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8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第8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8.1国民经济账户的特点和种类一、国民账户与企业账户的异同国民经济账户与企业会计账户既相似、又相异:形式相似(P.312),实质有异(P.312~315)。(一)账户主体的差异账户主体:账户所要反映的经济交易或经济事项的具体承担者企业会计的账户主体:从事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的个别机构单位国民核算的账户主体:各机构单位(包括住户单位)、各机构部门或国民经济总体;非常住单位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国外部门”账户主体的差异表明:企业会计核算是从个别资金运动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国民经济核算则是从整个社会资金运动的角度观察问题。这种差异使得国民经济账户与企业会计账户之间,在账户设置、复式记账方式、账户平衡关系等方面呈现出种种不同特征。(二)账户设置的差异企业会计账户体系:完整反映机构单位内部财务状况,包括各种资产与负债账户,以及产、供、销各阶段的成本(费用)和收入(成果)账户。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纵向:反映国民经济生产、分配和使用诸环节的数量状况及其数量联系(设置各环节账户);横向: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数量状况及其数量联系、经济总体与国外之间的经济联系(设置各部门账户);循环过程:反映社会再生产的条件、过程和结果(设置完整的存量与流量账户)。(三)记账方式的差异在国民账户中:复式记账的借贷符号内涵更丰富;复式记账的借贷对应方式更复杂。P.314举例:零售商业企业向住户出售消费品双重的复式记账=四式记账“复式(或四式)记账”构成国民经济账户平衡的基础。(四)账户平衡的差异企业会计账户的平衡:起点:期初全部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资产存量)与贷方余额合计(负债和净值存量)的恒等;复式簿记:保证期内全部账户的借、贷两方的发生额(流量)合计也是平衡的;结果:期末全部账户借、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但对于各别的企业会计账户(无论余额或发生额),并未体现或强调“借方合计=贷方合计”的平衡关系。用会计学的术语说,这些账户通常是“未结清”的。国民经济账户=统计平衡表+复式记账法,它兼具两者特点,与企业会计账户和单式的统计平衡表都有区别。国民经济账户的平衡:外部平衡:整个体系的借、贷总量平衡。通过复式(四式)记账技术完成,从根本上保证国民核算平衡原则(三方等价)的实现。内部平衡:每个账户本身的借、贷平衡。专门设立的“平衡项”(如增加值、原始收入、可支配收入、储蓄、净贷出或净金融投资等),大多为经济意义显著的指标,据以得到的综合数据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国民经济账户与企业会计账户之间的联系(P.315-316)。二、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构成(一)流量账户与存量账户(图8-1)1.经济流量账户产品(货物和服务)账户:反映各种产品的供给和使用。生产账户: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等情况。收入分配账户: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的各种收支情况,以及由此形成的原始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水平。收入支配(使用)账户:反映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使用情况,即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支配情况。积累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在资本交易和金融交易过程中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以及由于各种非交易因素引起的资产负债变动情况。经常账户与积累账户;货物和服务账户需单列。交易流量账户与非交易流量账户(调整账户)。2.资产负债存量及其变动账户企业资产负债表:会计报表≠会计账户;国民资产负债表=国民资产负债账户。国民经济资产负债表(账户)以经济资产范畴为基础,系统地核算全部资产、负债和净值产品(货物和服务)账户生产账户初次分配账户收入分配账户再分配账户经常账户收入支配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外生数量变动账户流量账户积累账户调整账户(非交易流量账户)持有损益账户期初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变动表)存量账户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存量规模、内部结构及其变动情况。国民资产负债变动表(账户)与流量账户中的积累账户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二)交易者账户与交易账户交易者账户:分别从某个部门、整个经济总体或国外等交易主体(交易者)的角度加以编制的账户。交易账户:对某个重要交易项目或资产负债项目,将许多交易主体的有关交易流量或资产负债存量按借贷平衡原理对应地组织起来形成的账户。两者的差异如下:交易账户:针对特定交易流量或资产负债存量而设置和编制的,旨在反映不同交易者参与同一经济交易所形成的全部收支流量及其平衡状况,或在同一资产(负债)项目上所形成的借贷关系及其平衡状况;交易者账户:针对特定交易主体(单位、部门、经济总体或国外等)设置和编制的,旨在反映同一交易者参与各种(或某类)经济交易的情况,或与其他交易者之间的资产负债关系。在国民账户体系中,交易者账户占有主导地位;但整个账户体系内部的来龙去脉、对应衔接和借贷平衡等核算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借助于各种交易账户体现出来的,因而它在整个体系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两类账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纵横交错、相互隐含。这正是有关“国民经济”的纵横交错概念在账户体系中的具体表现。交易账户的三个作用:(1)在完整的账户体系中,交易账户构成必不可少的一环;(2)运用交易账户可描述某类交易的总量平衡关系,或详细反映某类交易的来龙去脉;(3)运用交易账户可对有关账户项目(交易或资产负债项目)进行必要的细分、归并或不同分类之间的转换。(三)部门账户、总体账户和国外账户交易者账户有三种类型:1.部门账户:机构部门账户和产业部门账户机构部门账户——完整系列,全面考察国民经济运行各环节的部门结构,以及部门间的收支流量关系和资产负债关系。产业部门账户——简单系列(生产账户和收入分配中的收入形成子账户),主要满足投入产出核算的需要。2.经济总体账户;3.国外账户其设置方式和内容结构与“机构部门账户”相同或相似;但根据国民核算的主体原则,“国外账户”的内容可以适当简化,只须反映与本国相关的部分。例证:表8-1,联合国的国民账户体系(SNA-1993)。特点:形式整齐划一、内容层次清晰、构成关系明确。以上提到的各类账户都可以通过简单的积木式组合归纳出来,满足不同的分析需要。归纳:国民经济账户的基本作用(P.320~321)三、国民账户与五大核算之关系*表8-1SNA的账户设置序号国民经济总体机构部门国外(Ⅴ)0货物和服务账户──Ⅰ生产账户货物和服务账户Ⅱ收入分配和支配账户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账户Ⅲ积累账户积累账户Ⅳ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一)国民经济五大核算~针对不同专题分别组织核算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基本总量及其相互关系(核心部分)投入产出核算和资金流量核算~部门间产品或资金流量关系国际收支核算~对外经济交易及其收支平衡关系,对外资产负债及其变动情况资产负债核算~物力和财力资源的存量状况联系:流量与存量、总量与结构、国内与国外问题和不足1.各种核算之间缺乏严格的数据衔接关系;2.五大核算并未囊括国民经济核算的全部内容。(二)国民经济账户体系:运用账户形式和复式记账方法组织系统完整的国民经济核算账户方法的优越性1.相关数据衔接对应,有助于提高各种核算之间的一致性;2.形成内容完整的核算数据库,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丰富的基础数据。(三)账户体系与五大核算的有机结合通过账户体系提供规范、严谨的基础核算数据;通过五大核算展开灵活、多样的专题经济分析;两者有机结合,有利于理顺数据关系,规范核算结构,开发核算资料,扩展分析领域。问题:先编核算表,还是先编账户?——参照企业会计中的情形类比:“五大核算表之于国民经济账户,犹如会计报表之于会计账户。”§8.2国民经济账户的编制原理一、SNA和中国国民账户的组成(一)SNA的基本组成账户设置严密、完整、详尽、规范。由五大部分组成:产品(货物和服务)账户(账户0)国民经济总体账户(完整账户序列,Ⅰ~Ⅳ)机构部门账户(完整账户序列,Ⅰ~Ⅳ)产业部门账户(简短账户序列,Ⅰ~Ⅱ.1)国外账户(完整账户序列,Ⅴ.Ⅰ~Ⅴ.Ⅳ)参见P.321,表8-1(二)中国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基本组成中国的“国民经济账户”分为三大序列:国民经济总体账户,包括:1.生产账户;2.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3.资本账户;4.金融账户;5.(调整账户);6.资产负债表机构部门账户(具体账户设置同上)(产业部门账户并入投入产出核算表中)国外账户,账户内容适当简化,包括:1.国外经常账户;2.国外资本账户;3.国外金融账户;4.(国外调整账户);5.国外资产负债表存在的问题:账户体系不够完整,内容结构有待完善。没有设置必要的产品账户(货物和服务账户),形式上不够完整,由此将导致部分账户项目无法形成复式簿记规则所要求的完整的借贷对应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账户体系的严谨性;调整账户(非交易性质的积累账户)仅见于199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但被归入资产负债账户类别中;而在2002年的正式核算方案中则被完全取消。由此将导致积累账户不完整,无法全面反映从期初到期末的资产负债变动情况。以下将以联合国的SNA-1993为范本,结合我国的情况,在高度简化的层面上讨论其一般编制原理,并通过一套具体数字资料来说明该账户体系的完整结构,对有关账户的设计和编制问题给予必要阐释。该数例的基本数据取自SNA-1993,且与前面各章中主要核算账表的数据保持一致(可与五大核算表对照观察)。二、产品账户和经常账户(一)生产账户和产品账户1.生产账户(表8-2)借方:中间消耗(中间投入)贷方:总产出(生产成果)平衡项:增加值(最初投入)为排除产品税因素对产出水平的影响,SNA在生产账户中分别列示“按基本价格计量的总产出”与“产品税净额”;进而又将总产出划分为“市场性产出”和“非市场性产出”,以便研究其内部结构。表8-3给出的是国民经济总体的生产账户(P.326)。2.产品账户(表8-4)借方:产品来源(国内生产和进口)贷方:产品使用(消耗、消费、投资和出口)平衡项:无(或为统计误差)该类账户可以按产品类别设置,也可以从整个国民经济总体的角度,对所有的产品综合编制。表8-5为整个经济总体的货物和服务综合账户。问题:生产账户与产品(货物和服务)账户,它们是“经常账户”,还是“积累账户”?是“交易账户”,还是“交易者账户”?中国国民经济账户的构成国民经济总体机构部门国外生产账户经常账户收入分配和支出账户经常账户资本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金融账户流量账户积累账户(调整账户)(调整账户)存量账户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3.生产账户与产品账户的关系①生产账户可以按部门编制;产品账户只能按产品编制。举例:水电部门、火电部门等:产品~电力能否分部门编制产品账户?不能。因为:同一种产品可有不同用途,且由不同部门生产,各个部门难以分清产品的经济用途。②但对整个经济总体:生产账户产品账户所有部门的总产出(贷方)=所有货物和服务的总产出(借方)所有部门的中间消耗(借方)=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中间消耗(贷方)两组项目适当抵销,经济总体的生产账户与产品账户就可合二为一(见表8-6)。(二)收入分配和支配账户收入分配和支配账户全面描述国民经济的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以及收入支配(使用)过程。包括:收入初次分配账户:收入形成账户+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账户收入支配账户1.收入初次分配账户表8-2生产账户中间消耗总产出增加值固定资产消耗净增加值总投入=总产出表8-4货物和服务账户总产出中间消耗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货物和服务出口商品来源=商品使用表8-6国民经济生产账户总产出最终消费减:中间消耗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货物和服务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减:货物和服务进口Σ=Σ(1)收入形成账户(表8-7,表8-8)贷方:收入分配来源(增加值)借方:生产税净额、劳动者报酬等要素费用支付平衡项:营业盈余(净额或总额)总营业盈余=(净)营业盈余+折旧中国:“收入形成账户”与“生产账户”合编(表8-9)(2)原始收入分配账户(表8-10,表8-11)贷方:营业盈余和折旧的转入要素报酬(含财产收入)的获取借方:财产收入的支付平衡项:原始总收入(原始净收入+折旧)2.收入再分配账户(表8-12,8-13)贷方:原始
本文标题:第8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8172 .html