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穷人经济学2Microsoft Word 文档
穷人经济学童宏保原创|2005-08-2520:29|投票标签:经济学穷人当人按照经济的贫富来分类时世上只有两类人(三类),穷人和富人,抑或不贫不富的人。当经济学按照人的贫富来划分时,经济学就有了两种分类:穷人经济学与非穷人经济学。以往的经济学差不多都不是以穷人为对象的。因此研究穷人的经济学就有了新的意义。研究穷人经济学需要政府的推动,政策的支持。经济学更多的时候是趋利的。穷人的经济学是基于公平与正义的理论的。公平与正义的推动要靠政治行为使然。温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多次强调“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并且引用教育经济学祖师人力资本理论的缔造者、诺贝尔经济学得主舒尔茨的观点:“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这是政府对公平与正义的推动,是穷人的福祉所系。研究穷人的教育经济学是研究穷人经济学一道风景。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的穷人比例大,解决了中国的穷人问题也就解决了中国的发展问题、中国的主要问题。研究穷人经济学离不开穷人的教育问题。穷人的教育经济学问题应该讨论穷人如何接受教育、用多少钱为穷人办教育国家发展更快,经济效益更好,社会更安定团结。社会更能体现公平、公正和效率的统一。过去我们研究解决穷人的问题,只体现在对穷人的扶贫政策地简单落实上,简单的物质扶贫只是掩耳盗铃或强心注射,真正的扶贫是精神扶贫。只有从穷人的思想意识、移风易俗的日常行为、知识水平和工作生活技能等方面进行扶贫,才能彻底改变穷人的生存状态。把选择职业的技能教给穷人,把市场竞争的技能教给穷人,把致富的技能教给穷人也要把争取公平、公正的思想意识时事政策和法律法规教给穷人。不能让他们求助无人、救济无门;只有精神家园的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也只有这样穷人才会真的致富。只有穷人的致富才有国家的富裕、社会的富强。我国教育投资对老少边穷地区的转移支付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穷人教育的投资,是穷人教育经济学的大问题。因为只有让穷人有了起码的做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一个公民的基本素质保障了他们的生存问题才能谈得上其他的发展问题。穷人是不能只靠施舍生存和发展的。如果是那样,既是穷人的悲哀也是国家的悲哀。穷人的发展需要有强劲的动力。过去讲要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是这个道理。穷人发展的动力在哪里?穷人发展的动力来自自身的奋发图强、社会的大力支持和政府合理的制度安排。穷人的教育经济学既是帮助穷人致富的学问也是帮助穷人适应社会的学问。穷人的教育经济学不光是政府对穷人进行精神扶贫的经济学,穷人自身应该掌握自己的教育经济学帮助自己脱贫致富。另外应该有富人如何帮助穷人致富,要使穷人变仇视富人为感激富人。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只讲富人剥削穷人的理论,不讲富人资助穷人的理论。富人只要是合法取得的财富,穷人是没有理由仇视的,也不可以说就是剥削穷人所榨取的。绝大多数富人的成功是他们的智慧与辛劳的报答。其实在穷人的致富路上富人所起的更多的是积极的作用。在穷人的经济学里要设计一种制度经济让富人帮助穷人感到无上光荣,让穷人接受富人的资助知道无限感激。科学高效的劳动是穷人致富的根本。政府用教育帮助穷人脱贫致富要教育穷人获得知识技能,教育所有人劳动光荣、发家致富更光荣。劳动者万岁,劳动是社会生生不息、国家基业常青的动力。富人和穷人都是劳动者,有时候富人比穷人更辛苦、更具有劳动精神。只是富人在追求财富时可能穷人在追求无聊与闲适。劳动者的劳动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大凡富人在未成功之前可能体力劳动多于脑力劳动。等到功成名就之时脑力劳动多于体力劳动。穷人通常是日复一日的体力劳动。要想使穷人变福就要教育穷人转变劳动形式,由体力劳动走向脑力劳动。因为在一个“兴百姓苦,亡亦百姓苦”的年代里,穷人号称苦力即干苦力活的人。只有科技发达经济繁荣的社会才会诞生机械化的农民和操作电脑的工人。孔夫子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抛去价值观不论,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一个正常形态的社会里是不可能出现劳力者治人的,除非在监狱、在战场、在贫下中农“闹革命”的日子里。穷人期望着致富,国家也期望着富强。教育穷人致富了,国家也就自然富强了。深读“穷人经济学”2008年06月20日01:56[我来说两句][字号:大中小]来源:工人日报温家宝在连任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时,很有感情且又加重语气地提到一个词:“穷人经济学”。我的理解是,不懂或不关注“穷人经济学”,是很难理解一切经济现象的。此外,温总理在会上还不止一次提到一个词:“忧患意识”。我的理解是:在许许多多的忧患之情中,忧民是最重要也最宝贵的情愫。所谓忧民,其一就是对穷人经济状况的忧思。我在阅读不少专家、学者(特别是经济学家)的文章时,常常读到两个词,一个是“国民生产总值”,一个是“人均收入水平”。对后面的这个词,我尤其想得多。谁都知道,“人均收入”是把富人的收入和穷人的收入加在一起“平均”出来的。为此感到乐观并喜欢唱颂歌的当然首先是富人,在他们的眼中当然是形势一片大好,生存状态也“质量很高”。而听听穷人的话,却不一定相同。他们对经济上的“寡”和“不均”都会有怨言。而且,若干年后都可能如此。贫穷有两种,一种叫绝对贫穷,即连基本的、起码的生活必需品都难以满足。一种叫相对贫穷,意思是:虽然社会进步了,很多人已能取得了生活必需品,有的不仅已经脱贫而且比当年活得好得多,但与富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别(甚至悬殊),仍像穷人。于是就产生了两种经济学,即富人经济学与穷人经济学。富人经济学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和扩大“资本收入”;穷人经济学所关注的是“劳动收入”如何改善。看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经济状态,主要是看两种收入即“资本收入”与“劳动收入”的比例。什么是“资本收入”?通俗地说就是:那些不参与直接劳动的人却能从直接劳动者身上获取了较高的福利。劳收入”是指直接劳动者的法定收入、稳定收入。温总理强调的“穷人经济学”主旨之一就是意在提高、扩大“劳动收入”的程度和幅度。易言之就是:使社会主义更像社会主义。三十年前,即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出:允许少数人首先富起来,最后实现共同富裕。这个提法很科学,也很英明。三十年过去了,我们真实地看到了“少数人首先富起来”的现象。但实现共同富裕,我们仍需努力。温总理提出尊重穷人经济学,也是意在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彻底摘掉“穷人”的帽子,必须承认有难度。难度之一就是“资本收入”在比例上仍有上升趋势,包括“富人经济学”走红走俏和“穷人经济学”常常被冷落。平均主义是不可取的,必须摒弃。但“不均”是一回事,而“不公”又是另一回事。我们可以否定“不均”,但不能助长“不公”,即不公正、不公开、不公平。当年我们赞同“允许少数人首先富起来”的提法,却忽略或淡化了一种思考:允许什么样的人首先富起来?这其中也包括:某些人的“资本”有多少是正当的,正义的,正派的?而又有多少是非法谋取的,违规实现的,倚权倚势捞取的?毋庸讳言:凡是正当的资本创造者、资本取得者、资本使用者,大都也同时尊重“穷人经济学”,意在利国利民。而一味膜拜、一味追求“富人经济”的人,他们的“资本”本身也注定是反公正、反公平、反公开的。因此我们要分出一点精力,读读穷人经济学。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农业信息网经济评述正文舒尔茨与穷人经济学日期:2005-05-16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樊继达在今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三农”问题时说:“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一句话。他说,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我们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们懂得了农业,也就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温总理引用的话是舒尔茨在1979年获得诺贝尔奖发表演讲时说的。那么,舒尔茨到底是何许人也?“穷人的经济学”又是怎样的一种理论呢?西奥多?舒尔茨1902年出生于美国中部南达科他州阿灵顿郡的一个德国移民家庭,父亲是小农场主。舒尔茨没有上过中学,在农业学校学习了几年之后,进入南达科他州立学院攻读农业专业,后又受教于威斯康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舒尔茨进入衣阿华州立大学任教,开始了他的“穷人经济学”研究之路,四十年代后转至芝加哥大学任教,成为“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舒尔茨1960年被推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72年退休,1998年逝世。由于“在经济发展研究领域中所做出的贡献,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所做的首创性研究”,舒尔茨在1979年与另一名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共同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舒尔茨同时还是一名活跃的社会活动家,曾在美国政府农业部、商务部、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兼职,对美国的经济政策和若干世界性机构都发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舒尔茨看来,农业经济学就是穷人的经济学,因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都生活在农村。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舒尔茨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美国农业危机的研究论文。六十年代后,舒尔茨把对农业经济问题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问题,从而对发展经济学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舒尔茨的代表性著作有:《改造传统农业》、《不稳定经济中的农业》、《农业经济组织》、《向人力资本投资》、《经济增长与农业》、《人力资本投资》等。简单说来,舒尔茨“穷人的经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农业是非常重要的。20世纪50年代,相当部分的经济学家普遍重工轻农,把经济发展等同于工业发展,将农业部门视为“落后部门”,认为农业对经济增长不仅没有益处,反而拖了工业的后腿,农业的作用只是为工业的扩张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舒尔茨反对轻视农业的观点,他指出农业并不是消极无为的,农业也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对国家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舒尔茨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的经济政策及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后指出,凡是推行重工轻农政策的国家大都困难重重,而给予农业足够重视的国家至少是衣食无忧。——要改变对农业的歧视。与舒尔茨同时代的经济学家和官员认为,农村落后的根源在于农民没有经济头脑,缺乏管理知识,不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果由专家帮助他们重新配置资源,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农村就会走上富裕之路。舒尔茨认为这是对农业的歧视,农民并不愚昧,他们已经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农村之所以仍然落后,是因为有些发展中国家将工业化作为发展的重点,对农业重视程度不够,农村收益率太低,刺激不了人们的积极性。要改变农村落后状况,必须改变对农业的歧视,给予农业发展足够的重视,引入新的生产要素,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投资收益率,农业自然就发展起来了。——强调人力资本在农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就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强调人力资源在农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他被人们尊称为“人力资本概念之父”。舒尔茨在研究美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问题时,发现人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是现代农业生产率迅速提高的重要源泉,因为土地的面积总是一定的,土地因素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正逐步下降,人力资本起到的作用却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远高于其他投资,根据舒尔茨的研究,在美国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增长中,物质资源投资增加4.5倍,收益增加3.5倍;人力资本投资增加3.5倍,收益却增加了17.5倍。从1919年到1957年38年中美国的生产总值增长额,49%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舒尔茨是第一个系统分析教育投资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率以及经济发展的学者。他认为学校教育在人力资本投资中至关重要,通过发展学校教育,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可以大大降低推广农业技术的成本,提升农业生产率,也更利于把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化的农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仍然占到总人口的70%以上,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工问题在我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诚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全国的现代化”。从舒尔茨的“穷人的经济学”可以得到启示:充分认识到农业也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只要不在政策上歧视农民,重视发挥人力资本在农业发展中
本文标题:穷人经济学2Microsoft Word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61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