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股票报告 > 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流程介绍
贷款难观点李稻葵:降息难解中小企业贷款难2012-06-12国际商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对于长期遭受融资之痛的中小企业而言,是否意味着贷款难的潘多拉魔咒被解除了?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原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降息对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并不能带来多大的实际效果。李稻葵分析指出,此次降息最主要的目的有两个,一方面,通过降息政策,短期内稳定市场预期,防止经济增速下降过快;另一方面,存款利率首次被允许上浮,扩大了利率浮动空间,开启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降息,可以降低贷款者的还贷利息,降低了借贷者的借贷成本,所以无论对贷款企业还是贷款购房户而言,无疑都是一个利好。不过,李稻葵表示,降息本身并不能让中小企业贷款增加,更无法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他指出,诸多中小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不是贷款成本的问题,而是能不能贷到款的问题,如果企业连款都无法贷到,那降不降息与这些企业并无直接关系。“此次降息的目标性很强,就是要帮助实体经济,缓解增速下降带来的痛苦。”李稻葵表示,此次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是要防止经济过快下降。而且降息有两大背景条件,一是国际上都在降息,热钱流入中国的压力不是很大;二是中国的通胀压力有所放缓,为降息和利率浮动空间的调整创造了良机。不过,李稻葵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贷款难题的解决,如果要解决这一问题,还得采取其他扶植政策,比如推动中小企业改革、给中小企业减税、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门槛,或者放宽企业进入一些领域的空间,只有各种政策混在一块才能取得好效果。对于降息之后将出台何种政策,李稻葵分析指出,后续货币政策调整,可能会更加集中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因为短期来看,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经济的影响效果要比降息更快。对于调整的时间,李稻葵表示,这得走一步看一步,根据最新的经济走势才能作出具体的判定。井水明:小微企业遭遇“下坡路”亟需政府提升“造血”功能2012-06-26证券时报近日,交通银行和复旦大学联合发布最新中国中小微企业成长指数。报告显示,在外部环境恶化和内部环境紧缩的两难局面之下,中国中小微企业的成长指数为96.91,较前一次调查有所下降。小微企业成长遇到了“下坡路”。从区域来看,华北、西南、西北经济属于相对落后的三大地区,出于区域自身经济发展的限制,区域内的中小微企业比之沿海地区的,在规模和盈利能力等多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从行业来看,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造纸印刷业和批发零售业最为突出。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所遇到最大困难主要在于3个方面:人才匮乏及人力成本上升、产品同质化造成的利润空间压缩以及融资困难。从企业对比来看,国内大企业凭技术、资本和人才的优势,占领着产业链的高端环节,而中小微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不强、高端和领军人才不足等局面尚未根本改观。无法回避的事实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企业由于受原材料成本上升、人力成本上升、税费负担偏重、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加上小微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的缺损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一直是中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困扰和阻碍,小微企业的日子不好过,甚至于遭遇非常艰难的困境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机制转型背景下,暴露出政府对小微企业地位认识不足而导致政府金融支持的滞后性,即政府已有的金融支持滞后于小微企业的需求。因此,为切实提升小微企业的“造血”功能,当前政府当务之急是应筹划自身的“储血”准备。其一,政府应设立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管理部门。在美国,政府对小微企业的管理与服务提升到专业化的水平。专门设立小微企业管理局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尤其是解决小微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商业性的融资对小微企业来说较为困难,就需要政府作为小微企业融资的纽带,对其进行扶持。小微企业管理部门可以以政府信誉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由其制定宏观指导政策,通过对银行的窗口指导和监督,引导资金投向小微企业,确保了小微企业在生存与发展过程始终有政府作坚强后盾。介于美国的经验,我国也应该设立小微企业最高管理机构,通过专门的管理与服务,真正切实深入地去了解和研究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窘况及实践发展中资金需求的特点,从而制定出适合不同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金融支持制度与政策,使类型不一、层次迥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对政府金融支持的需求与政府给予的金融支持,真正实现“无缝对接”。其二,发展与小微企业相适应的小型金融机构。近几年,以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为主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不断大量涌现。但是,这些小型金融机构常常搞错了服务对象,一个劲地抱大企业、大客户、大项目的大腿,他们根本不把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放在眼里,造成了小企业只能转向地下钱庄来解贷款求生存的一时之难,无形之中增加了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严重制约了小企业生存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力量。在全市场化融资机制的基础上,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信贷支持体系,纠正这种市场失效。发展与小微企业相适应的小型金融机构来缓解小企业融资难的策略,则从信贷市场分级、细化的角度提出对小型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的定位,无疑对确保、缓解和支持小企业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融资服务保证。其三,构建引导、支持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机制。一是建立由政府主导的信用担保制度,拓宽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鼓励多种形式的资金进入;建立财政资金补偿制度或者通过资本金增值扩大资金规模,完善资金补偿机制;建立起再担保和再保险体系,实现全国性、省级和地市的逐级担保,对担保责任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再保险,从而消除担保机构后顾之忧,分散风险。二是建立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可获得经济政策优惠和经费补偿等激励,调动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强化对银行服务小微企业考核力度,银监会对银行为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作为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列入对银行领导目标考核之中,从政策层面激励银行把扩大放贷的力度转移到小微企业这个至关国家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上来。三是建立一整套规划和规范小微企业上市融资的管理制度,通过引导基金等方式刺激和规范社会民间资金流向小微企业,适时建立小微企业风险投资资金;鼓励引导小微企业技术改造、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快经济转型,政府应增加支持小微企业经营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引导社区中小银行、合作银行和民间资本规范运作,建立为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的制度;对小微企业和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银行实施税收和利率等方面的优惠,政府的市场准入法规应当给小微企业的创新产品留出席位等。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之根,避免小微企业在新一轮经济危机之下走“下坡路”的趋势,需要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通过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恢复活力,增强小微企业的实力,进而促进中国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条件,夯实基础。巴曙松:服务“小微企业”促金融转型发布时间:2012-5-31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高风险性与银行放贷的审慎性原则显著冲突。提高小微企业信贷的可获得性,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应尽量减少银行业风险防控的负外部性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从当前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现状来看,金融服务实体将成为未来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原则。金融与经济转型应良性互动金融业根植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必须与实体经济相协调,通过转变金融业发展理念,促进金融业自身快速发展,可以实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金融既是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又是资源配置、资金融通的工具。加强金融业经营模式转型,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促进消费、投资和出口均衡增长模式的转变、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这也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同时,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条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是一次深刻的经济变革,将对经济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而对金融业产生大量新的需求。例如,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扩大消费、中小企业发展、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会产生大量新的金融需求。这将推动金融服务实现如下关键性转变:一是金融部门从主要服务于大企业转向服务大企业和小企业并重,着力于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减轻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挤出。二是金融部门从主要服务制造业转向农业、制造业和服务并重,着力于强化对农业和服务业的支持,促进产业转型。服务小微是金融转型突破口从全球范围来看,小微企业贷款对于任何金融体系来说都是一个艰涩的命题。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高风险性与银行放贷的审慎性原则显著冲突,因此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小微企业能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数量都受到了很大限制。根据中华全国工商联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下企业中有90%的企业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而微小企业中95%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中国小微企业贷款难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在信贷紧缩中小微企业往往是首当其冲的被挤出对象。原因在于:第一,金融定价机制紊乱导致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不足。2011年以来,以数量调控工具为主的、稳中偏紧的货币环境有利于大企业发挥信贷条件优势。同时,由于利率水平整体较低,无法反映实际的资金成本,使得大小企业在资金使用效率上的差异无法得到体现。第二,银行传统的抵押信贷方式导致对轻资产的小微企业支持不足。现有的银行融资体系习惯于资本密集、重资产的工业企业,企业需要拥有足够的固定资产进行抵押才能从银行获得贷款。而小微企业往往集中在流通商贸、服务业等轻资产的行业,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产业升级是重要的内容,中国经济正在从依赖资源粗放投入的传统制造产业转向集约发展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均衡的产业结构,普遍特征是从重资产转向轻重资产并存,从有形资产转向无形和有形资产并存。这对于银行在缺少抵押品的情况下提高风险甄别、定价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也是银行经营开始逐步分化差异的起点。小微企业作为轻资产的信贷对象,同时其风险特征又能够充分体现利率差异化,无疑是银行寻求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对银行来说,服务小微企业也是在当前资本约束不断强化背景下的现实选择。过去以量补价、以外延扩张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经营模式过度消耗资本占用,难以持续,从而倒逼银行调整业务结构和赢利模式,转向资本节约的多元化业务模式。《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规定,中小企业贷款在权重法下适用75%的优惠风险权重,在内部评级法下比照零售贷款适用优惠的资本监管要求。对于面临较大资本缺口的银行业而言,服务小微企业显然还有降低资本消耗的现实意义。一些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做出了积极探索。例如,民生银行定位于“小微企业银行”,从商贷通到小微金融2.0,不断创新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手段,并成立了服装、翡翠、水产、石材、茶叶等特色行业的专业支行。截至2011年底,民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达到2400亿元,贷款户达到14万户,支持了150万人的就业,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之一。风险定价引导银行服务小微小微企业本身具有规模小、收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贷款违约率高、缺乏合格抵押品等特征,作为风险厌恶的银行对其贷款的成本和风险溢价相应较高。从金融机构的成本、风险和收益匹配角度来看,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并不符合大型银行最优的市场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特别是在信贷资源配置比较紧张的条件下,信贷配给向经营风险相对较小、谈判能力更高点的企业倾斜,使得银行贷款更偏好大型国有企业,大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的优势更加明显,小微企业面临较为严峻的信贷挤出压力。要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有以下几个可选途径:一是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多层次信贷市场,大力发展小型金融机构。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具有天然的对接性,能够为小微企业提供“量体裁衣”的服务。二是让资金价格“随行就市”,根据“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真实反映银行在小微企业提供信贷中承担的风险及成本。三是提高小微企业信贷的风险容忍度,
本文标题: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流程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55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