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党课讲课稿:不断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合【最新4篇】
党课讲课稿:不断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合【最新4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党课讲课稿:不断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合【最新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党课讲稿:不断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一篇】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这一时代的重大课题,对其开展深入研究,促使其形成理论体系并以之指导实践,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既有学术成果就其概念、内涵、特征、渊源、形成机理、功能意义、培育路径等开展了多角度的细致分析。从研究情况看,学者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来源、历史渊源、重要意义及建设措施等基本达成共识,但对其概念和内涵的见解却众说纷纭。概念和内涵的提炼是理论阐释的基础,既有助于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知识体系,又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体系。一、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基于对“我者”和“他者”的相同及差异的认识,社会成员对自己的民族归属和利益有所感悟,由此形成民族意识。因此,民族是一种拥有自我认同的人们共同体,认同则是民族意识的基本内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体现为“一种群体认同意识”,是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取得一致性的“集体身份认同”,但也有学者认为将意识的核心和关键界定为认同窄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身具有的丰富内涵。从汉语字义辨析认同的涵义,先“认”后“同”,“认”表示认识、分辨、认知或承认,“同”表示相同、共同、参与,可见认同本身就具有从不自觉到自觉状态的层次递进;从心理学视角看,主体基于认知产生归属感,认识到他者与我者的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于是有了情感上的承认或价值取向上的认可,进而赞许和遵守,再到行动上的支持,构成一个从内隐的心理归属到情感依附再到外显的行动卷入的过程;从认同主体和客体的多元化来看,认同并不是独立的、单一的、与世隔绝的,而往往是交叠重合着其他认同,相互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多种认同也可能在某一个或某一类主体中和谐兼容、共生共存。那么,产生于社会存在的认同具有动态变化与相对稳定相结合、多元与共存相结合的特征,实际上可以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就是认同问题”。正是由于认同的多元性和可兼容性,认同的内容和维度也是宽泛多样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以明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有研究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五个认同”,并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学者持相同观点,但没有进一步论述,还有学者对二者的逻辑关系有不同见解,诸如认为“五个认同”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捍卫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底线,或者“五个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方式。回到本体来分析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属性决定着认同的关键维度。二、“五个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疆域内的若干民族,在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滋养中,经过从自在到自觉的交往交流交融结合而成,发展到今天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家形式的人们共同体。“若干民族”是组成统一的中华民族的内部单元,其结合方式如同石榴籽一般紧紧拥抱在一起,是浑然天成的有机整体,同时也凸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民族属性。无论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传统和精神文化,还是特色各异的个体民族文化,“几千年中华文明”已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成为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而这一本体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现代社会的中华民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家形式”独立自主地处理国际国内事务,中华民族共同体有毋庸置疑的政治属性。因此,民族属性、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属性。那么作为本体主观反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内容的关键维度应该由这三个基本属性对应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民族认同是对与主权紧密相关的最高层面的中华民族的认同,也是对作为国家民族组成部分的56个亚层次民族的认同,还是56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认可。文化认同同样包含三重意蕴,是对中华共同文化、精彩纷呈的各民族文化及相互之间的认可和欣赏。政治认同则包括最具代表性的政治要素,那就是主权国家、制度和政党。对国家的认同是最高层次的政治认同,与现代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历史数千年未曾间断,其中王朝国家交迭更替,国家边界随着中原和草原、海洋、高原等边疆的互动而变化,国家称号随着不同朝代国家登场退场而变化,而自华夏起就出现的中国却始终存在,“中国这一名词的涵义就是祖国”。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对国家的认同是“祖国”意义的认同,既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现代国家,又是对在长时段历史中存在的“中国”这个曾经以“松散政治文化”为特征的文化体的认同,蕴含了更多的文化情结和情感传承,更容易引起人的共情。对制度的认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根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显著的成果,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制度保障。对中国的政治权威或政党的认同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领导力量的执政合法性来源于其所具有与的中华民族最广大群众利益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合理价值体系和有目共睹的历史执政业绩,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的坚强政治保障。这样看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与“五个认同”不谋而合,是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路径主要矛盾支配和决定着事物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当关注主要矛盾,紧抓核心内容,着眼于培育和提升“五个认同”的具体要义,落实于建设政治领域有力的领导核心、设计包容共治的合理制度,实现经济领域的共建共赢和社会领域的公平共享,凝聚价值共识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以及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等措施。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体系具有包容共治的特征,承认多民族的存在及平等地位,并且以设计合理机制保障各民族共同参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各民族群众平等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以及各项关乎自身利益事业的合法形式和途径,维护广泛而真实的民主。各民族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体系中获得平等的法律地位,通过制度化的渠道参与国家事务和建设,表达并实现自我意愿,是新时代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也是共同体政治凝聚力的根源,能有效增强各民族对国家、执政党和政治制度的认同。第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力发展生产力,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互利共建的经济制度有助于建立平等互惠的共同利益联系,确保长期稳定发展,彼此相向而行,产生深层次的认同,组成稳定的共同体。第三,实施机会均等、体现社会平等正义的社会政策。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共享的社会福利让全体国民感受到来自国家的关怀和保障,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和忠诚也由此自然累积,培育公民对国家的主动认同和忠诚。第四,发挥文化的民族凝聚力,构筑团结和谐的共有精神家园。以文化认同为核心,以各民族优秀先进文化组成的中华文化为基础,不同层次精神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价值系统和意识范畴即为共有精神家园。民族文化多样性是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前提,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过程又反过来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平等及和谐发展,有利于提升对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升级”道德体系的调节功能,使其跟上社会结构的变化速度,实现有机团结,维护现代社会整体性。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是“与中国国家建构多重逻辑紧密相关的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与人心工程”,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对于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在社会结构变化,社会矛盾增加、利益多元化、思想多样化的环境中,作为中国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应当自觉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力,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先进和纯洁的政治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课讲稿:不断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二篇】做到“两个维护”不动摇。只有做到“两个维护”,我们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西藏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名宗教界人士,必须把“两个维护”作为行为准则,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寺规戒律,遵行“四条标准”,克己慎行,正己化人,教育僧众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为己任,引导信教群众摒弃陈规陋习,让党中央一锤定音、定于一尊的权威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崇高威望、领袖地位深深扎根到寺庙僧众和信教群众心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在思考问题、说话、做事时就必须牢记我们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三个离不开”是我们家庭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纽带。历代热振活佛爱国爱教,特别是五世热振活佛,自始至终心系祖国,坚决反对亲英分子分裂祖国的行径,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伟大的爱国情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要教育引导僧众和信教群众积极配合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继承和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积极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我始终把积极推动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作为此生夙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决与十四世达赖和达赖集团划清界限,坚决反对十四世达赖利用转世问题公然破坏藏传佛教的正常秩序。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领寺庙僧众深入学习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历史定制和宗教仪轨,教育引导僧众和信教群众增强对藏传佛教活佛转世遵循“国内寻访、金瓶掣签、中央批准”的原则共识,教育引导僧众和信教群众认清达赖集团的反动本质,坚决与各种扰乱和破坏藏传佛教正常秩序的人和事做坚决斗争。特别是要教育僧众严守“身、口、意”三门戒律,做到爱国爱教、弃恶从善,用实际行动回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特殊关怀和区党委的关心厚爱。党课讲稿:不断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三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集中概括,也是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总方针。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主线,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思考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可行途径。一、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伟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在强调认清民族关系的主流、大力倡导民族团结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促进了新时期民族工作思想的创新发展。他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族干部群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无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集中体现了党中央从中华民族的整体视角、从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的战略思想。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民族工作的一系列总体部署,包括援藏、援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的开展,都聚焦于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梦想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共同理想。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其中有关民族工作的指示,要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笔者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主旋律和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
本文标题:党课讲课稿:不断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合【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324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