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思政课教师培训讲稿讲好榜样故事
思政课教师培训讲稿:讲好榜样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用讲故事的方式传颂榜样,在历史背景的宏观视域、历史过程的整体维度以及历史叙事的时代局限等诸多现实困境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要讲好道德榜样故事,推动实现用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德育,就需要我们在进行道德榜样叙事时,坚持政治建设导向、破立结合导向、技术赋能导向及实践转化导向。一、政治建设导向:坚持价值性和生本性的统一政治建设导向,注重的是价值性和生本性的统一。这一导向要求思政课进行道德榜样叙事时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以学生为本,做到牢记初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保证道德榜样叙事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一致,与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一致。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思政课进行道德榜样叙事,是为了“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而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要任务。为此,道德榜样叙事自然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大主题”细化出许多“小切口”,并将叙事的切入点落细落小落实,集宏大叙事主题与具体可感日常小微叙事于一体,使所讲述的道德榜样故事更贴合时代主题、社会价值追求与个人道德实际,使之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同时,思政课进行道德榜样叙事还要把握好“时、效、度”,亦即紧跟国家形势与政策,回应时代问题与现实关切,随时、随景且常讲、常新。2.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道德榜样叙事理念。学生是“听故事”的人,但不是被动的“盲听”者,而是道德榜样叙事的关键参与者。思政课“想讲”的故事,只有变成学生“想听”的、愿意参与讨论和交流的、有助于提升学生个人道德品质的故事,才能算是真正的“好”故事。因此,应当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道德榜样叙事理念,即站在学生的立场把脉叙事问题,积极依靠学生、融于学生、服务学生。依靠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在道德榜样叙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叙事的热情和志趣,引导其成为叙事的参与者和践行者,使学生在叙事的互动和经验处理中完成道德自我的建构与道德生活方向的探寻。融于学生,选择道德榜样时坚持就真、就新和就近等原则,讲述符合学生理性辨别能力、道德判断能力以及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利益存在密切联系的道德榜样故事,以提升学生对道德榜样及其故事的亲近感、认同感、获得感与满足感,努力为学生解决实际道德困惑和思想难题。服务学生,在道德榜样叙事中将“陈情”与“说理”相结合,不给出特定故事的“标准答案”,而是通过倾听引导、辩论研讨、比较澄清,告诉学生应该肯定和赞扬什么,必须反对和否定什么,为学生提供积极、健康和充满智慧的精神食粮,提升其道德审美能力和审美境界,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发展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破立结合导向: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的统一破立结合导向,注重的是建设性与批判性的统一。这一导向要求,思政课进行道德榜样叙事要善于“对弈”,将对历史经典道德榜样叙事的“立”和对道德榜样历史虚无主义叙事的“破”结合起来,做到既凝练经典道德榜样的伟大精神内核,重构历史经典道德榜样叙事,同时,又能科学辨识并有效抵御道德榜样的历史虚无主义叙事。1.凝练精神、重构历史经典道德榜样叙事。道德榜样是某个阶段社会道德的写照,镌刻着特定的时代色彩和发展印记,其示范、引领、调整和鼓励作用渐趋弱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总有些经典道德榜样能够冲破历史时空牵制,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可贵的精神品质,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实践指导性,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支撑和道德滋养。基于此,在立足、关切、回应新时代价值呼唤的基础上,应当对经典道德榜样进行精神凝练和叙事重构,完成经典道德榜样叙事的现代性转化,从生活细节中挖掘经典道德榜样的鲜活个性,展现经典道德榜样的鲜明特质和精神风采,使人们对经典道德榜样心存“温情与敬意”,感受到经典道德榜样身上所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境界,并在与经典道德榜样的碰撞、沟通和审视的过程中,完成两者之间的跨时空对话和深度思想交流,身体力行地将榜样精神、道德基因传承下去。2.科学辨识道德榜样的历史虚无主义叙事。思政课进行道德榜样叙事,要有敢于斗争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勇于对历史虚无主义“亮剑”,客观还原历史虚无主义涉及的道德榜样故事的历史背景及真相,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并进行科学辨识,努力提升学生的理解力、认知力和批判力,不断化解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力、攻击力和拆解力。同时,还要提升历史道德榜样叙事的现代性。道德榜样可能是历史的,但他们身上所承载的精神并不独属于某个时代,而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且能够为人类所共享。但是,这种叙事传递必须符合时代特质,保证叙事主题和呈现方式的现代性。这就要求思政课进行历史道德榜样叙事时要找到恰当的“融入点”,以使故事主题更贴合新时代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从而增强历史道德榜样叙事的解释力和吸引力。三、技术赋能导向:坚持先进性与融合性相统一技术赋能导向,注重的是先进性与融合性的统一。这一导向要求思政课进行道德榜样叙事要顺应时代变化的新特点,“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道德榜样叙事使之“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1.优化叙事中师生交流交往的方式。随着网络、移动客户端、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道德榜样叙事能够在技术的辅助下呈现出一种“灌输性”与“启发性”统一的自然状态,学生以主动操作、全体覆盖、彰显个性、深度互动的方式参与到叙事中来。每个学生的声音、情感与意义都可以“说出”且能够被“听到”和“看见”,让学生更有归属感、认同感和获得感。同时,教师可以掌控全局、实时分析、身份识别、精准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生进行平等地对话、差异化阐释、动态回应学生诉求,并于对话中建立起师生及生生间的互动关系,从而使道德榜样叙事真正成为发现和定义学生道德声音的方式。因此,思政课教师应提升信息化能力素养,在“虚拟微阵地”和“现实主课堂”无缝对接的不确定叙事中,实现与学生既“面对面”又“机对机”的平等对话与深度互动。2.利用“优质”融媒体推动道德榜样叙事。当前,技术赋能引起了道德榜样叙事媒介的形态变迁,移动互联便捷引起的“媒介连接一切”促使叙事不再单向、单一和单打;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运营成就的“用智慧连接一切”也促成道德榜样叙事媒介智库化。因此,思政课教师应“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技术驱动为重点”,选择和运用有助于学生进入沉浸叙事的媒介,按照学生喜闻乐见的、寓教于乐的方式,推出形式多样的有益有趣的图解、图文、动图、音视频等跨媒介“优化组合”。同时,时刻瞄准移动互联网技术最新发展成果,以及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融合最新媒介、链接网络资源,推动道德榜样叙事大数据的整合和内容的优化,提升道德榜样叙事的力度、深度、高度、温度和新度。四、实践转化导向:坚持协同性与体验性的统一实践转化导向,注重的是协同性和体验性的统一。这一导向要求思政课进行道德榜样叙事应当同力协契、奋楫笃行,做到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和统筹安排下,构建并不断完善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及其他思政工作者等多主体协同叙事体系。同时,还要构建“体验式”的道德榜样叙事环境,唤醒学生的立体感官体验,增强学生的随时“在场”感。1.实现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及其他思政工作者等多主体协同叙事。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道德榜样叙事作为有效的育人方式、方法,应当也可以被纳入“大思政”的育人格局中来,从而构建一个在学校党委统筹领导和安排下的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其他思政工作者多主体“优质”协同叙事体系。其中,学校党委整体谋划道德榜样叙事的工作布局,随时传达国家关于道德榜样的相关信息,推动道德榜样叙事活动的组织、叙事媒介平台的更新建设以及叙事辅助技术的采用和普及,成为各叙事主体力量汇合的桥梁和纽带。各叙事主体根据自身专业、课程及工作特点进行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道德榜样叙事,深挖各门课程中蕴含的道德榜样叙事元素。2.构建“体验式”的道德榜样叙事环境。思政课进行道德榜样叙事,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思政课教师在进行道德榜样叙事时,要营造一种沉浸“体验式”的环境,通过语言文字描述辅以视频、图片、音乐,唤醒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立体的感官体验,或通过情景剧、角色扮演等“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故事中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在场”感或角色感,进而不自觉地沉浸其中,于叙事体验、想象、感悟中达到道德自我教育与道德品质的双提升。同时,思政课教师还应延展叙事实践教学空间,在教学单位的统筹组织与有效安排下,根据不同课程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实地体验活动,在身临其境与榜样的“亲密”接触中聆听榜样故事,感受榜样的情怀、崇高品质及真理与道义的力量。并且,注重校园内道德榜样叙事的物态设施建设——榜样事迹宣传栏、电子屏不仅要“可见”“常见”,而且还应随着社会发展以及技术进步“常进”“常新”,指派专人专职负责物态的道德榜样叙事环境的管理与维护。
本文标题:思政课教师培训讲稿讲好榜样故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185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