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1000字]党史故事集聚精选4篇
[1000字]党史故事集聚精选4篇【学习指导】这篇学习资料“[1000字]党史故事集聚精选4篇”由三一刀客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收集,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党史故事1000字【第一篇】彭德怀摘画像1949年10月1日,彭德怀在张治中、陶峙岳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新疆首府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彭德怀走着走着,忽然在沸腾的人流里发现自己的画像,浓黑的眉毛顿时拧了起来。他一个箭步冲过去,挡住了那几个抬着画像游行的人。抬画像的群众一下子没认出彭德怀,诧异地问:“你要干什么?!”彭德怀指了指他们抬着的画像,说:“这个人模样太难看,你们就不要举着他过街了!”抬画像的人一怔,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彭德怀竟伸手一把扯掉了画框上的画像。抬画像的人气愤至极,一把揪住彭德怀,大声叫道:“你知道我们抬的是谁吗?这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常胜将军彭德怀!”几个民兵见状也围拢过来,指着彭德怀:“快!把这个坏人抓起来!”彭德怀不由得笑了:“同志们,同胞们,我就是彭德怀,就是这个画像上的人!”大伙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彭德怀接着说:“你们不用害怕,我只是想给你们提一点要求,以后不要抬着我的画框子来回走了,你们要举,就举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举象征革命的红旗!”众人闻言,热烈鼓掌。党史故事1000字【第二篇】尊敬的教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当您走进位于河北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立刻会展现眼前身着军装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英勇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这天,就让我们在烈士的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那天午时,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第二次总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头,抬不起头来。原先,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此刻隆化还没有解放,怎样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掠过。但董存瑞沉着机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但他仍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样办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这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大批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不行,务必立刻把暗堡炸掉,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役。想到那里,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歌声回荡在陵园的上空,也缭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多谢大家!党史故事1000字【第三篇】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在这繁花似锦的七月,我们共同的母亲—伟大的党迎来了她九十周岁的华诞,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一起为我们的党祝福,贺寿!今天我们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沐浴着晨曦的阳光,唱着春天的故事,我心情是那样激荡。然而,回首眺望走过去的历程,却是那样的曲折不平坦。你看那洒满鲜血的路上,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风雨与沧桑。两次的世界大战,翻天覆地的解放战争,无数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一唱雄鸡天下白,唤来春天照人间。从此,我们的祖国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看到了金菊含笑,听到枫叶流丹,闻到硕果飘香。还有那抖擞的雄姿震憾,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我欣喜地发现,20世纪也是充满活力和经济飞速的时代。它在灿烂的古代文化,有巨大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有实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京九铁路,世纪之交的经济大动脉,在城乡结合处拉响了充满企盼与追求的汽笛;三峡工程描绘着经济开放的轮廓;浦江开放,将中国改革开放继往开来;香港、澳门的回归雪洗了百年耻辱;奥运会领奖台上飘起的五星红旗,给雄鸡形的版图上镀上了金灿灿的色彩。还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明;海森伯量于力学的创造;核能的开发和利用;登上了月球的阿波罗与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抗洪的英雄伟,把人类文明推上了历史的巅峰,一个又一个杰出谷物,为人类社会树起了不朽的丰碑。回眸昨日,祖国成就辉煌,展望明天,我们豪情满怀新的世界,新的千年,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因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才竞争日趋激烈,那科教兴国该是治国兴邦的重大决策。新的世纪,我国要加入世界中等国家的列行,还有祖国宝岛台湾也即将回到母亲的怀抱。原子能、现代航天、分子生物、微电脑、电子信息的技术发展,都在期待着我。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感慨万千。面临科技发展的第五次浪潮,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说明人才是何等的重要,它是国家的财富,是振兴的希望。我们要勇敢地承担起世经重托,我们要跨越世纪的一代,是21世经的真正主人。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祖国、时代、人类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做个新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壮志在心头,扬鞭在脚下。让我们以满怀豪情再创新世纪的辉煌。党史故事1000字【第四篇】贺龙家族中让人震惊的女汉子清咸丰五年,湖南西部桑植县城东关刑场。秋风瑟瑟,寒气逼人。刑场上刀枪林立,戒备森严。手持利刃行刑的刀斧手站立两旁,一个个浑身横肉、满脸杀气。三十余个因反抗清廷而获罪的人将在这里被处斩。这时,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被五花大绑押赴刑场。他神色怡然,边走边大声呐喊:“贺家没有孬种,贺家都是好汉!”围观的群众不禁发出一阵阵惊叹。啊,他不就是那个在湘西杀粮官、烧官仓、开仓济民,举义旗揭竿而起,率民众反抗腐败朝廷,吓坏了清政府的贺廷壁吗!好汉,好汉啊!围观的人们一边小声议论着,一边默默为他祈祷……临刑前,贺廷璧将自己戴镣的双脚用力踩入土壤里,昂首挺胸,高呼要站着死,决不下跪。监斩官无奈妥协了,不再要求受刑者下跪。朱笔一挥,判下行刑令。行刑的时刻到了,满脸杀气的刽子手已经把那明晃晃的鬼头刀高高举了起来。人群中再次发生了骚动,一些围观者已经把头低了下来,女人们更是受不了刑场上刀光血雨中那带血腥的刺激,许多女人已用手捂住了眼睛,小一点儿的孩子吓得哭了起来……就在刽子手举刀欲落下的那一刹那间,天空中突然炸响一声刺耳的惊雷,只见一个头裹青布、身穿青布长衫、脚蹬青布鞋的女人从人群中猛地冲上前去,用双手撩开自己的衣襟扑到贺廷璧身前。贺廷璧会意地望着她,感激地点了点头,忽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哈哈大笑,把头颅向女人这边伸出。一道寒光,刽子手的刀落下了,一腔热血喷溅而出,女人即刻用撑开的衣襟跃身凌空接住了那颗被砍下来的头颅……女人的惊人之举,使得在场的官员、乡绅以及数千围观者全都目瞪口呆。连杀人从不眨眼的刽子手也有些魂飞魄散,大张着嘴、大睁着眼睛惊呆在了那里,刚才还紧握在手中的鬼头刀此时却“当——”的一声滑落在了地上。这个冲上刑场的素衣女人就是贺廷璧的妻子刘氏。刘氏虽身为女性。她在心中一直牢牢记着丈夫曾对她说过的一句话:“要是万一有一天我面对刽子手的屠刀,死了头也不能落地!”古有人头落地为英雄悲剧之说,头不落地则表示宁死不屈,坚信后继有人。面对丈夫临刑,虽早已心如刀割,但此时的她只有一个信念:丈夫英雄一世,是条堂堂正正的好汉,好汉高贵的头可杀不可辱,是不能落在地上的,头颅落地对他及贺家人来说是一种耻辱。于是,在丈夫临刑之际,她毅然做出了这一惊天动地之举。贺廷璧的头躺在妻子的怀里,看了妻子一眼,欣慰地含笑闭上了眼睛……据《桑植县志》载:“乙卯(公元1855年)春,清军班师回部,解匪首三十余人……刘氏仗义兜头。”41年后,公元1896年春日的一天下午,就在这位被清廷杀害者的后代中,生出了一个男儿。又过了几十年,这个男儿成了共和国大名鼎鼎的元帅,他的名字叫贺龙。
本文标题:[1000字]党史故事集聚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114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