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梅州社会经济概况1.1.1人口增长趋势分析梅州市现辖梅江区、梅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兴宁市和平远县六县一市一区(图1.1-1)。图1.1-1梅州市行政区划图2006年末梅州市总人口500.9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3.40万人,非农人口所占比重为24.6%,性别比106.1:100,人口密度314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3‰。1986-2006年梅州市人口统计见表1.1-1。表1.1-1梅州市1986-2005年人口统计年份总户数总人口人口(男)人口(女)非农业人口自然增长率(年)(万户)(万人)(万人)(万人)(万人)(‰)198682.35404.27206.79197.4856.0910.15198785.40411.80210.99200.8159.5410.85198887.60417.78214.01203.7760.049.08198989.05425.05217.96207.0961.419.12199091.12433.54222.31211.2362.3018.11199193.43438.85225.17213.6864.7014.99199296.42443.09227.80215.2968.3213.24199398.16447.64230.21217.4372.3712.501994100.81453.24233.04220.2076.7712.571995102.91458.81235.93222.8881.3812.231996104.89464.61239.30225.3186.2312.211997107.05469.44242.17227.2791.0811.221998111.10473.42244.56228.8794.579.531999113.60476.13245.99230.1496.919.502000117.12485.15250.07235.08100.117.302001118.84486.38250.54235.84101.395.422002121.37488.32251.60236.72118.614.902003124.97490.60252.73237.87120.015.052004125.54496.89255.79241.10121.584.862005127.01498.92256.55242.37122.584.812006128.16500.94257.73243.21123.404.93注:表中数据引自《梅州统计年鉴200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趋势见图1.1-2。1.1.2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2006年,梅州市全市生产总值349.24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58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53.36亿元,同比增长15.0%;第三产业增加值118.30亿元,增长7.4%。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2006年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构成为22.2∶43.9∶33.9,对比“九五”末期的2000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8.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8.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10293227472870547666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990年1995年2000年2004年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图1.1-2梅州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据抽样调查,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2%(上年为100%),上涨2.2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2.2%,上涨2.2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零售价格总体上有所下降;农产品价格继续有所上涨,其中食品类上涨3.7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下降0.3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5.3个百分点,其中水、电、燃料类价格上涨8.3个百分点。2006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12.85万人,其中在岗职工22.75万人,比上年增加0.47万人。全市城镇通过各种途径安置失业人员就业2.69万人,全市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2.71%,年末国有企业中下岗失业人员仍有27194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劳动就业和保障压力较大;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慢,部分城乡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经济总体发展速度较慢,经济结构、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县域经济发展不够平衡,部分县(市)经济发展速度较慢,财政负担较重;安全生产仍存在一些隐患。梅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见表1.1-2。表1.1-2梅州市经济发展指标单位:亿元年份(年)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199042.1739.2124.291995127.87129.7765.262000180.50167.0986.332004285.58280.99105.782005314.46314.66112.872006349.24362.62120.67注:表中数据引自《梅州统计年鉴2006》梅州市经济总体欠发达,与广东省、全国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差距较大。目前,梅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广东省的地级市中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市,而且在广东省的5个山区市中的经济实力排名也处于中下游的地位(表1.1-3)。表1.1-3广东省五个山区市2005年主要经济指标指标单位梅州韶关清远河源云浮总人口万人498.92318.66393.4337.36263.36土地面积Km2158701838519160158267779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亿元314.46305.74315.72200.13215.29第一产业亿元71.9458.3172.5643.0578.22第二产业亿元130.53154.23116.2577.8972.24第三产业亿元111.99138.18126.9079.1864.82工农业总产值亿元427.53533.01524.22280.03350.11人均生产总值元766612000886771939241地方财政收入亿元15.1819.9013.258.529.33职工年人均工资(在岗)元1411518214183211613214502农民人均纯收入元41813738361837644227注:表中数据引自《梅州统计年鉴2006》总体而言,梅州市和全国大部分城区的情况一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10多年的大力发展,经济实力在原来的低起点上取得了比较显著成绩。各产业(包括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已有了较好的开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出得到了较大提高。但与省其他城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表1.1-4);经济总量占广东省和全国的比重与其人口、土地所占的比重不相一致,人均GDP绝对值较低。此外,梅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迟缓,工业化进程滞后,目前尚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表1.1-42005年梅州市与广东省主要经济指标比较计算单位广东省梅州市2005年增长率%2005年增长率%总人口万人9194.000.9498.920.481GDP亿元22366.5413.8314.467.8第一产业亿元1395.234.571.943.0第二产业亿元11339.9315.0130.539.0第三产业亿元9631.3713.7111.9911.2人均生产总值元2443812.476668.68地方财政收入亿元1807.2022.315.1821.5农民人均纯收入元4690.497.441811.75注:表中数据引自《广东统计年鉴2006》、《梅州统计年鉴2006》1.1.3水、土地等资源的利用趋势分析梅州市地处赤红壤地带,土壤类型复杂多样,成土母岩多为花岗岩,小部分为玄武岩,山地丘陵为母岩风化形成的赤红壤,土壤普遍呈酸性;韩江三角洲平原主要为水稻土,;练江、榕江下游的潮阳区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垂直分布不大明显,山地为赤红壤、平原为河流冲积土、坑廊为谷底冲积土、台岗阶地为或者洪积土。各种类型土中又夹杂着过渡性土壤。花岗岩赤红壤植被主要有马尾松、台湾相思、木麻黄等;部分荒坡地开垦为旱园,种植花生、柑橘等;玄武岩赤红壤土层深厚,有机物质丰富,质地较粘,主要栽培荔枝、龙眼、柑桔等果树。潮沙泥土成土母质为河流冲积物,分布于韩江下流支流沿岸,主要种植蔬菜、花生、大豆、番薯和柑橘等;水稻分布于全市各地,主要以种植粮食类、蔬菜类、果类为主。境内植被带有较明显的南亚热带泛热带特色,既有乔、灌林混交,又有针、阔叶林。自然植被主要有马尾松、苦楝、樟、柯、榕等乔木,配成各个群落、零星分布于高丘地带,此外还有人工种植的梅、桃等组成的林果混合群落。南澳岛土壤为赤红壤,植被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旱中生性亚热带草坡。梅州市土地面积15870km2,2005年耕地面积为12.19万公顷。全市耕地面积从1990年212.3万亩人均0.49亩减至2001年198.6万亩人均0.41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土流失仍较为严重。由于各种原因,全市仍有水土流失面积1863平方公里(其中自然侵蚀面积1725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1.8%。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侵蚀面积、危害程度有加剧趋势。较为严重的是五华、兴宁,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市的56%。
本文标题:梅州社会经济概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24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