诵第二段。2、百草园里,作者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是学校生活。三味书屋直接写了学校生活。试预习三味书屋部分,分别找出两部分中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并加以对比,结合完成文后练习一。第二课时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2、讨论文章的主题。完成课后练习三点拨:1、副词及其表达作用。2、过渡的知识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8/20点拨:第10段的描写。第17段的描写。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喜欢他吗?点拨: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去理解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a、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b、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c、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d、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3、百草园中有许多趣事,如拔何首乌等,作者在三味书屋有没有?分别是哪些趣事?点拨:第17段;读书;上课时的画画等。4、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讨论课后练习一点拨:从文中看来,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最后统一为第三种(参见“教法建议”)。鲁迅先生刻早字的故事。你知道鲁迅先生的经历吗?请同学们查找课外资料,写1介绍鲁迅先生的练笔,下节课上课时给大家介绍。手段9/20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演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设计思想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提问法、讨论法――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突出“应用语文”。谈话法、演示法――激发阅读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请同学们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查找课外资料,然后汇总资料,自行选择完成下列任务中的一项:1、写1介绍鲁迅先生的练笔。2、制作介绍鲁迅先生的简单网页(或课件)3、完成一份介绍鲁迅先生生平为主题的小报。4、制作鲁迅图片资料的展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教案【第四篇】1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2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0/201通过品读、感悟,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2品味本文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了解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习中所具有的童真和童趣,发掘他对生活的情感和感受;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通过品读、感悟,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本文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通过品读、感悟,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二课时课件出示: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及鲁迅当时的刻在桌子上的“早”字。找学生讲述这段故事,导入“三味书屋”部分的学习。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这一部分写了哪些内容,请你为它划分层次。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11/20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1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第一句“不知道”三个字,表明去三味书屋是被迫的。第二句三个“也许”,猜测原因,推断去三味书屋是一种惩罚,预示了三味书屋的生活让人反感。最后三句直接抒发了对百草园的难分难舍的感情。因此,第九节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对三味书屋的反感之情。2“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讨论并归纳: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学生读第10段、第17段的描写。1到三味书屋后园寻乐趣。2回忆师生读书的场景。3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思考:寿先生是怎样一位老师?讨论并归纳:先生很“和蔼”。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学生捧读“四12/20书”“五经”之类的书。三是不太束缚学生。讨论并归纳: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学生提问说明好奇,有求知欲,应予以肯定。而先生表示拒绝回答,这是因为学生在不适合的时间提出了不相干的问题,违反了教学的秩序和师道尊严。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端,应予否定。(至于这种态度是否正确,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学生没提出也可不讨论。)讨论并归纳: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
本文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课时教学反思_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001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