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四节科技工业园区的区域经济•科技工业园区是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模式,他解决了科技与经济相脱离的,具有人才、科技、知识的优势。•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台湾省的新竹一、建立科技工业园区的意义2•难题,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增长极),是经济实现突发式、跨越式、阶跃式的发展模式。3二、科技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1.产业发展应围绕科技园区总体发展目标科技工业园区建设的目标是要密切跟踪国际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趋势,借鉴国际科技园区成功经验,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为,以改革、开放促发展,把科技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推动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科技、教育、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具有强大创新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基地;面向全国的科技成果孵化和辐射基地;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科技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42.产业发展应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区域经济的本质和方向是知识经济,是以创新经济为导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经济。发展区域经济,核心在于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增值高的服务业,其内涵是以高增值、数字化和知识化为特征。原发性技术创新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国家十分重视。①高新技术产业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②科技园区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增长极;③要带动起与经济结构升级和优化。5•科技工业园区的优势在于创新资源的集聚,我们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众所周知,中关村是全国智力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这里有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高等院校68家,在校学生30万人;有以中科院研究院所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科研机构213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的36%;这里集聚着各类科技人员38万人,其中直接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开发、技术服务、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的科技产业人员达15万人;这里每年产生数千项辐射全国的科研成果,经技术市场登记的技术合同交易额就达30亿元;自1994年以来,已有微软、IBM、英特尔、摩托罗拉、惠普、诺基亚等多家著名跨国公司在中关村建立研发机构。伴随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区域环境的改善,科技资源集聚的优势必将进一步得到加强。3.产业发展应以区域资源优势为基础6三、科技工业园区的政策与机制在科技工业园区内真正建立起人才激励、要素流动、市场选择和“政、产、学、研”互动四种机制,形成具有市场化、网络化、国际化、信息化和制度化五个特征的区域创新体系。7•(1)人才激励机制。权利与责任的协调;委托代理制度的完善;注重公平的多元化分配制度的建立;承认人力资本和技术这一重要的生产力。•(2)要素流动机制。人、财、物的流动在我国难度较大,但必须努力去做。•(3)市场选择机制。市场机制实质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不是者淘汰。淘汰旧的管理体制、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制度。•(4)“政、产、学、研”互动机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产学研紧密结合。1.建立四种机制8•(l)市场化特征。•(2)网络化特征。•(3)国际化特征。•(4)信息化特征。•(5)制度化特征。2.形成五个特征9科技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我国现在的问题是,占地太多,而且占的都是好地,仅全国开发区规划面积就达3.5万平方公里,而圈占的耕地中有43%闲置。在全国3800多个开发区里,经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仅1251个。大量未经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并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些地方随意批租土地,有的甚至还实行减免地价或“零地价”的“优惠政策”;许多城镇盲目征地之风,片面追求城区规模的扩张,大肆征地建工业园区。10•(1)改革产权制度,形成人才激励机制;•(2)改善投融资体制,建立风险投资的筹集与退出机制;•(3)调整产业政策,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4)强化“政、产、学、研”间的合作与联合;•(5)大力推动创业中介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6)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管理体制等。3.政策建议11世界科学园区案例研究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技城台湾-新竹科学园区中国-武汉12基本情况形成时间:20世纪50年代占地面积:硅谷位于加利福尼亚北部旧金山市的圣克拉拉县(SantaClara)中,它是一个长约30英里,宽约10英里的半岛人口:3833487规模:拥有高科技公司16600家,提供技术岗位566700个(2001年)收入水平:技术人员平均年薪为101000美元;非技术人员平均年薪为44400美元失业率:7.3%知名租户:私人公司:CalientNetworks;INKRANetworks;上市公司:AppleComputer;SiebelSystems;SunMicrosystems周边大学: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等数据来源:RegionalEconomicSurvey-SiliconValley13硅谷的地理位置斯坦福大学:起初该区的技术研究主要在斯坦福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研究园中进行,在该区的东南方向,许多半导体公司被安置于类似“太阳谷”及“山地风景”这样一些园区内圣克拉拉县伯克利大学硅谷第一家公司PaloAlto所在地14硅谷聚集了逾16600家高科技公司,其中约有1000余家将总部设在硅谷15硅谷的发展历程同斯坦福大学的变迁,以及美国经济的兴衰息息相关1920193019401950196019701980斯坦福从MIT引进电子工程教授FrederickTerman,即后来的“硅谷之父”,积极鼓励学生在学校附近创业1937年PaloAlto公司在车库里诞生,生产音频振荡器audio-oscillator斯坦福大学开始实行一系列革命性的工作方式,为创业者提供免租金的实验室和额外资助,作为回报,学校分得这些公司的部分收益–“获奖合作计划”:毕业生可以更新特长–SRI(TheStanfordResearchInstitute):推动非营利性的研究–TheStanfordIndustrialPark(1951)成立:通用电气、柯达等公司入驻洛克希德帮助学校建立航天航空系,斯坦福给予技术指导和员工培训。IBM、NASA和施乐公司的研发机构也加入Intel公司在硅谷诞生,制造的芯片成为行业标准,从小规模定制发展到大规模生产Intel引入CPU70年代中期,一些学生开始研制个人电脑;Apple电脑公司在1976年诞生经济萧条,大学毕业生面临工作机会少的问题大萧条时期开始二战开始Terman教授成功地从华盛顿政府手中获取了大量政府合同美国社会进入战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斯坦福大学希望开发工业园区但面临资金短缺,它将大量不能变卖的闲置土地长期租给公司而换取部分股权国防工业如航空、航天和电子极大刺激了硅谷的发展硅半导体材料的应用替代了电子真空管,半导体工业产生1964年,冷战智囊团提出互联网络的设想PC时代开始美国经济相关议题硅谷历史上的里程碑年份电子管设备微波设备硅半导体晶体管集成电路微机互联网软件16硅谷的发展历程同斯坦福大学的变迁,以及美国经济的兴衰息息相关1980199020001982年IBM公司成立。PC的发展也推动了外围设备和系统软件的研发和生产Sun,Cisco,Netscape等公司的诞生将硅谷带入互联网时代芯片价格下跌导致电脑家庭化和个人化,微机市场全面展开美国经济相关议题硅谷历史上的里程碑年份电子管设备微波设备硅半导体晶体管集成电路微机互联网软件17硅谷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国防工业集成电路个人电脑互联网价值增加数据来源:SiliconValleyEdge18近十年硅谷工作岗位增长最多的是软件业、技术相关服务和计算机硬件计算机/通信半导体/半导体设备国防/航空软件生物科技销售/工程/服务19922001140120100806040200工作数(千人)数据来源:CaliforniaEmploymentDevelopmentDepartment,CollaborativeEconomics19根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NVCA)的统计,硅谷吸收了全美三分之一的风险投资,并吸引了世界上最大的风险投资公司在其中落户数据来源:MoneyTreeSurvey:PriceWaterhouseCoopers,VentureEconomicsandtheNationalCapitalAssociation*Estimate-硅谷企业历年吸收的风险投资-百万美元20吸引风险投资数额最大的是软件公司数据来源:MoneyTreeSurvey:PriceWaterhouseCoopers,VentureEconomicsandtheNationalCapitalAssociation-按行业硅谷企业吸收风险投资比例-19%19%软件网络设备电信IT服务电子和计算机设备半导体医疗设备生物技术其他服务业22%19%13%10%5%9%8%7%6%1%IT行业共吸收69%的风险投资21关键推动力学术推动来自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作为科技核心所提供技术和服务人才是硅谷经济的直接推动军事推动50、60年代起,美国国防工业的需求成为巨大推动力;据统计由国防机构所订购的半导体数量占该地总产量五分之二的比率企业家的投资热情一批金融家和学者向以研究为基础的企业提供资金,力求利用在战争中开发的新技术,掀起银行、保险公司和私人投资的热潮22硅谷模式的关键成功要素学术/人才源泉创业氛围政府支持举例–灵活的工业体制–使创业精神转化为科技创新的环境条件–鼓励创新、分享、学习和容忍失败的商业哲学–良好的人际网络风险投资–与硅谷内外风险投资基金的紧密联系–获得风险投资的消息渠道–每年吸纳风险投资约150亿美元–制定公司运营规则–购买公司产品–充当融资者和早期开发者–国际领先的研究型大学和本地企业的紧密关系–区内具有经验的工程师和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管理人员–高质量、高度流动的人才专业化的服务支持–知识产权律师–房地产开发商–吸引投资的网络–基于网络的技术合作23世界科学园区案例研究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台湾-新竹科学园区24基本情况创建时间:1960年愿景:筑波科学城的目标是推动科学和技术发展,成为建立在全国研究机构和筑波大学基础上的领先的研究和高等教育中心目的:筑波科学城帮助缓解东京拥挤的环境,平衡东京大都市地区的发展定位: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规模:现有人口18.9万,规划人口35万,其中研究教育区人口6.6万,规划10万,周围郊区现有12.3万人,规划25万管理模式:建设资金全由政府承担研究教育机构国家研究教育机构:46所国家研究教育机构,主要涉及教育、建设、科学和工程、生物和通用(commonuse)约1.3万名员工为这些机构服务,其中8500名是研究员,大约占日本国家研究机构预算和人员私人研究机构:在工业园区和周边郊区有许多私人研究机构,它们的研究领域主要在医药、化学、电子电气、机械工程、建设等,大约4500名研究员在私人研究机构中工作25区位日本筑波科学城位于东京东北约60公里处,北依筑波山,东临日本第二大湖霞个浦,距国际机场40公里筑波科学城面积284平方公里,不仅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而且交通发达,有完善的公路和铁路网络城市规划和发展研究教育区研究教育区位于筑波科学城中心,大约占地27平方公里,是一个全面规划的城市,聚集了国家研究和教育机构。内部公共服务区、居住区、公园齐全,主要道路沿南北和东西方向,并建有先进的基础设施,例如市政管线、社区中央供热和空调系统、有限电视系统、通信设施、人行系统、一个大型购物中心、一个图书馆、一个博物馆,以及作为整个城市标志的筑波中心。郊区郊区占地约257平方公里,计划沿新Joban干线周边地区进行城镇化开发,同时保留自然和乡村环境,这里聚集大量的私人研究机构。开发计划随着“新Joban干线”和“Ken-oDo”(大都市内部城市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1996年科学和技术基本规划的颁布,根据“筑波科学城建设法案”修改的规划方案指导新的发展阶段(筑波第三阶段开发)。1996年7月,“筑波科学城区域
本文标题:科技工业园区域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60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