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正方体教案_大班认识正方体教案(精选5篇)
1/10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正方体教案_大班认识正方体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分享的“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正方体教案_大班认识正方体教案(精选5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正方体教案大班认识正方体教案【第一篇】《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等方面的感性经验,并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因此我认为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只要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能与生活息息相关,有益于幼儿发展就值得去尝试。正方体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药盒、牛奶盒等,然而幼儿对正方体的认识却是模糊的,对大班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在幼儿认识正方形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节数学活动,通过幼儿的自由探索将数学教育游戏化、生活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立体造型的兴趣。1、复习巩固正方形,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平面形与立体的区别。2、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它的名称和最显著特征。2/103、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1、重点认识正方体,知道它的显著特征。2、难点学习按形体的明显特征分类,提高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包装盒、正方形卡片、正方体展开图、剪刀、彩笔、胶棒(人手一份)、各种装饰材料一、导入部分:故事《喜羊羊的礼物》引题,教师讲述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让我们一起看看喜羊羊的礼物是什么呢?(出示包装盒)里面会有什么呢?一起探索包装盒里的秘密?二、基本部分:1、自由探索: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自己的包装盒与别人比有何不同?2、探索秘密包装盒里的物品(正方形卡纸),复习巩固正方形的特征3、比较正方形和包装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教案网!让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师幼共同总结正方形是平的,包装盒是有棱角的,而且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有一个面,包装盒有六个面。4、小实验:让幼儿自由想办法,看看包装盒的六个面是否一样大。3/105、教师小结,告诉幼儿他们手中的包装盒是正方体的,巩固正方体的特征。6、制作数字魔方:师幼共同观察正方体展开图,看一看有几个正方形组成?讨论制作方法,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及时给与指导。7、游戏:抛数字魔方(教师抛魔方停下时,看魔方面上是数字几,幼儿就拍几下手或跺几次脚)8、出示各种包装盒,请幼儿说出哪些是正方体的,哪些不是,为什么?9、请幼儿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正方体的。三、结束部分:1、装饰数字魔方,提醒幼儿注意安全。2、展示作品。把魔方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并说一句祝福的话。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正方体教案大班认识正方体教案【第二篇】4/10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2.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1.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图形标记、数字标记、大小标记。2.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3.幼儿学具:每人一张正方体纸卡、记录纸、笔、积塑(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复习几何图形。1.辨认几何图形。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2.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1.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2.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下来?3.提示记录方法。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5/10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1.数一数:有六个图形。2.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4.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1)幼儿讲述以上特征。(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师: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城的朋友。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要求幼儿从一堆各种形体的拼图积木中选一块正方体积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图。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正方体教案大班认识正方体教案【第三篇】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6/10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在上两个星期我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在上第一次课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些过长,应该让4人小组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通过改进,在第二次课上,有了好的成效,让每3个小组动手做一种长方体,这样便于多样化和节省时间。7/101.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掌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正方体教案大班认识正方体教案【第四篇】1.了解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2.学习观察、比较与合作,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毛线、纸、水彩笔、正方体若干、立方体若干、大小不同的泡沫板。1.导入环节用礼物的形式引出认识的对象——正方体,初步认识正方体。2.基本部分(1)玩一玩:幼儿进行第一次探索。8/10幼儿观察正方体的特征,自由拼搭。教师总结:正方体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正方体有6个面。请幼儿进行验证。(2)搭一搭:幼儿进行二次拼搭。在第一次拼搭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拼搭,要求6人一组合作搭出正方体。总结:幼儿在拼搭的时候要找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泡沫板才能拼搭出一个正方体。少一个正方形和六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都不能拼成一个正方体。(3)量一量:找出正方体利用提供的工具量一量找出正方体。总结:突出个别的,把不正确的进行讲解。3.结束:找一找小朋友真棒,在我们幼儿园中也有好多的正方体,我们出去找找吧。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正方体教案大班认识正方体教案【第五篇】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9/10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本文扩展阅读:长方体(又称矩体)是底面为长方形的'直四棱柱(或上、下底面为矩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其由六个面组成的,相对的面面积相等,可能有两个面(可能四个面是长方形,也可能是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是正方形。10/10
本文标题: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正方体教案_大班认识正方体教案(精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806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