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工业文明崛起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扩张与掠夺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冲击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西方工业文明崛起过程中开拓市场的途径有哪些?英国是怎样打开并拓展中国市场的?给中国社会哪些方面带来了影响?图片和文字描绘了一种什么经济模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特点:①耕织结合,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自给自足;③以家庭为单位;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成为列强侵华的开端,中国在外力作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从经济结构开始,进而引起社会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冲积于厦口”,“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洋布、洋纱、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一: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物美价廉,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材料二: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通过五处通商口岸的相继开放,洋商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丝、茶的生产发展,洋商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丝茶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材料又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什么发展趋势?农产品日趋商品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瓦解着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有何影响?中国开始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1.传统经济结构解体的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和经济掠夺2.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A.耕织分离,农业、手工业破产B.农产品商品化,大量出口,自给成分减少3.影响:1)经济结构的变化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促进中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B.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C.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条件2)社会结构的变化:买办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兴起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动官办近代企业诞生近代工业诞生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下,清政府是如何应付的?学习西方技术,运筹洋务救国!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以“自强”、“求富”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19世纪中叶的中国让统治者感到的是一种近乎窒息的危机。遍布全国的叛乱让政府军疲于奔命,列强的军队攻入神秘的京城则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洋务运动的开展“购买外洋器物-------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起义军),可以勤远略。”——曾国藩19世纪50-60年代的清政府太平天国英法联军内忧外患天京天津北京“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李鸿章二、洋务运动1、时间19世纪50、60年代3、人物洋务派地主阶级4、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5、指导思想中体西用6、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7、实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2、背景(一)概况类型时间创办者代表工业地位性质军用工业民用工业曾国藩李鸿章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煤矿李鸿章洋务工业一览表1861第一家1881第一个最大1865官办军用企业官督商办民用企业70年代80年代90年代60年代“自强”“求富”前期后期时间:19世纪60~90年代重点发展军事工业重点发展民用工业拓展:洋务企业是封建企业还是资本主义企业?军用企业(官办企业):带有官僚资本主义因素的封建性企业民用企业(官督商办):带有封建因素的资本主义性质企业进步性:中国近代工业从此起步,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局限性:只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不可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评价洋务运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甲午战后——19世纪末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1912-1919)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抗战时期(1937-1945)抗战胜利后(1946-1949)——夹缝中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短暂发展——受到沉重打击——陷入困境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重新受挫18601870189519121919192719361945194919521956夹缝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较快发展日益萎缩获得新生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萌芽b外商企业的刺激c洋务运动诱导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1.出现的背景:1、背景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C、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提供市场和劳动力)(提供技术和设备)思考: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下被摧毁了。那么,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提示:应该从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入手——市场、自由劳动力、技术等)贻来牟机器磨坊发昌机器厂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指出民族工业的分布特点想一想,为什么?它的产生又有哪些影响呢?特点: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的大城市,特别是通商口岸原因:自然经济解体早,解体程度深;劳动力充足;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影响: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民族工业在什么时间出现第一次发展机遇?为什么?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实业救国的热潮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2、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①.原因②.代表人物:江苏南通人,创建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政治上属于立宪派。江苏无锡人。创办申新、福新等公司。主营面粉和纺织。即所谓“面粉大王”。安徽人,袁世凯的财政管家。举办多种实业,有“南张北周”之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挠,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材料二:茶叶从汉口运至张家口要经过63个厘金分卡,沿途捐税达13种之多,税率高达40%到50%。当时统兵人员未经政府部门批准设厘卡抽课的现象也非常多。在材料中你发现民族工业在什么处境中发展?民族工业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压制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艰难处境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①阶级特点:革命性、软弱性、妥协性②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结合材料分析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1866年,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工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零配件。……19世纪70年代,这家工厂发展很快,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不过直到此时,发昌机器厂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它制造的小火轮船,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发昌机器厂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上海机器织布局成立,经李鸿章奏准,“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各行设局”。特点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双重性:妥协性与革命性A、资金少、规模小B、技术力量薄弱C、行业、区域分布不平衡D、受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酷挤压的夹缝中求生存,前景如何呢?曲折发展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根本原因:中国的社会性质3、短暂春天的原因A.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B.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C.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D.一战的影响E.实业救国热潮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年代。辛亥革命“一战”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部分障碍“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探究问题一:荣氏企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学习它的起伏发展,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共同探究不利因素:(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座大山的压迫和束缚。(2)政局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3)缺乏资本、人才、市场和思想观念准备。有利因素:(1)政府的政策鼓励。(2)人民反帝爱国热情推动。(3)实业家自强不息爱国精神。探究问题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导致了政治领域和思想领域哪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共同探究发展阶段时间原因影响下的重大事件产生19世纪70年代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短暂春天1912——1919年较快发展1927——1936年日益萎缩1937——1949年改造新生1956年早期维新派出现维新派、革命派出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成立。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你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怎样?(1)地位: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2)作用:①经济上,促进中国经济近代化。②政治上:促进资产阶级运动风起云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③思想上: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其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有依赖性。影响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不利因素。★思想观念——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重农轻商。★工业生产过程中——资金缺乏(无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技术缺乏(无大机器生产的基础,只靠引进一些);人才缺乏,尤其是经营、管理人才。★农业经济在近代化的进程中没有经历过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严重制约工业化的进程。★政治环境——民主革命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完成,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社会性质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不断侵华,阻挠、破坏、制约中国的近代化建设事业;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南京国民政府)。★社会环境——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新中国成立前,科技、教育水平长期滞后(统治阶级的重视不够);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基础薄弱,帝国主义国家的长期封锁,党在指导思想上长期受“左”倾错误影响。洋务企业出现昙花一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举步维艰外国资本主义企业逐步加强变动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丧失统治地位•2.(2009福建文综,15)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走进高考,勇于实战C.•6.(08广东单科9)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1853年《顺德县志》:“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走进高考,勇于实战C.•例2.(08江苏,5)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例3.(08全国卷I,14)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
本文标题: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65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