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北师大小学教案精选4篇
北师大小学教案精选4篇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不管我们是学习,还是工作中,都需要寻找一些资料。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您是不是在寻找一些可以用到的资料呢?下面由网友帮大家分享的“北师大小学教案精选4篇”,为防遗忘,建议您下载收藏!北师大小学教案篇【第一篇】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2、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感受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2、学会化简比的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情趣(抢答式复习)1、60÷10=600÷()=()÷1=÷()说一说:解答这两道题你用的是什么知识?(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什么?2、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用字母表示:a:b=a÷b=a/b)(二)导目标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有什么性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的化简。(板书:比的化简)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目标)学习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感受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2、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二、分组自学目标1(出示情景图)淘气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的水。笑笑也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用了2小杯蜂蜜、18小杯水。同学们想一想哪杯水更甜?1、导学法估一估、想一想、算一算2、小组互相讨论,发表看法。40:3602:183、质疑问难直接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的,那么你能不能联系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来想办法解决呢?小组讨论一下,该如何来计算并比较呢?4、各组自学,交流汇报。你们运用了什么好方法?都学会了什么?学生边汇报,老师边板书。40:360=40/360=1/9=1:92:18=2/18=1/9=1:95、小结:比较的结果一样甜,由此可见,比的化简对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从中我们也体会到了化简比是有必要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比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呢?我们来看大屏幕。6、导入“最简单整数比”的概念。比的前项与后项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整数比就是最简整数比。也就是说,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6∶5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你能列举出几个最简整数比吗?(指名回答)7、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些最简单的整数比是用什么方法化简得到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个目标。(出示目标)三、分组自学目标21、出示问题:化简比24:42:2/5:1/42、导学法学法指导:每组任选一题、分析比的类型、个人独立解答、交流解题依据、组内总结方法3、各小组自学,交流讨论。4、汇报交流你们组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是怎样学的?都学会了什么?(指名板书计算过程)5、指导总结化简比的方法(1)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先化成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或利用商不变的性质)(2)怎样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转化成除法,再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最后把最简分数转化成比的形式)(3)如何把小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6、智力大比拼:总结比的基本性质你能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吗?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利用比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化简比:14:21=(14÷7):(21÷7)=2:37、老师小结:看来,化简比的方法不,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那么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区别呢?(课件)四、练习(课件)1、化简比:15:21:2/3:1/21:2/32、连一连3、判断4、写出各杯中糖与水的质量比。5、解决问题五、回顾学习目标,进行本课总结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所学的比,你能解决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小结: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通过化简比来解决,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板书:比的化简a:b=a÷b=a/b40:36=40/360=1/9=1:92:18=2/18=1/9=1:9北师大小学教案篇【第二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和动手操作等方法,理解各种平面图形的概念,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明确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意识,渗透形体知识从点到线到面到体的结构体系及统计、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索能力、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东趣和价值。教学重、难点:在学生理解平面图形的概念,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的基础上,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各种平面图形和一个、活动角一个。教学过程:(1)这是一条。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过两点呢?(2)如果在这条直线上取一点可以得到一条,取两点呢?2.由于直线是无限长的,所以只能画出它的一部分,下面请同学们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3)评讲:在()条件下,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交点叫做()。第二张图中的两条直线是相交还是不相交?说说理由。3.即时训练:最近苏州市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改善住宿条件遇到了一个困难,谁愿意来帮这个忙?(从自来水总管想接两根管子,一根接到洗脸盆A点,另一根接到洗衣机B点,怎样接最省材料?)(说说理由)二.整理复习“角”1.出示一个角:我们已经知道,从一点可以引出一条射线,再引出一条就可以得到一个。(1)(媒体转动角的一条边)你发现什么变化?说明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媒体演示边张开、延长)(3)什么是锐角?你知道它是几度吗?怎样才能知道?(4)你还知道其它的角吗?三.整理复习“三角形”。1.通过刚才复习,我们已经知道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还明白了两条射线组成角的各种情况。那么至少需要几条线段才能围成一个平面图形?2.你能围出哪几种不同的三角形?说说它们各自的特征。3.分类:你们会给这些三角形分分类吗?(出示学生按角和边分的两种情况)4.刚才,我们从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这两大方面进行了复习,大家学得很不错。四.理复习“四边形”。2.需要几条?所以说用四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叫做(四边形)?用五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呢?什么叫六边形?N边形呢?3.你们愿意自已来复习四边形吗?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复习?想一想:(1)为什么说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2)为什么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五.综合练习。1.完成p133面练习二十九中的第1、2两小题。2.下图中∠1=,∠2=。3.小强有一把用旧了的直尺,现在只有四个刻度能看清楚了,想一想,他可以直接一次性测量出的长度有哪几种?(有没有好的办法)4.(1)两只小恐龙想比一比谁的力气大,于是找同一种材料做成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看谁先把它压扁。大家想一想谁会获胜?(动画)(2)现在你知道学校的伸缩门要由平行四边形构成吗?而修椅子时为什么要钉成三角形?5.你能用学过的有关平面图形拼成美丽的图案吗?(学生拼完后再集体展示。)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小朋友们,小华在自己的生日时,亲自布置了自己的房间。你们看(电脑出示情景图),漂亮吗?房间中哪些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先出示情景图,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巩固旧知。小朋友们在小华的房间中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来,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1.教学例7。a.规律有很多种,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朋友们真聪明,它们都是有一组重复出现的。b.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看,你能找出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吗?拿出自己的学具摆一摆,把你找到的规律与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那么,后面应怎么摆呢?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c.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找到的规律与我们在小华房间里找到的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并不是重复出现的,而是依次增加1个图形。d.我们找到了这组图形的摆放规律。那么,这两组图形的规律大家能找出来吗?四人小组共同用学具摆一摆,比比哪一小组最先找到规律。哪一小组愿意将你们发现的规律告诉大家?(学生上台讲解,教师配合出示相应的数字与图形)在学生明白原来学习规律的特点后,出示新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发现新规律,并找出不同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进一步了解这些规律的共同点。最后设计活动,仿照性地创造规律,巩固新知。e.谁知道这三组图形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对,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f.你能创造出一些像这样的规律吗?可以用学具摆,也可以在本子上画。谁来展示一下你创造出来的规律?投影器展示,并让学生说出规律。2.教学例8。a.大家看,这是小华创造出的规律。她创造的规律没有图形,只有数,你能找到规律吗?四人小组可以讨论一下。谁把你找到的规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发现这个规律的?那么,后面的数是几?为什么?在例7教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探究例8的规律,并总结找规律的方法。最后,采用“我来考老师”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创造规律,将新知识逐步消化。b.小朋友们这么快就找到了它们的规律。那你们知道这些数的排列规律与刚才我们自己创造的规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不管有没有图形,在数量上它们都是依次增加相同的数。找规律时,只要算出每相邻两个数的差就可以了。c.你能创造出一些规律来考一考老师吗?大家可以研究一下,看谁创造出的规律最好。学生说出自己创造的规律,教师板书,并与学生共同参与,一起找规律。1.完成书上第90~91页“做一做”及第92页第4题。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在完成基本练习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2.出示第92页思考题。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孩子,最先找出规律。本节课是找规律的第二课时,着重教学数字间的变化规律。这一课时教学的规律,不再是一组事物间重复出现的规律,而是相邻两项等差的规律。在教学时,首先出示情景图,在学生找规律巩固旧知的同时,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然后,转入新知的探究过程,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引导学生找出以前规律的共同特点,然后将新规律与之进行比较找出其特点,抽象出数量间的变化规律。接着进一步抽象到数字间的变化规律,并引导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最后,设计创造规律的活动,既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又与教师形成互动,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反馈,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新知。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加深难度,出示思考性的题目,促使学生动脑,拓展思维。这节课的教学,主要特点是将找规律一节的全部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渐进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知规律。此外,这节课设计让学生自己创造规律这一环节,不仅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能力,特别是最后师生互动的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思维能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拓展。北师大小学教案篇【第三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在课本的2——5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并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一些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
本文标题:北师大小学教案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75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