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国之祭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3篇
国之祭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3篇每个人对事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心得体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想要写心得体会需要从哪方面入手呢?下面的内容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国之祭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3篇”,仅供参考,欢迎参考下载。国之祭观后感心得体会篇11937年,侵华日军攻破南京前夕,20多位留守南京的正义外籍人士成立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以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为界,在战火中的南京市中心设下一片“安全区”,先后庇护了25万多名南京难民,使他们免遭杀戮。江东门纪念馆馆长张建军介绍,为了纪念这段“无国界”人道主义感情,从20xx年起,纪念馆在每年的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前夕,都会组织国际和平徒步活动,“边走边看,重温历史,感受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当天的徒步线路全长公里,环绕当年的“南京安全区”边界:从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出发,途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五台山丛葬地、拉贝故居、鼓楼医院、宁海路5号、宁海中学最终回到南京师范大学。只是,随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年事已高,在徒步的队伍中,越来越少的“老面孔”令人黯然。不过,尽管已年过九旬,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今年仍坚持参加了徒步活动。在儿孙的搀扶下,老人颤抖着为魏特琳女士雕像系上围巾,“魏特琳小姐,我又来看您了!”魏特琳是当时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一名美籍教师,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她不顾个人安危,放弃离开南京的宝贵机会,在如今的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保护了上万名妇女和儿童免遭伤害。当时年仅10岁的葛道荣和两个弟妹,就是在魏特琳等国际友人的保护下,躲过屠戮的幸存者。尽管过去八十多年,葛道荣对这段恩情依然刻骨铭心,“魏特琳小姐给我们的是‘涌泉之恩’,我们现在能做的也只是‘滴水’相报。”在今年的徒步队伍中,也有更多年轻人和外国友人的加入。19岁的奥地利高中毕业生LinusMayerhofer,是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的一名国际志愿者,这也是他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他告诉记者,“从今年八月份来到南京,通过志愿者工作,对南京大屠杀也有了一些了解。但以实地探访来感受这段历史我觉得更有意义。”“在今日的世界,和平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通过了解历史,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平的内在含义。”正在南京大学任客座教授的德国海德堡大学日耳曼学系BurckhardDuecker教授,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各国年轻人愿意‘接近’历史,这是一件好事。”国之祭观后感心得体会篇2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回首上个世纪30~4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现在回忆起来,还让我们体会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人民有多么重要。目前很多人对日军侵略洛阳的历史了解不够,甚至还有一种说法“日军到洛阳就投降了”更是可笑及无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实际上日军从1944年5月占领洛阳至1945年8月投降撤出,长达一年余三个月的时间,这一年多的占领,也给洛阳人民造成巨大的伤害及痛苦。下面我们就来重读那段历史。民国33年(1944年)春,陷于困境的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以夺取洛阳为主要军事目标的河南战役。5月5日,龙门之战敌得逞后,由洛阳地方民团组成的国军第15军和94师守卫的洛阳,成为一座孤堀。面对数倍的日军,洛阳民众和爱国官兵誓与洛阳共存亡。日军穷凶极恶,每日发炮近万发,把洛阳炸成一片火海。(节日祝福网)此时,守卫洛阳的是武庭麟将军领导的15军和94师。武庭麟是伊川人,副军长姚北辰是洛阳县人,所领15军官兵多为豫西人。因此,这支军队不愿看到家乡的沦陷,保家卫国的激情高涨,武庭麟号召大家要抱定“杀身成仁”的决心。5月23日,日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以“防止洛阳古城毁于战火”为名逼迫白马寺的僧人给中国守军送去一纸劝降书,当场遭中国守军司令武庭麟将军严辞拒绝。当日争夺城厢的战斗全面展开。敌人炮兵在安乐窝、周公庙、西关、火柴公司、苗家沟、庄王山、上清宫、葛家岭、五里铺、下园街等处,遍向城内及东、西车站轰击。一天之内向城区发炮约8000余发。25日,未退出城的部分官兵在十多处街巷与敌血战,终因人数太少,力量悬殊,洛阳沦陷。在保卫洛阳的整个战斗中我军阵亡1万余人,受伤被俘三千余人。突围后,我军仅存官佐316人、士兵1795人。洛阳民众在日军的轰炸中被炸死近万人。洛阳沦陷后第一件事就是将改“洛阳”为“福阳”。有人说日本国名中有一个“日”字,而洛阳谐音“落阳”,在意思上与日本国名相克。在随后的一年多占领期间,洛阳陷入无尽的痛苦中。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表《停战诏书》,侵略中国的日军开始逐步投降。8月18日,日军在民主街的东北运动场(今老城区民主街的老城体育场)向中方缴械。8月18日深夜,驻洛日军缴械的消息传至老城,军民欢声如雷,大家纷纷燃放爆竹,结队游行,高呼口号,人群经久不散。10月30日,侵洛日军全部缴械。在被日军蹂躏1年多后,古都迎来了新生。压抑了1年多的洛阳人迎来了久违的欢笑。20xx年5月2日,日本僧人岩田隆造(IwataRyuzo)在河南洛阳“万人坑”遗址跪拜诵经、祈祷忏悔。当年日寇侵占洛阳期间,日军在这里集中弃埋了无数中国劳工和抗日志士。70岁高龄的日本僧人岩田隆造来到洛阳,前往“万人坑”遗址、日军血洗500村民的王山寨等地祈祷忏悔,对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向中国人民谢罪。国之祭观后感心得体会篇3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前几天二年级的儿子跟我说本周四正好轮到他讲新闻午会,物色了几个最近时下热门的主题,决定还是选用公祭日的内容,一来正好当天是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二来也凑这个时机跟儿子普及下南京大屠杀的知识。再沉重的历史都避不开,每一代人都应铭记。多少次去南京旅游都想带儿子去参观下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但还是放弃了,因为自己第一次去是带着沉重悲伤的心情离馆的,无法想象81年发生的那场大屠杀是如此的惨绝人寰,我们国家我们的同胞遭受了最不公平最不人道的悲惨遭遇,甚至几年前题材电影《金陵十三钗》中有屠杀的场景,至今都不忍再看第二遍。今天鼓起勇气,整理好情绪,平静的跟儿子介绍了南京大屠杀的情景,准备了PPT,并由他为全班同学讲解历史,这是我们永不能忘的“国家记忆”。历史无法逆流,但我们要认清真相吸取教训。今天的哀悼,并不是沉陷在历史的痛苦中无法自拔,我们缅怀死难同胞,铭记历史,设立国家公祭日,就是要在我们心中竖起一面历史的“回音壁”,抹去历史的灰尘,认清真相,并吸取深刻的教训。铭记历史,吾辈自强,家是小国,国是千万家。20xx年9月,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宣布南京成为第169座“国际和平城市”,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创人类美好未来。不忘初心,以史为鉴,我们拥抱更加繁荣昌盛的祖国。今天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祖国正变得强大,中国的安全系数远高于任何国家,世界在看中国。即使有一些不法分子想继续抹黑中国,我们坚决说无,我们的国人在团结,我们对一切不利于祖国的言行毫不犹豫的抵制,我们生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我们守护不可磨灭的历史真相,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齐心协力。
本文标题:国之祭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228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