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八年级安全教育教案及反思【精编4篇】
1/11八年级安全教育教案及反思【精编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优质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八年级安全教育教案及反思【第一篇】1、了解火灾的危害。2、懂得最基本的防火常识,学会一定的逃生自救知识,树立消防意识。一、导入新课1、师:火象征着温暖、吉祥,象征着喜庆。火为人类带来了光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火一旦失去控制,它可以毁坏物质财富,危害环境,使人伤残甚至夺人生命,给人带来巨大的灾难。2、火灾是无情的,火灾的危害是惊人的。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珍爱生命,学会一定的逃生自救知识,树立消防意识,才能远离火灾。二、教学内容1、了解火灾的引起。火灾的引起一般可以分为:生产和生活违章引起的火灾;物质自然和雷击引起的火灾;违法犯罪和人为故意纵火引起的2/11火灾。2、火灾虽然可怕,但有的`火灾是可以避免的。在生活中只要我们从小事中注意,就可以做到:分别从家庭防火、校园防火、公共场所防火、森林防火四个方面和学生具体探讨。先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再在全班进行交流。1家庭防火要做到:正确使用液化灶、煤球炉;小孩在家不准玩火;正确燃放烟花炮竹;吸烟也是引发火灾的一大隐患。2校园防火要做到:不带任何容易燃容易爆品到校园;不随便乱动学校的电源和防火设备;做完实验要及时清理药品,清洗仪器,离开实验室不忘关掉电源。3公共场所要做到:不带任何容易燃容易爆品和火种;不随便乱动公共场所的电源和防火设备;做到讲文明、懂礼貌。4森林防火要做到:不带火种进入森林,不在森林里野炊;看到有人在森林里吸烟要及时制止。3、学会火灾报警议一议:如果你发现火灾该怎么做?a、立即离开火灾现场b、拨打火警电话:119。报清地址、起火原因、火势及报警人和联系电话。4、逃生与自救常识:如果你困于火海,你该怎样进行自救与逃生呢?a、学生先主动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逃生与自救知识。3/11b、师小结逃生与自救常识。三、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什么?八年级安全教育教案及反思【第二篇】1.让学生理解敲诈、抢劫、绑架、恐吓的定义2.让学生知道当遭遇到敲诈、抢劫、绑架、恐吓时该如何处理1.绑架、恐吓的定义2.当遇到绑架、恐吓时怎么办让学生知道当遭遇到敲诈、抢劫、绑架、恐吓时该如何处理一、自学感悟1.让学生自己自学真实在线的两个具体事例,大致理解敲诈、抢劫、绑架、恐吓的定义,知道敲诈、抢劫、绑架、恐吓是社会恶性犯罪。由于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相对处于劣势,往往容易成为犯罪分子攻击的目标。因此,让学生每个人平日都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和掌握一些应对这类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技能,从而避免减少对自己人身安全的伤害。2.阅读课本p13页的警示台。二、合作探究让学生每四个人分成一小组,小组讨论:4/111.如果有人强迫我们跟他走或者绑架我们做人质怎么办?2.如果收到匿名信、接到匿名电话该怎么办?三、展示交流parta如果有人强迫我们跟他走或者绑架我们做人质怎么办?1如果附近人多的地方或者有巡逻警察,我们可以大声喊叫,并抓住机会及时逃脱。行动一定要迅速,突然。2如果已经被歹徒劫持或绑架,千万不要惊慌,不能于歹徒发生口角,避免激怒歹徒,应冷静思考对策,伺机逃脱。3如果歹徒有凶器,应想办法让其放下,并估计一下自己的体力、心理状态等,考虑能否跑掉,如果地方非常偏僻,要小心行事,避免激怒歹徒免遭不测。4要努力记住路边的'建筑物。5遭遇绑架后,要顺从歹徒,以降低其戒备心理。当歹徒问起家中的情况,则可以用“不知道”“没听说”等搪塞。6假如我们被拘禁在坏人藏身之地时,要寻找或创造机会,设法向外传递信息。partb如果收到匿名信、接到匿名电话该怎么办?1保持镇静。2加以分析。3稳住对方。4及时报告。四、走进生活5/11讨论p15“天天提醒”五、总结升华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六、课外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遇到过一些违法犯罪行为?若遇到过,你认为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时候,怎样才能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受到伤害?八年级安全教育教案及反思【第三篇】1、让学生知道各种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知道有关交通常识,懂得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2、让学生了解交通事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文明交通、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讲授法、讨论法一、导入新课:1、交通运输业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方便?如果没有交通运输我们的生活会怎样?2、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可能会出现什么后果?教师小结: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对交通安全重视不够,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不幸。我们应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好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为此,我们这节课6/11来学习一下交通安全知识。二、新课讲授:1、介绍常见的交通标志及相关的法规,红绿灯、斑马线、指示牌等。2、介绍乘车、乘船的有关知识。①乘车、乘船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②要求学生要文明乘车、乘船。3、行走时应怎样注意交通安全,并联系实际当前学生行走时存在问题。①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靠路右边走。②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列队行走。③穿越马路,要走斑马线。④遇到“红灯”要停止,做到“红停绿过”。⑤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⑥不能在马路上逗留,玩耍、打闹、追逐。4、骑自行车安全常识,并指出学生骑自行车存在的问题。①不在人行道上骑车,应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行驶。②横穿马路减速、观察或下车推车过路。③转弯时减速,观察并打手势。④不要双手离把,不要并肩行驶。⑤骑车不打闹,不追逐。⑥骑车不要攀扶机动车辆。列举一两个重大交通事故案例,教育学生重视交通安全,7/11遵守交通规则。三、小结:提问: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我们以后乘车、走路、骑车应注意些什么?八年级安全教育教案及反思【第四篇】汽车大国交通死亡人数对比交通死亡人数20.43万4万77026600汽车保有量4400万2.36亿7000万4800万汽车死亡率46.43人/万车1.7人/万车1.1人/万车1.37人/万车中国8/11美国日本德国中国“万车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几十倍,中国的机动车辆相比较而言,看起来更加危险……交通事故已超过战争,成仅次于疾病的人类生命的杀手,并给成千上万个家庭带来难以愈合的创伤……日前,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专家分析,虽然当前我区的交通安全形势总的趋势有所好转,但仍然十分严峻。据统计,今年1~8月份,我区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1614起,死亡99人,受伤1513人,直接经济损失3181000元,涉及学生事故共有7起,造成1人死亡,7人受伤。综观全国形势,20xx年全国中小学生共死亡4205人,平均每天死亡就有12人,就是每三四天,全国就有1个班的孩子消失了!给学生看交通事故图片道路交通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它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据统计,20纪以来,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达到2235万人,这个数字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人数还多,交通事故已成为全世界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因素。许多名人也葬身于车祸之中,如美国的巴顿将军,英国的王妃戴安娜等等。我国每年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约10万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60%以上。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位居世界首9/11位,平均每天有280多人死于车祸。其中中小学生占总人数的8%左右。这个数字向人们敲响警钟,追根溯源,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违章违纪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本原因。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代表着民族的未来。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保护学生的安全健康是人民的责任,全社会的大事。今天我们召开“交通安全记心间”主题班会活动,就是向同学们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希望每位同学心中有交通安全意识,时时刻刻紧记住要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交通不安全隐患呢?1.马路上追逐打闹2.跨越隔离墩3.在汽车间穿行4.不满12周岁骑自行车5.在马路上地下铁路跳绳、跳方格,既妨碍交通,又不安全。6.在较窄的街区马路上行走,一定要靠右边走,不要几个人横着走,以免妨碍他人行走和车辆行驶。7.当走路只顾着谈天说地,没有留意地面的情况时,很容易发生意外。8.车时,能把头、手伸出车外,这样很容易在两车相会时出现意外事故。9.无证驾驶摩托车事故案例列举:10/111.20xx年04月25日,阴,邓某驾驶未上牌的二轮摩托车,由余杭区城西小学驶向小林村,当日15时15分许,途径320国道余杭区临平街道小林村路段时,在由西向东行驶过程中与前方行驶的金某驾驶的浙a99310号大中型拖拉机发生碰撞,造成邓某受伤、摩托车上乘员小学生2人死亡,两车不同程度毁坏。案例分析:1、邓某无证驾驶无牌摩托车,在驾驶过程中未戴安全帽,在行驶中未能做到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2、金某驾驶超载的机动车在行驶中未能做到文明驾驶。3、小学生乘坐摩托车未戴安全帽。由于未戴头盔,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乘坐人员头部不能有效的保护,致使小学生摔倒在地,头部着地死亡。四、交警提倡骑自行车九不准一、不在机动车道内骑自行车.二、自行车不逆向行驶.三、骑自行车是不带人.四、骑自行车不闯红灯.五、骑自行车不撑伞.六、骑自行车不攀扶其它车辆。1、不坐超载的机动车。2、不坐无牌无证、报废的机动车。3、不坐非法营运机动车。4、不坐未经检验合格的机动车。5、不坐货运车辆、农用车辆、拖拉机。交通安全五不准:1、不准无证驾驶机动车。2、不准闯红灯。11/113、不准在公路上扶身并行,相互追逐、曲折竞驶或突然猛拐。4、不准翻越护栏。5、不准在公路上玩耍。交通安全一要:横过公路要一停二看三通过。
本文标题:八年级安全教育教案及反思【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003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