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总论一、总论,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包括会计概念、会计核算的四个前提,会计六大要素及会计核算的十三个原则,该部分内容应要理解透彻,切忌死记硬背,要灵活运用,会结合实例。情景模式:给一个案例,选出用了什么原则二、地位:学习本章应掌握会计六要素的定义、会计核算的4个基本前提和13个一般原则。(一)会计要素的定义:采用经济利益流入\流出法掌握概念和运用三、主要知识点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1、资产定义的变化,解决了资产不实:(1)在使用价值方面,去掉了原资产负债表中的“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报表项目,因为它们是待处理的损失,已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作为资产进行报告。(2)在价值方面,需计提“八大准备”。(3)资产转销问题2、负债定义的理解(1)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对于未来交易事项,企业不确认为负债。注意或有事项中“预计负债”的特殊性,虽然它需要未来事项发生或不发生来证实,但它是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结果的预计。(2)负债的清偿要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这里有两层含义:负债将来是要清偿的,例如对于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企业不能再确认为负债,应转入资本公积;负债是需要通过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加以清偿,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企业也可能将债务转为所有者权益(比如债转股)。3、收入要素的理解(1)投资收益是否属于收入要素,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下的股利收入和权益法核算下的占被投资公司净利润份额”和“长期债权投资获得的利息收入(含折溢价摊销)”,是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因而归属于收入要素;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转让处置所得”和“长期债权投资的转让处置所得”,并不属于收入要素,而属于“利得”的概念。除了处置长期投资获得的投资收益外,利得还包括营业外收入和补贴收入。(2)日常活动:为完成经营目标所从事的所有活动以及相关的其他活动。(3)经济利益:现金资产获或取得能转化为现金资产的非现金资产(4)收益、收入和利得收益=收入+利得(5)收入的特征(6)利得的特征(7)利得和营业外收入的关系(8)收入的分类: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4、费用要素的理解(1)会计要素中的“费用”是个广义的概念会计要素中的“费用”,是指企业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营业成本,其特点是可以对象化到某种商品或劳务中,在核算上分为“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其他业务支出”;二是期间费用,其特点是不可以对象化到某种商品或劳务中,在核算上分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具体的项目组成是:费用要素=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2)企业生产产品,归集产品成本后形成存货,列入资产负债表项目。当产品对外销售的时候,已对外销售的产品的成本才形成费用列入利润表。当然,如果产品没有对外销售,本期就只会发生生产成本而形成存货了。5、关于“利得”和“损失”的要素归属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处置投资获得的投资收益不属于“收入”要素而属于“利得”,营业外支出、处置投资产生的投资损失不属于“费用”要素而属于“损失”。对于“利得”和“损失”应归属于何类要素,企业会计制度未作说明,应将其归入“利润”要素的二级要素。典型例题分析(判断题)1、如果某项资产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使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也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答案:对2、企业一定时期发生亏损,则当期所有者权益必定减少。答案:错3、对于一项财产,即使不拥有其所有权,也可能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答案:对4、企业的待处理财产损失,应作为一项资产列示于资产负债表。答案:错5、下列项目中,属于资产要素特征的有()。A、必须是为企业所控制或拥有的B、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C、是企业日常活动中产生的D、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E、有形和无形均可答案:ABD(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首先要明确其核算的空间范围,即为谁记账。会计主体假设是指假设会计所核算的是一个特定的企业或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不是漫无边际的。尽管现代企业归投资者所有,但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包括该企业投资者或债权人经济活动,或其他单位的经营活动。一般地,经济上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企业、公司、事业单位等都是会计主体。甚至只要有必要,任何一个组织都可以成为一个会计主体,典型的会计主体是经营性企业。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前提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活动。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2、持续经营是企业选择会计原则、核算方法的前提条件。正因为假设持续经营,企业才可以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否则就应采用可变现净值计量;正因为假设持续经营,企业才可以按照预计使用年限来计提折旧,否则就应准备处理资产变现清算。3、特殊问题会计核算的持续经营基本前提,不适用于破产清算会计。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说明4.会计分期(1)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2)我国企业的会计期间按年度划分,以日历年度为一个会计年度。每一会计年度还具体划分为季度,月份。(3)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4)由于有了会计期间,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由于有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5)“带息票据中期计息”的概念。带息票据的计息时间,一般与会计期间相联系,由企业自行掌握,根据具体情况按年、半年度、季度、月份计息。“中期计息”是一种习惯说法,一般是指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期末。(6)会计分期可以以一年为标准,也可以采用其他标准。相应地,对于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其划分依据和会计期间的划分依据相一致,即应视具体情况,可以以“1年”作为划分标准,也可以以“1个营业周期”作为划分标准。5.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我国一般企业均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商投资企业也可以采用某一外国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货币计量是以货币价值不变,币值稳定为条件。四个基本前提结论:1、会计主体(实质是规定空间范围)2、持续经营(实质是规定时间范围)3、会计分期(是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4、货币计量(实质是规定计量要求)典型例题分析1、导致权责发生制的产生,以及预提、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的运用的基本前提或原则是()。A、谨慎性原则B、历史成本原则C、会计分期D、货币计量答案:C2、一般说来,法律主体与会计主体的关系是()A、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B、会计主体必须是法律主体C、法律主体不一定是会计主体D、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E、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答案:AD3、判断题:会计期间就是会计年度,会计期间从每年的1月1日开始至12月31日至。答案:错4、会计人员不得将投资者个人支出记入企业帐户依据()假设。答案:会计主体5、以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作为确定折旧年限的依据体现()假设。答案:持续经营6、既反映会计的特征,又是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是()假设。答案:货币计量(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1、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企业会计人员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2、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可以分为3类: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6个):客观性、可比性、一贯性、相关性、及时性、明晰性。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4个):权责发生制、配比、历史成本、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3个):谨慎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3、需要注意的是这三方面原则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衡量会计信息的一般原则”是最终目标,其余两类原则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的保证。4、其中较重要的原则要掌握概念和运用,包括: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5、可比性原则(1)可比性原则指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2)例证:选用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按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指标编报财务报告。(3)可比性原则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不能过分强调可比性而忽略客观性。(4)和一贯性的区别在于:可比性原则强调横向可比,一贯性原则强调纵向可比。6、一贯性原则(1)指企业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期一致,不得随意变更。(2)与可比性原则的区别联系:两者从总的方面来说都属于可比性要求,但可比性强调横向比较,一贯性强调纵向比较。(3)例证:企业变更会计处理方法,在报表附注中说明。(4)一贯性原则并不否认企业在必要时适当变更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不能因坚持一贯性原则而违背客观性原则。结论:可比性原则和一贯性原则,其目的都在于会计信息的相互可比;区别于两者所要求的会计信息的可比基础不同。例:上市公司的下列行为中,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的有()。A、鉴于当期现金状况不佳,将原来采用的现金股利分配政策改为分配股票股利B、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从本期开始对长期股权投资提取减值准备C、鉴于本期经营状况不佳,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年数总和法改为直线法D、上期提取甲股票投资跌价损失准备5000元,鉴于股市行情下跌,本期提取10000元答案:C7、及时性原则例证:企业要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进行确认和披露,就是为了贯彻及时性原则;企业会计制度对月(6天)、季(15天)、中期(2月)、年度(4月)的会计报表报出时间规定也是及时性原则的体现。8、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的前提下,权责发生确认的是收入和费用1、指收入和费用应在发生时进行确认,而不必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或支付现金时才确认。2、例证:设置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账户,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3、目前,我国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9、配比原则(确认的是损益)1、配比原则指收入和对应的成本费用应相互配比,并在同一会计期间内确认。2、例证(1)会计制度要求收入和成本、费用应相互关联。(2)收入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之一,要求相关成本能够可靠计量,也体现了配比性原则。3、配比原则包含两层含义:因果配比和时间配比。(1)因果的配比,如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2)期间的配比,象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它只要记在某一个期间,就是这个期间的费用。这个月的管理费用不能记到下一个月。例题:1、当期发生的费用不一定与当期收入配比()答案:对2、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不同,当期发生的管理费用会影响当期损益,而当期发生的制造费用不一定会影响当期损益。()答案:对3、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都是当期实际发生的费用,区别只在于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但在当期完工产品全部对外销售的情况下,当期发生的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均应计入当期损益.()答案:错10、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1)收益性支出指与本期相关,计入当期损益,影响经营成果,列于利润表;资本性支出指与本期和以后各期相关,计入资产,影响财务状况,列于资产负债表。(2)例证①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中,改良与修理的会计处理差异。11、谨慎性原则(1)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以存在“不确定因素”为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而任意少计资产和收益或多计负债和费用,则属于设置秘密准备,滥用谨慎性原则,应视为重大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和披露。(2)例证①在会计核算上对资产计提8项减值准备。②债务重组中对或有收
本文标题:财务会计知识总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79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