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金色的草地》优质课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冀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是1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俩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作者先写这种带有调皮和开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俩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写“我”(哥哥)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写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自然现象的喜悦。教学本课,重在让学生感受广阔的大自然的美丽可爱,童年生活丰富多彩;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学会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并能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二、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套、有趣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初步语感。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乐趣。4、初步领悟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三、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四、教学难点:联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课文,领悟内容,体验情感。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创设“草地”情境1、揭示课题。(课件演示:俄罗斯乡下的一片金色的草地)你们看到过这样的金色的草地吗?看了有什么感受?再看看课文插图。(板书课题)2、认真读课题。(突出“金色”这个词)(设计意图:草地本来是“绿色”的,通过课件演示,观参考资料,少熬夜!看插图,让学生对“金色的草地”这一景象产生浓厚兴趣,激起阅读期待。)(二)图文对照,欣赏草地美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认真学习课文,当我们把视线集中在图和文上时,你一定会发现,画家用他的神笔勾画出色彩斑斓的草地;作家用笔墨描写出草地的多彩多姿,请你们把图和文结合起来阅读,并给每个自然段拟个简短小标题。1、交流小标题并板书。(参考小标题:窗前的草地,快乐地玩耍,草地变颜色,可爱的草地)(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观看插图,让直观图像与语言文字相对应,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味和对金色草地的憧憬,对草地早、中、晚不同时间颜色的变化及其原因产生好奇心,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三)品悟想象,解开“金色”之谜师: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描写兄弟俩的词语。从这些描写,我们看出什么?1、从玩耍,引起对蒲公英的观察兴趣。蒲公英本不引人注目,然而,作者通过“装着”、“喊”、“使劲”、“吹”、“假装打哈欠”等一连串动作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时互相吹蒲公英的绒毛带来的快乐,引起“我”对蒲公英的观察兴趣。师:读课文第3自然段,“我”起得很早干什么?后来发现草地出现什么现象?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仔细观察,解开颜色变化之谜。文章第3自然段叙述有一天早晨,“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通过仔细观察和思考,原来,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这就是按照“早——中——晚”不同时间描写草地颜色由“绿色——金色——绿色”变化的过程。由此可见,解开草地“颜色变化”规律之谜,关键在于细心观察。(设计意图:第2~第3自然段描写了“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吹蒲公英的绒毛时,对蒲公英的观察产生兴趣,于是,进一步对草地进行观察,发现“早、中、晚”草地的颜色会改变,再通过仔细观察,懂得了产生颜色变化的原因。教学这一部分,要从“趣”字入手,借助想象,领悟“变化”;通过朗读,品味作者对草地的喜爱。同时感悟表达方法,积累语言。)(四)品味优美的语句,体验童真童趣1、找出兄弟俩在草地上叫喊的句子读一读。2、找出兄弟俩互相吹蒲公英的绒毛的句子细细品味。3、找出草地变颜色的句子来欣赏。4、寻找草地变色原因的句子诵读。(“如:发现蒲公英的参考资料,少熬夜!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抓住蒲公英花瓣的“张开”、“合上”解开了“草地”变色之谜,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要引导学生读熟、读懂,读中领会,读中感悟。)5、画出“我”喜爱蒲公英的句子精读。(“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一点睛之笔,连续用了两个感叹号,同时巧用拟人的写法“一起睡觉”、“一起起床”。既写了蒲公英的花开、花合与人的起居或昼夜的变换相似或相关,又抒发了“我”对蒲公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文章语言美,感悟兄弟俩由“玩耍吹绒毛——观看草地变色——发现变色原因——抒发感情”的童真童趣,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五)自主质疑,感受快乐的情趣再读课文,进一步思考并弄清以下问题:(1)为什么“我”要装着一本正经地喊?“一本正经”是什么意思?(2)吹蒲公英的绒毛,给兄弟俩带来什么快乐?“不引人注目”是什么意思?(3)写草地变化按照什么时间顺序?颜色有什么变化?(4)草地变色的原因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5)看了这样美丽的草地,作者有什么想法?表达怎样的感情?(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互相质疑问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叹草地变色的美丽,欣赏草地景物的美妙,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应因势利导,让学生的情感在质疑问难中得到升华。)六、拓展练习,延伸课堂1、多读几遍课文,把对草地和蒲公英喜爱的感情读出来。2、背诵第三自然段,抄写草地按时间顺序改变颜色的句子。3、请你跟着爸爸、妈妈或老师到郊外去走一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金色的草地》优质课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重难点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参考资料,少熬夜!来的乐趣。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金色的草地2、课前置疑: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吗?整理问题: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发现有不认识的字做上标记。2、读文后,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或老师。3、同桌相互认读生字,难记的生字反复认读,想办法认读。4、开火车读生字。5、小老师教读:多音字:“假”“朝”字形:“绒”“耍”6、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并展示图片。7、抽读课文。三、初读课文,感知全文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你能找出来吗?归纳总结:1、哥俩在草地上玩耍。2、草地会变色的原因。四、理解课文1、齐读一自然段:思考:我们窗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草地?由“长满”“盛开后变为金色”体会蒲公英的多。2、朗读。五、课堂练习1、正确书写本课14个词语,每个词语认真书写2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齐读第一自然段草地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们怎么玩呢?二、感知第二自然段1、自读第二自然段。2、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3、汇报表演。4、想像自己的脚下就是那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说一说,在这样一个地方,你的感觉怎么样?5、朗读:读出欢乐的气氛。三、理解第三自然段1、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什么?对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变化,说一说,它是怎么变的?早上:绿色白天:金色晚上:绿色参考资料,少熬夜!2、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在书上勾出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3、汇报。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着变色了。5、朗读:体会草地的变化的原因。6、齐读4自然段:从这里,你体会到小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四、课堂练习请同学们写一写自己的新发现。五、板书设计时间:早上——中午——傍晚——第二天早上草地颜色:绿色——金色——绿色——绿色花的形状:合拢像拳头——张开像手掌——合拢———合拢课后反思:这一课的教学给了学生一个充足的空间,通过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既可以谈学前、学后对蒲公英的认识,也可以谈自己喜爱的花草,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他可以使自己有更多新的认识、新的想法、新的收获、新的提高。然后让写一写自己的新发现。这样,把语文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感悟学习语文是有趣的。《金色的草地》优质课教学设计3一、预设目标:1、理解词语和句子,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2、结合课文理解,学习四个生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读题质疑1、今天我们来学习1篇外国文学《金色的草地》,齐读。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自由读一读课文。(读之前让学生相互提提出读课文的要求。)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易读错的字词或自己进行指导。3、再读一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或是你想说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了解蒲公英:出示蒲公英的花和种子图,说说你看到过哪种蒲公英,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补充,在认识蒲公英种子时相机学习生字绒。)(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参考资料,少熬夜!第一自然段1、为什么草地会是金黄色的?(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2)看满地盛开蒲公英花的图理解草地是金黄色的,结合感受读一读句子。第二自然段1、同桌齐读,感受文中的哥弟俩是怎么玩的。2、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像他们这样玩一玩,一名学生上台帮忙读一读文本。课件播放蒲公英四处飘散的样子。3、师生评一评,相机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几个词语。4、再指导读第二自然段,请两位学生上台演一演,一生帮忙读。5、一起来玩一玩,体会玩蒲公英带来的乐趣。(课件播放无数蒲公英飘散远去的情景。)6、一起在读一读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词。第三自然段1、指名一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2、出示填空题: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早晨,花朵——,是——,草地是——。中午,花朵——,是——,草地是——。傍晚,花朵——,是——,草地是——。(1)同桌互相说一说。(2)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3、齐读本段。第四自然段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又发现了什么或新的想法?(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一起起床,一起睡觉?)三、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你理解的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啊?四、机动:摘抄好句子。叶老师的建议:因为我不熟悉这篇课文,所以我的建议可能不对。我是凭着你的教案猜课文内容的,呵呵老师厉害吧?1、可以把课题教学和整体感知及第一段的学习结合起来。从提问入手,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读读课文,学习第一段。2、第二段的学习表演太多,而且是重复的。建议在理解之后安排一次就可以了。读读玩玩。3、第三段的填空太多,而且不够灵活。建议改为:()花朵()草地(),引导学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里的表演就不要了。一堂课里有一次表演就差不多了。参考资料,少熬夜!《金色的草地》优质课教学设计4教材内容:《金色的草地》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级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第2课(需二个课时)教材分析: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的
本文标题:《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762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