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与评析_《将心比心》教案(通用5篇)
1/22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与评析_《将心比心》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与评析_《将心比心》教案(通用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与评析《将心比心》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教材分析《将心比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1略读课文。在这个以“真诚待人”为主题的单元里,作为本单元的最后1文章,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将心比心,那么,我们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故事显浅而紧扣生活,在情感态度教育方面,它通过揭示“多为别人着想”这一道理,突现了本组教材“以诚待人”的专题。从知识技能方面,它是“与文中人物进行对话,感受人物思想品质”这一训练重点的有利承接。可以说,这是1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道理的好文章。“将心比心,以爱换爱”的呼唤直逼人的心灵深处。本文的教学目的2/22是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在生活中将心比心,宽容他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这个道理。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自主学习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辨别多音字“将”的不同读音;正确读出“扎”这个翘舌音字;理解“将心比心”的本义以及在课文中的真正含义;3.通过品读人物的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以爱换爱。把“将心比心”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关心自己的长辈、朋友,体谅别人的感受。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课文所写的两件事,体会将心比心的真正含义。难点:通过品读人物的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以爱换爱。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广告视频《妈妈,洗脚》,音乐《爱的奉献》五、教学时数:一个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几张图片。请看大屏幕1如果你细心一点,你会发现,电梯里常常有一面镜子,那么这面镜子有什么作用呢?许多人可能回答不上来。当我偶3/22然间知道了真实的答案时,我心里的感动,像微雨似的纷纷落下。这个答案是:当有残疾人摇着轮椅进来的时候,他(她)不必费力地转过身来,就可以从镜子里看到楼层的显示灯。2一般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你蹲下来,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3这两种现象蕴涵了什么道理?这两种现象蕴涵了这样的道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4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也来题为“将心比心”的课文。(板书:8*将心比心)全班同学齐读课题。(“将”是一个多音字,表示动作的时候,读第一声;表示名词的时候读第四声,可以根据意思判断它的读音,“将”的基本字义:1.快要2.带领,扶助2.拿,持(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形容做事应该替别人设想)3.你是怎样理解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呢?这两个心的意思一样吗?课文中谁将心比心,又是怎样对待别人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读课文吧!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4/22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8页1.各自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3.1)第一件事,主要讲了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板书:阿姨奶奶(阿姨帮奶奶推门是作者听说的事儿)2)第二件事,又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板书:妈妈护士(妈妈鼓励护士给自己扎针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儿)4.体会作者的心理(温暖与幸福)这两件事都让作者受到了启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所以作者在每一件事情的结尾,都讲到了什么?我们把它读出来。第一件事,作者听奶奶讲完以后,她心里——温暖了许久第二件事,她亲眼目睹之后,她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5.体会详略写法两件事情,哪一件是详写,哪一件是略写?作者重点写了哪一件事情?(妈妈鼓励护士给自己扎针的事)三、默读课文,寻找“感动”1.现在,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比较一下课文中的两件事,然后说一说这两件事情中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或者感动5/22了你?2.导语:这两件事情都让作者感到了幸福和温暖,我想这也让同学们心里有所触动吧?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文中让你感触的地方?(指名答)3.(课件)“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1)阿姨和奶奶,体会“尊重”(阿姨面对素不相识的老人,却愿意为她推开大门,用手撑着,一直等到奶奶跟上来才松手。从小事可以看出阿姨是个懂得关心尊重别人的人。板书:爱心、尊重)阿姨为什么要这么做?她想到了谁?(当阿姨看到了奶奶,她不由的想到了自己年老的母亲,将心比心,因为她希望——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2)体会“扶帮”,当奶奶要谢谢阿姨时,阿姨说了什么?读出来(当奶奶向她道谢时,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3)同学们,现在我有个疑问,我不明白阿姨说的“这个时候”指什么时候?(我父母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有人给他开这扇门,也就是说,给他帮助与扶持(板书:帮扶)。人生当中肯定会遇到6/22很多困难,但是只要我们之间能够相互帮扶,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4)理解“门”当你为别人打开一扇门的时候,别人也为你打开一扇门,文中“开门”仅仅是指简单的门吗?这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扇门,而是爱心的门,打开心灵的门,正是这样的故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许久”这个词,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来换换?(很久)5)除了可以帮推门,平时还能为老人做什么?(展示图片)比如,公车让座,扶摔倒的老奶奶......情境创设:1.场景:在公车上,一名少先队员见到年迈的老奶奶上车后,主动让座,他们会说些什么呢?2.表演,仿造文中阿姨与奶奶对话的句子把你们的对话写下来总结:她帮助的不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而是一位素不相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与评析《将心比心》教案【第二篇】这是1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奶奶给“我”讲的一件事和“我”陪母亲去医院输液所经历的一件事,说明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些宽容和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活中人们应该学会将心比7/22心,多些宽容和理解。⑴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悟情法。一课时。1、讲故事《妈妈,洗脚》。2、谈谈自己的想法。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说一说“将心比心”的意思。1、从“阅读提示”中发现问题。2、梳理归纳问题。3、自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课文讲了哪两件事。4、老师总结板书:帮助宽容1、找出作者通过哪些词句把“温暖”传递给我们?自读课文,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2、与同桌交流感受。3、指名读一读句子,说一说感受。4、老师范读句子。5、指名读。1、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你在生活中做过、看到过这样的事情吗?8/222、老师举例引导。3、作者在听到看到这样的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是什么?指名说。4、那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1、男女生分别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再读课题,加深理解。3、(板画出心)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的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什么词?4、小课:孩子们,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让我们幼小的心灵变得饱满、充实和美丽,就让我们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与评析《将心比心》教案【第三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一课时多媒体课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品读名言,交流感受。9/22媒体出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2.这两句名言告诉我们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课文用生动的故事诠释了二千多年前古人的这两句名言。3.板书课题:将心比心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根据“自学要求”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2课文写了几件事?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画下相关语句。2.检查字词。3.理解课文内容。(1)奶奶讲了一件事,一位阿姨在奶奶前面开门,一直等到奶奶进门才松手,面对奶奶的道谢,阿姨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板书:帮助推门)(2)我亲自遇到妈妈看见实习护士扎针技术欠佳,鼓励她再来一次,护士连声感谢,妈妈说:“我的女儿……也能得到宽容和鼓励。”(板书:理解过失)3指导学生按要素概括主要事件的方法。4师小结:本课讲了两件事:一件是一位阿姨为奶奶开门以及说的话10/22让人感动;另一件是我的妈妈鼓励护士并谈及自己的女儿的话让人深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生活中要将心比心,多一份宽容和尊重。三、深入探究,理解重点句1.阅读第一节,这节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读给大家听。1媒体出示句子:“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①“这种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沉重的大门一旦松手,就不容易打开,而且很可能会撞到紧跟在后面的人。)②阿姨希望自己的妈妈能获得他人的帮助,她自己是怎么做的?媒体出示: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③你从阿姨的做法中读懂了什么?阿姨希望别人能帮助自己的妈妈,可她首先想到的是去关心、帮助他人。用行动告诉我们想获得别人的帮助,首先要自己先去关心、帮助别人。老师随机点拨:是啊,关爱老人是人类美好的道德修养,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在诉说着关爱老人、爱护孩子的可贵和必要。阿姨的行为折11/22射人生的至理、至情,温暖了我的心许久。让我们一起以深情的朗读来赞美这位高尚的阿姨。④齐读第一节。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感动?1.媒体出示: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处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2.媒体出示: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时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12/22——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3你认识到了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善良、宽容、和蔼可亲……3.媒体出示: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1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
本文标题: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与评析_《将心比心》教案(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020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