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总论学习目标:本章主要讲述了财务会计的概念、特点和职能等基本概念,以及财务会计基本假设、要素内容及其确认与计量、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记录与报告等基本理论,还包括财务会计规范、分类、账务处理程序和电算化等基本常识。本章的学习目标就是:学生要熟知重要的财务会计概念、特点、职能等、掌握财务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记录与报告等基本理论内容,了解财务会计的分类、财务会计规范、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电算化等基本常识,树立专业思想,为财务会计课程后续知识点的学习与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一节财务会计概述一、财务会计概述财务会计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要依据,确认,计量、记录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记录营业收入的取得、成本费用的发生和归集,以及损益的行成与分配,定期以财务报告形式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情况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是以编制财务报表为目的,主要向企业外部投资人和贷款人、政府机关及其他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的一门会计学科。财务会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1.财务会计有助于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透明度,规范企业行为。2.财务会计有助于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3.财务会计有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二财务会计的特点第一,在内容上,财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属于铁定主体一般的经济业务,通常这些经济业务可以正确的确认和可靠的计量,可以分别确认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一般认为对特定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费用的核算,进行编制通用的财务会计报表时财务会计的基本内容。)第二,在运用理论上,财务会计对特定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监督所依据的理论是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财务会计有关对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账务处理和报告基本是以公认会计准则理论为指导的。)第三,在采用的方法上,财务会计所运用的方法仍然是传统的会计方法。(传统的财务会计方法主要是面向特定主体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对其如何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而设计的,运用这些方法提供的信息也是以历史信息为主。)第四,会计信息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外部现有的和潜在的厉害关系人。(具体说)1.投资者:企业的投资者运用合法资产直接投资于企业,是企业的所有者,包括政府、法人单位、个人、等。2.贷款人:包括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购买者及其他提供贷款的单位和个人。3.供应商和其他商业债权人。包括向企业提供原材料、设备和劳务等以企业为顾客的单位和个人。4.顾客:包括一切适用企业商品、劳务的单位和个人,特别是与企业有长期性联系或者依赖企业供应和售后服务的单位和个人。5.职工:包括职工个人和工会组织。6.政府及其机构:包括税务、海关、统计、工商行政和主管部门、财政审计机关等。7.社会公众:包括各种受到企业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财务会计目标是指: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借以将受托者所承担的经营责任向委托者交代明白。既:主要通过对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核算,提供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服务。财务会计目标包括1.谁需要会计信息,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问题。2.使用者需要哪些方面的会计信息3.财务会计系统能提供什么信息,即解决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问题。三、财务会计的职能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和能发挥的作用,他是会计客观内涵。(即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的核算和监督的职能。)(一)会计核算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按照会计的基本程序,采用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最终产生能满足经济管理需要的有用的会计信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是会计核算的显著特征。会计就是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去记账、算账和报账,以便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反应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会计核算要求做到:真实: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第一原则。准确:要求对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合理、合法的,有关数字的计算是正确的。完整:要求对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各方面或全过程都得到全面的记录、计算和报告,不得有所遗漏。及时:是要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暗示得到会计处理和记录、计算,并根据有关规定按时向有关对象报告。比较:是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从多方面进行比较,做出恰当的估计和判断,做到投入少而掺入多。是会计核算的内核属性之一。(二)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监督工作应发挥的作用,或它应有的功能。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企业、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监督的对象是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进度的内容主要表现在:1.监督经济业务的实性。(企业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2.监督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就是要监督企业、单位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3.监督公共财产的完整性。(企业单位的公共财产,包括其各项资产。)(三)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核算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和前提。监督职能的发挥能否更好的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能使企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实现管理最优,效益最佳的目的。实践证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对充分发挥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四、财务会计规范近两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会计改革措施,1999年10月31日从新修订并通过《会计法》,2000年6月21日发布《企业财务报告条例》,2001年统一《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2006年从新发布《企业会计准则》我国现行的会计规范体系分为四个层次: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部门规章和会计规范性文件。(一)会计法律---全国人大制定《会计法》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会计法》,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修改决定,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为现行的《会计法》。自2000年7月1日开始实施。分为7章52条。《会计法》作为法律规范,在会计规范体系中起到的是统领作用,为其他规范的制定提供法律依据和保证。(二)会计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是2000年6月21日颁布,自2001年1月1日执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1990年12月31日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三)会计部门规章---财政部规定主要是《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年财政部第33号部长令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实施。会计准则体系作为会计技术规范,有着严密的结构和层次。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三部分内容构成:1.基本准则,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中扮演者概念框架的角色,起着统驱作用。2.是38项具体准则,是在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对具体交易或者事项会计处理的规范,主要规范企业发生的具体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3.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是对具体准则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做出的操作性规定,这三项内容既相对独立,又互为关联,构成统一整体。(四)会计规范性文件---财政部规定主要是《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年2月财政部财会【2006】3号文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同年10月财政部财会【2006】18号文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1.《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要求,对企业各类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做出具体规定,共有38个具体准则。2.《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年10月30日,财政部财会【2006】18号文件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应用指南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对《企业会计准则第一号---存货》等38想具体准则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对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做出的规定。五、财务会计分类(一)企业会计按其不同的服务对象、工作内容等方面不同划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1.财务会计@是以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经济业务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影响为中心内容,并主要向外部提供财会信息的一种会计。@一般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不分行业、带有普遍性的企业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信息主要为企业外部提供信息,对企业内部管理也不可缺少。2.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以资金的预测、规划和控制为中心,想企业内部提供经营决策管理活动所需信息的会计@管理会计信息主要用于内部管理,但也会为企业外部报告提供相关信息。(二)按应用范围划分1.企业会计@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会计涉及从接受投资到资本营运、盈利获得、利润分配的全过程。2.非盈利组织会计@没有获取经济利益或按照提供比例收回投入资金的要求,业务营运的目的在于提供某种服务@为其服务的会计就是非盈利组织会计@企业会计和非盈利组织会计在会计要素、核算原则、处理方法、报告等多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3.会计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成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专业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基础会计管理会计审计财务报告评价与分析第二节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企业财务会计理论是从理论的角度对企业财务会计事物的规律性认识,研究和说明会计最核心的概念和原理。研究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现实意义在于1、说明或解释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实务,如选择合理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对企业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等的理论指导:2、指导企业财务会计实务并预测、规划其发展,如企业财务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必须以企业财务会计理论为依据,以企业财务会计理论评价及修订现行财务会计核算办法等。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结构重点包括会计假设、会计目标、会计要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确认与计量、会计纪律与报告等内容。财务会计理论能都有效地指导和影响去也财务会计实务。一、财务会计基本假设财务会计基本假设构成财务会计与报告的基础,它表明财务会计的环境特征。财务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换将等所作的合理设定,是构成财务会计及其规范的基本概念,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以货币为只要计量单位假设等四个方面。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为例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应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供与其决策有偶那个的信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集中反应特定对象的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才能规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在会计工作中,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些不影响企业本身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者事项则不能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工作中通常所讲的资产、负债的确认,收入的实现,费用的发生等,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体而言的。其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区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4.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应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二、财务会计要素内容会计要素是按照交易或
本文标题:财务会计实务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77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