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章石油产业政府规制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张明石油产业经济学本章框架5.1政府规制的一般考察5.2石油产业政府规制的国际经验5.3中国石油产业政府规制改革与发展5.1政府规制的一般考察5.1.1政府规制的理论依据5.1.2垄断性产业的政府规制5.1.3石油产业政府规制的依据5.1.1政府规制的理论依据(1)政府规制的定义、类型及目标(2)政府规制的研究路径(3)政府规制的理论变迁(1)政府规制的定义、类型及目标植草益(うえくさます)个人经历:生于1937年4月,是日本著名的产业经济学家。毕业于庆应大学(KeioUniversity),在毕业后担任庆应大学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在1967年获得经济学的博士学位。以后担任东京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研究主题:一,工业组织理论中的工业集聚,垄断和定价策略;二,公共管制中的价格管制,进入管制和反管制理论;三,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中的价格改革和工业政策实施理论。研究成果:《日本的工业组织》(布鲁金斯研究所,1976)《工业组织(1981)》《公众规制经济学(1991)》规制理论的发展规制regulation放松规制deregulation再规制reregulation政府规制的类型政府规制的目标我国部分产业的政府规制(2)规制理论研究路径的演进规制理论的研究主题市场失灵与政府的矫正措施检验规制政策的效果,政府干预是否有效寻求规制政策的政治原因规制中的激励问题(3)规制理论的理论变迁公共规制利益理论利益集团规制理论激励性规制理论规制框架下的竞争理论A公共利益规制理论(thepublicinteresttheoryofregulation)自亚当·斯密以来,公共利益规制理论就出现了,成为规制理论的逻辑起点。主要内容:是一种建立在规范分析框架基础上的理论,以市场失灵理论和福利经济学为基础,将市场失灵作为政府规制的动因,把政府看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应公众矫正市场活动带来的无效率和不公平的要求来提供规制,以保护公众的利益,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缺陷:现实社会中大量被规制的产业既不是自然垄断的产业,也不具有外部性。(B)利益集团规制理论(theinterestgrouptheoryofregulation)利益集团规制理论强调利益集团通过寻求规制来增进他们(私人)的利益,从而强调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是在第三个研究主题“寻求规制政策的政治原因”下产生的。这一主题由前两个研究主题所诱发,即对规制效果的检验导致一些经济学家对传统规制信念的动摇,而相信在市场失灵的背后有其他原因导致规制的产生。规制俘获理论(thecapturetheo-ryofRegulation)对19世纪末美国规制历史特别是1887年州际商业委员会(ICC)对铁路运价规制的回顾,揭示出规制与市场失灵并不太相关。至少到20世纪60年代,从规制的经验来看,规制是朝着有利于生产者的方向发展的,规制提高了产业内厂商的利润。在潜在竞争产业,如货车业和出租车产业,规制允许定价高于成本且阻止进入者。在自然垄断产业如电力事业,有事实表明规制对于价格作用甚微,因此该产业能赚取正常利润之上的利润。规制有利于生产者得到了经验证据的支持。规制俘获理论(thecapturetheo-ryofRegulation)规制俘获理论(thecapturetheo-ryofRegulation)是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最早雏形。它认为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规制的供给是应产业对规制的需求(立法者被产业俘获),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规制机构逐渐被产业控制(规制者被产业俘获)。在某种程度上,它比公共利益规制理论更符合规制经验观察更具说服力。对规制俘虏理论的评价缺陷:缺乏理论基础,无法解释利益集团如何控制或影响规制;无法解释现实中规制机构经常促进的是消费者的利益而不是被规制产业的利益等现象。规制俘获理论的缺陷被规制经济理论和新规制经济理论所完善规制经济理论规制经济理论建立在规制俘获理论的基础上,将政治行为纳入到经济学的供求分析框架下,有力地解释了利益集团如何控制或影响规制。该理论由施蒂格勒开创,后经佩尔兹曼、贝克尔等人加以发展和完善。规制经济理论使用经济学标准的供求分析方法推导规制的产生,使利益集团规制理论更简洁,更难以边缘化。斯蒂格勒乔治·斯蒂格勒(GeorgeJosephStigler,1911--1991),是美国经济学家、经济学史家,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勒在1971年发表的《经济规制论》一文中提出,规制通常是产业自己争取来的,规制的设计和实施主要是为规制产业自己服务的。并用经济学方法分析了规制的产生,指出规制是经济系统的一个内生变量,规制的真正动机是政治家对规制的供给与产业部门对规制的需求相结合,以各自谋求自利益的最大化。对规制经济理论的评价理论缺陷:过分强调利益集团的作用,忽视规制者的作用;无法有效地解释放松规制;忽视信息不对称,缺乏委托-代理理论,从而无法解释规制者的自由裁度权以及利益集团的利益和权力所在。这些理论缺陷分别由新近发展的新规制经济理论、内生规制变迁理论、利益集团政治的委托—代理理论加以弥补。C激励性规制理论(theincentivetheoryofregulation)激励性规制理论不像传统规制理论那样关注特定的规制制度,而是主要考虑规制环境的信息结构(信息不对称)以及规制者与被规制者的对策性互动,在此条件下,沿着机制设计文献的传统,以刻画政府最优规制为目的,设计激励机制。它是在第四个研究主题规制中的激励问题”下产生的,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传统规制理论自身发展面临危机:忽视信息不对称,由此设计的规制方案应用于实践时无效率外因表现为:信息经济学和其框架下的委托-代理理论等得到迅速发展,为分析规制问题提供新的工具;实践层面发生声势浩大的放松规制运动的推动D规制框架下的竞争理论(thecompetitiontheoryunderaregulatoryframework)规制框架下的竞争理论的产生与第二个研究主题“检验规制政策的效果,并试图回答政府干预是否有效”有关。这一主题起因于人们对传统规制信念的质疑,自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来它逐渐成为规制理论研究相对活跃的一个领域。按照引入规制领域或产生的时间来说,规制框架下的竞争理论主要包括特许经营权竞标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标尺竞争理论、直接竞争理论等。参考文献:张红风西方政府规制理论变迁的内在逻辑及其启示.教学与研究,2006(5)5.1.2垄断性产业的政府规制(1)垄断性产业的基本特征(2)垄断性产业的规制需求(3)垄断性产业的主要规制政策(1)垄断性产业的基本特征技术特征----网络性产业必须借助有形(物理)的或无形的网络系统,才能将产品或服务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实现最终消费。网络性产业特点:需要巨大的投资;投资回报期较长;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大。经济特征----自然垄断产业如果一家企业能比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以较低的成本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或一组产品,则存在成本弱增性,相应地,企业所在的产业就是自然垄断产业。(2)垄断性产业的规制需求抑制企业制定垄断价格,维护社会分配效率;防止破坏性竞争,保证社会生产效率和供应稳定;制约垄断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解决垄断性产业的外部性问题。(3)垄断性产业的主要规制政策①价格规制政策②进入规制政策③联网规制政策④质量规制政策⑤对企业内部业务间交叉补贴行为的规制政策①价格规制政策价格规制促进社会分配效率维护企业发展潜力刺激企业生产效率A美国的投资回报率价格规制政策模型:R(p・q)=C+S(RB)R为企业收入函数,它决定于产品价格(p)和数量(q);C为成本费用(如工资、税收和折旧等);S为政府规定的投资回报率;RB为投资回报率基数(RateBase),即企业的资本投资总额。规制价格(P)等于企业总收入(R)除以总产量(Q)B英国的最高限价规制政策RPI-X模型RPI表示零售价格指数(RetailPriceIndex),即通货膨胀率;X是由规制者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效率增长的百分比企业在任何一年中制定的名义价格取决于RPI和X的相对值;政府和企业谈判的焦点是X值的确定问题③联网规制政策中国电信行业联网规制政策如果各网络所有者之间的竞争是一种完全竞争,企业为了使尽可能多的消费者能通过本企业的网络获得服务,从而扩大企业的市场覆盖面,它们会出于互利而自动产生实行联网的刺激。在某个网络经营企业具有市场垄断地位的情况下,企业之间就不能自动实行联网。因为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为了保持其市场垄断地位,它只希望通过自身的网络向本企业的顾客提供服务。而且,垄断企业完全有能力通过拒绝与其他竞争企业联网而排斥竞争者。联网规制政策新企业进人垄断性产业后,与产业内原有主导性企业之间的竞争效果关键取决于企业之间的联网条件。联网条件的决定权不能掌握在主导性企业手中,而应当纳入政府规制的范围。政府对联网规制的目标和政策措施:通过制定有关联网规制价格和联网条件,从政策上保证有关企业有同等权利,并以合理的价格使用网络,使网络成为垄断性产业的公共通道。5.1.3石油产业政府规制的依据石油产业政府规制是指国家根据有关法律,授权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规定或条例。这些法令和规定的目的,在于对石油企业的有关行为加以规范与制约,使石油产业业务活动纳入正规,建立一个安全且健全的石油生产经营体系,公正有效的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石油产业的双重性石油产业自然垄断性竞争性①石油是稀缺资源②油气管输受到网络供应系统的规模效应③石油产业具有很强的范围经济效益性④石油产业资产沉淀费用高①石油产业提供私人产品②石油资源可支撑、多家公司生存③石油产业下游环节多属于竞争性领域④石油产业面临着与进入者、消费者、替代品、供方企业的竞争由于石油产业存在着显著的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因素,加之石油产业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不确定性和交易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的存在,使石油产业面临更大的风险因素,更容易受到“市场失灵”的冲击,进而导致石油产业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为此,要消除石油产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市场失灵”,使各个利益主体及整个社会免受利益、效率和一般福利损失,并改善石油产业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率,客观上需要政府通过制定一定的石油产业规制政策加强对石油产业的监督管理。5.2石油产业政府规制的国际经验5.2.1国外石油产业政府规制体系5.2.2美国政府对石油产业的规制5.2.3英国政府对石油产业的规制5.2.4印度政府对石油产业的规制国外政府石油产业规制改革对比5.2.1国外石油产业政府规制体系国家立法机构政府部门石油产业政府规制机构石油中介组织石油企业五大参与主体国外石油产业政府规制体系的主要特点明确的石油产业主管部门依法设立相对独立的石油产业规制机构实施规制的范围和力度与市场发育程度紧密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发挥重要作用明确的石油产业主管部门美国能源部、加拿大自然资源部、英国贸工部、挪威石油与能源部等。它们管理石油产业的职责大体相同,主要负责:制定石油产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国家石油安全战略;制定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政策;制定石油市场规则;促进石油科技进步;推动和实现石油产业与健康、安全、环境协调发展。依法设立相对独立的石油产业规制机构行政司法立法欧美国家制度大厦的根基-------三权分立政府对石油产业的管理实行制定政策与执行规制相对分离的管理体制石油产业政府规制机构有明确的组织法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从业人员任职资格有严格的规定,负责人由总统(总督、首相)或政府部长任命。规制机构的操作透明公开,同时,又受到法规的约束和公众的监督。规制机构有独立的财政渠道,其预算由议会或政府审批,经费主要来源于依法从相关企业收取的费用。石油产业规制机构功能①对矿权和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规制;②对石油市场的运行实行监控;③组织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并监督实施;④对行业重要公共设施和重大项目实行规制⑤负责行业基础数
本文标题:石油经济第五章5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54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