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数一数》教案【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数一数》教案【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数一数》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数一数》教学设计【第一篇】活动目标:1.根据图片理解、学习数字童谣,尝试正确使用数量词。2.在感受、理解童谣句式特点的基础上学习创编童谣。活动准备:童谣图片五张(如图所示)。活动过程:1.观察图片,理解童谣内容。(1)观察、讲述图片。(教师在幼儿观察讲述时,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数量词。)(2)按照数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图片。2.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童谣。(1)尝试在教师的提示下根据图片学念童谣。(2)幼儿自主根据图片的提示念童谣。3.迁移经验创编童谣。(1)讨论创编要求。★指导语:先在心里想一想,然后试着像我们刚才念的童谣一样说出来。(2)进行想象,创编童谣。资料链接:数一数一条虫,两条虫,小虫喜欢钻洞洞。三头猪,四头猪,肥猪睡觉打呼噜。五匹马,六匹马,马儿一跑呱哒哒。七只鸡,八只鸡,母鸡生蛋咯咯哒。九朵花,十朵花,桃花树下是我家。《数一数》教学设计【第二篇】活动目标:1、知道10以内数的名称和顺序。2、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活动准备:数学挂图《数一数》活动过程:一、观察挂图《数一数》1、看一看,画面上有哪些动物,分别说出动物的名称。2、数一数,图中每种动物的数量各有几个。3、说一说,引导幼儿按动物数量的多少说出每种动物的名字。参考资料,少熬夜!4、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数一数》,引导幼儿掌握数词和量词。二、观察画册《数一数》1、引导幼儿观看画册,指读儿歌。2、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讲述小动物的故事。三、手指游戏“十个手指头”1、教师说儿歌《十个手指头》,幼儿跟读。2、教师启发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创编动作。3、幼儿自由表演儿歌。日常生活教育及区域活动投放材料:1、引导幼儿观察《看猴山》1)、说出猴山上有多少只猴子。2)、数一数,树上有几只猴子,荡秋千的小猴有几只,梯子上的小猴有几只等。3)、说一说,山上的猴子多还是山下的猴子多。4)、找一找,与照片上相同的小猴子是哪只,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在数学活动区,引导幼儿根据数字卡片取出物品数量,学习物品与数字的对应。家园共育:儿歌有明快的节奏,念起来顺口,容易记住,可以提高孩子学习数数的兴趣。家长在教孩子学习口头数数时,可以用一些简短的数数儿歌,如《数字歌》等。附:数一数一头象,两只虎,三只熊猫四只鹿,五匹马,六只鸭,七只小侯八只兔,九条金鱼十只鼠,大家都来数一数。十个手指头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跟头;七八九,拍皮球;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数字歌一一一,一只小鸡叽叽叽;二二二,二只小狗汪汪汪;三三三,三只绵羊咩咩咩;四四四,四只老鼠吱吱吱;五,五只布谷咕咕咕;六六六,六只小鸭嘎嘎嘎;七七七,七只蟋蟀唧唧唧;八八八,八只青蛙呱呱呱;参考资料,少熬夜!九九九,九只斑鸠啾啾啾;十十十,十只蜜蜂嗡嗡嗡。数学《数一数》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3.知道用乘法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教材分析:本节课“数一数”是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它从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的技能)出发,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的过程,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有4个数数的问题,其中熊猫、圆片和方格都是方阵排列的;苹果是分堆摆放的。应注意到“数熊猫”和“数圆片”教材所用的方法不同,前者是跳着数的方法,后者先数一排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先数一列几个再数有几列)。“数方格”给学生提供了应用前面数数活动的经验、独立解决问题与交流的机会。“数苹果”的重点在于如何计算冗长的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教学重点: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教学难点: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从前往后数一数我们班的课桌,一共有几排?每一排坐几个小朋友?再从左往右数一数,课桌有几列?每一列有几个小朋友?(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指名两位学生分别说一说,体会什么是“排”,什么是“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结合“数数”的活动,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活动一:数一数熊猫有几个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页)第一个情境图。师:这些熊猫跟我们教室里的课桌一样,排列得非常整齐有序。这些熊猫摆成了几排,几列?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个熊猫,你有什参考资料,少熬夜!么好办法?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进行小组交流。师:把你想的好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好办法。3.请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1)有的孩子可能是一个一个地数,有的是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跳着数。(2)请两位能跳着数的学生(一个是一排一排地数的,另一个是一列一列地数的)到实物投影仪前演示,一边指一边数。(3)师:一排一排地数,是5个5个地数,大家再数数看共有几个5?一共是多少?(生:1个5,2个5,3个5,一共是15。)(4)师:刚才这样数数计算的过程,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达:5+5+5=15(板书)。(5)师:那么,一列一列地数的计算过程,你们能写出一个算式来表达吗?大家再数一数,然后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3+3+3+3+3=15),请一位同学到黑板来写算式。(6)可能有孩子别出心裁地提出:还可以2个2个地数,一共有7个2,最后再加上1也是15个。老师要肯定这种数法也是对的,特别是数一堆无序排列的东西的时候,这种方法很管用。但是遇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人们还是习惯于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活动二:数一数圆片有几个1.学生独立观察(教材第2页)第2个情境图,应用从“活动一”学到的方法数一数圆片有多少个,并在草稿本上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怎样列出算式。3.再请学生认真地看一看,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数的,比较一下两种不同的数法所对应的算式有什么区别。4.教师板书,表示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区别:6+6+6+6(有4排,每排6个)=24(个)4+4+4+4+4+4(有6列,每列4个)=24(个)活动三:数一数有多少个方格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反馈:说说你是怎样数的?怎样列式?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师:认真观察我们列出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每个算式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活动四:数一数苹果有多少个1.学生独立解决教材第3页第4题。2.把问题引申,进一步要求学生写出计算6盘、10盘、15盘苹果的连加算式并算出结果。3.就怎么计算15盘苹果有多少个,进行全班讨论交流。3+3+3+3+3+3+3+3+3+3+3+3+3+3+3=?参考资料,少熬夜!算法1:从左到右,逐次加3,得出45。算法2:从第一个3开始,3,6,9…3个3个地跳着数,数到最后一个3,得到45。算法3:3个3是9,15个3就是5个9,9+9+9+9+9=45。算法4:5个3是15,15个3就是3个15,15+15+15=45。(如果学生没想到算法3与算法4,教师可以介绍,它们的特点是简化了原来的连加算式。)4.进一步向学生提出:表示原来的算式有没有比算法4更简捷的方法呢?这是我们下一节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智慧老人说的一句话:“用乘法表示就方便了。”(制造了一个悬念,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三、总结:1.根据教室里座位排列(6排8列),在本子上列出计算全班人数的加法算式。完成的同学请举手做个象征胜利的手势,鼓励一下自己。2.让学生交流这堂课的体会和收获。教学反思:新课导入时,利用学生的座位这一生活资源,让孩子通过数一数体会列和排的区别,为后面的新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数熊猫和圆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充分地数和交流各自不同的数法,再次深入地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的连加算式。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觉得教师适当地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如:数熊猫时,教师先逐步引导学生列出横着数的加法算式:5+5+5=15,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列出竖着数的连加算式。在数圆片的活动中又引导学生阅读、比较数学课本中的两种不同方法,使得很多孩子都能从跳着数进一步发展为只数一排有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只数一列几个再数有几列)。在最后的数苹果活动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设计构思发生了偏离,大部分学生只能想到算法1和算法2,当老师想介绍算法3,算法4的时候,有部分超前学习的孩子叫嚷着用乘法来计算。本来设想用智慧老人的话设置一个悬念,可针对当时的情况教师只能改变设想,利用学生的回答进行下一节课的引导和铺垫。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有技巧地抓住学生的回答展开教学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案例点评:1、学生数数的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是抽象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基础。本课教学设计注意到教材中在处理4个数数活动时的区别:数熊猫时是跳着数的,数圆片时方法有所不同(数一排几个,有几排;或者数一列几个,有几排);通过这两个活动,体会不同的数法都有相应的算式表示。数方格时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交流。2、数苹果的活动设计有新意。让学生探索计算15个3参考资料,少熬夜!相加的算法,发现实施分组计算的策略,可以减少连加算式中加数的个数,使算式简化,让学生产生一种悬念:算式是否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下一节学习乘法打下基础。《数一数》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3.通过多种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教材分析本课是生活中的大数的第一课。首先,教材呈现了四幅图片,图片中的数据都是几百、几千的数目,学生发现这些数都比过去学过的大,在生活中存在很多像这样的大数,从而感受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然后,教材借助几何模型,使学生对千万的计数单位有直观的感受,并学习这两个计数单位。教材还安排了说一说的活动,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对一千、一万的实际意义有具体感受。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设备、坐标纸卡片若干、练习题卡片、晚报一张。〖教学设计(一)收集信息,进行交流1.课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大数,将百以上、万以内的数整理出来,万以上的数留待以后学习。2.新课开始之前组织学生分组交流,然后问:听了这么多生活中的大数,你有什么感想?除了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一、十、百以外,你在大数中发现新的计数单位了吗?一千、一万有多大?它们与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研究。(二)自主探究,认识大数1.引导学生观察小正方形卡片(1010格),问共有多少小格,是怎么知道的。小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引导学生在卡片后面写百。2.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卡片(10100格),它与一百格的卡片有什么关系?你知道这张卡片共有多少格吗?小结:10个一百是一千。引导学生在卡片后面写千。师:请大家想一想我校上早操时的情境,操场上师生的总人数约为一千人。你还知道哪些事物的数量约是一千或几千的吗?3.引导观察大正方形卡片(100100格),它与一千格的卡片有什么关系?你知道这张卡片上共有多少小格吗?小结:10个一千是一万,引导学生在卡片后面写万。师:请看这张报纸,这样的一版报纸大约有一万字。你还知道哪些事物的数量约是一万的吗?(三)引导填写数位顺序表参考资料,少熬夜!(四)练习1.每本数学书约有多少页纸?想想几本书合起来约有一千页纸,一万页纸垒起来约有多厚。2.有多少小格?出示915格(9个百、1个十、5个一)、9300格(9个千、3个百),引导学生数小格,并说明我校现有915名学生、我校占地面积约为9300米2
本文标题:《数一数》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609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