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数学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数学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数学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第一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19——20页例5例6及相关的练习题。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注意渗透类比、转化思想。三、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四、教学难点: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五、教法要素: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体积、体积单位,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经验。2、原型:圆柱模型。3、探究的问题:(1)圆柱的体积和什么有关?圆柱能否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体积?(2)把圆柱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圆柱的哪个部分?(3)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六、教学过程:(一)唤起与生成。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它们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出来吗?切入教学: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计算会和什么有关?(二)探究与解决。探究:圆柱的体积1、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2、类比猜测,提出假设: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参考资料,少熬夜!的知识,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据此分析并猜测圆柱的体积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提出假设,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高。3、转化物体,分析推理: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在学圆的面积时是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能不能也把圆柱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呢?应该怎样转化?结合圆的面积计算小组讨论。学生汇报交流。(拿出平均分好的圆柱模型,圆柱的底面用一种颜色,圆柱的侧面用另一种颜色,以便学生观察。)现在利用这个圆柱模型小组合作把它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学生在小组合作后汇报交流。4、全班交流,公式归纳:交流时,要学生说明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圆柱的底面积和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体的高和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把圆柱平均分成若干份切开,可以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这样“化曲为直”,圆柱的体积就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就越接近长方体,渗透“极限”思想。)教师板书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5、举一反三,应用规律:(1)你能用这个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吗?20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如果我们只知道圆柱的半径和高,你能不能求出圆柱的体积?引导学生推导出V=∏r2h(2)教学例6学生审题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计算什么?然后指出求杯子的容积就是求这个圆柱形杯子可容纳东西的体积,计算方法跟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一样,再让学生独立解决。反馈时,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步骤,着重说明杯子内部的底面积没有直接给出,因此先要求底面积,再求杯子的容积。(三)训练与强化。1、基本练习。练习三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这两个都可以直接用V=sh来计算。全班订正,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2、变式练习。第2题,这题中给的条件不同,不管是知道半径还是直径,我们都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时,注意计算方法的指导。第3题。求装多少水,实际是求这个水桶的容积。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水是液体,单位应用毫升或升。参考资料,少熬夜!3、综合练习。第5题。这题中知道了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求高,引导学生推出h=V÷s,如果有困难,也可列方程解答。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小组交流。4、提高性练习。22页第10题,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四)总结与提高。这节课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在形体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像这样上下两个底面一样,粗细不变的立体图形叫做直柱体,直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计算。出示几个直柱体(例:三棱柱、钢管等),让学生计算出他们的体积。《圆柱的体积》教案【第二篇】●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三课时P17~18页例4,P2页练一练,练习一1~3。●设计说明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情感态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利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把圆柱沿底面等分成16份的教具。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把圆柱沿底面等分成16份的'教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某玩具厂厂长,他们厂新开发了一种积木玩具,这三个积木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他想比较一下这三个积木的体积的大小,同学们有什么方法?二、动手实验,探索公式参考资料,少熬夜!1.观察、比较,建立猜想。引导生观察例4中的三个几何体,提问:⑴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⑵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这三个几何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2.实验操作,验证猜想让学生自主探究(材料:圆柱体积木、圆柱体插拼教学具、师准备课件),想办法验证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相等。教师提示: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圆是如何转化成长方形的,可以模仿这样的方法来转化。⑴小组合作研究怎样将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⑵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转化,会有多种转化方法,教师适时加以鼓励)⑶演示操作。a.请一名学生演示用切、插、拼的方法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其他学生模仿操作。b.思考:这是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吗?为什么?如果分割的份数越多,你会有什么发现?c.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从16等份到32等份再到64等份)。3.观察比较,推导公式。a.小组讨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b.根据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想,老师完成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第三篇】设计说明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伊始,为学生创设“圆柱形橡皮泥的体积你会求吗?”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找到解决的方法。这样的设计不仅自然渗透了圆柱(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还让学生体会到可以有许多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2.实践操作,促进知识迁移。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来源于大量的实践活动。动手操作不但能使学生获得感性的体验,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本设计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充分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合理性,充分认识到图形转化过程中形变而质不变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在把旧知迁移、发展、转化、构建为新知的同时,动手操作、观察参考资料,少熬夜!及归纳能力也得到极大的提高。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学具教学过程第1课时圆柱的体积(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一块圆柱形橡皮泥。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现在我想知道这块圆柱形橡皮泥的体积是多少,你有好的办法吗?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预设生1:可以把这块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来解决。生2:可以把它放到量杯中,计算上升的水的体积。3.引入新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很多方法,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究。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去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新知探究1.利用知识的迁移,猜想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1)提出猜想。师:在刚才的问题中同学们提出可以将圆柱形橡皮泥捏成长方体,这时会有什么变化?(形状变了,体积没变)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大家猜一猜:圆柱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高吗?(2)学生讨论、交流。2.探究算法。(1)提出问题:能不能借鉴把圆转化为长方形的方法,把手中的圆柱形学具转化为长方体?(2)动手操作: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3)汇报交流:介绍自己的转化方法。(结合学生回答,课件演示转化过程:先沿圆柱底面的半径把圆柱平均分成16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4)引导学生明确:由于我们分得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分得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课件演示将圆柱分成更多等份并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的过程)(5)汇报发现。①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②长方体的底面积、高分别与圆柱的底面积、高有什么关系?参考资料,少熬夜!③长方体的体积等于什么?圆柱呢?3.总结公式。(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圆柱通过分割、拼组,可以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相等,高与圆柱的高相等。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2)说一说,怎样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学生反馈:V=sh)(3)如果已知d、r、c和h,怎样求圆柱的体积?求圆柱体积的直接条件是s、h,间接条件是d、r和c,所以圆柱的体积公式也可以表示为V=πr2h、V=πh、V=πh。(4)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一样,都是直柱体,你能总结出求它们的体积的统一计算方法吗?(直柱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数学教案【第四篇】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8页至第9页。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柱体的特征,掌握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后面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分析:学生已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圆柱的体积这节课化的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突破重、难点。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先利用教具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合作探究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技能。2、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大胆猜想和验证获得新知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转化思想。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学过程:出示教学情境:一个杯子能装多少水呢?想一想: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形状?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参考资料,少熬夜!水的体积?让学生讨论得出:把杯子里的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只要量出相关数据,就能求出水的体积;倒入量筒里直接得到水的体积。(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圆柱形杯子里的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使形状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只要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就知道水的体积。)出示第二情境:圆柱形的木柱子的体积是多少?用这种方法还行吗?怎么办?(设计意图:创设问题
本文标题:数学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523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